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争闯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中新世
  • 3篇孢粉
  • 2篇盆地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孢粉组合
  • 2篇古环境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东北缘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动物群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植被
  • 1篇三趾马
  • 1篇三趾马动物群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特征
  • 1篇碳氧同位素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甘肃省博物馆

作者

  • 7篇惠争闯
  • 3篇李吉均
  • 3篇宋春晖
  • 2篇潘保田
  • 2篇常婧
  • 2篇张军
  • 1篇刘善品
  • 1篇胡小飞
  • 1篇王修喜
  • 1篇刘佳
  • 1篇彭廷江
  • 1篇耿豪鹏
  • 1篇赵志军
  • 1篇颉光普
  • 1篇张军
  • 1篇张平
  • 1篇何文龙
  • 1篇李相传
  • 1篇潘美慧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甘肃秦安崖湾剖面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及其生态环境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十分发育,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后,一直鲜有关于这一地区化石发现的报道。近几年,在对天水盆地北部秦安一带的新生代地层研究过程中。经过野外考察和测量,确认秦安县城西北部约15.5km郭嘉镇附近的崖湾剖面属于新近系沉积,其沉积地层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共37层),并于第二段的23层(褐红色砂质泥岩层)和28层(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属于三趾马动物群,共包含有5目10科11属13种。其中上化石层(第28层)三趾马动物群主要代表性属种有Hipparion chiai,H.weihoense,H.fossatum,H.plocodus,Acerorhinus fuguensis,Chilotherium wimani,Ch.habereri,Chleuastochoerus stehlini,Palaeotragus microdon等,其化石组合时代大致与府谷喇嘛沟动物群和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相当,时代可能为保德期早期,相当于欧洲MN11。下化石层(第23层)哺乳类可能为晚中新世灞河期晚期,相当于欧洲MN10。由下本地区正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向青藏高原区的过渡区,因此,崖湾剖面上化石层动物群代表了晚中新世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与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之间过渡区域的三趾马动物群面貌,其化石组合特征反映出当时该区可能属于亚热带稀树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气候相对较为适宜,是比较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该区具有过渡性质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境内的分异与东西演化、确定该区地层年代以及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军颉光普李吉均宋春晖赵志军王修喜惠争闯
关键词:三趾马动物群生态环境晚中新世
青藏高原天水盆地中新世沉积物碳氧同位素对古气候演化的指示被引量:4
2011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天水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及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带的交汇地带,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根据该区下山剖面中新世沉积物碳氧同位素组成及TOC含量变化特征,揭示该区中新世气候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17.02~12.26Ma时期降水较多,气候相当暖湿;12.26~10.92Ma时期气候相对冷湿;10.92~8.50Ma时期降水减少,气候相对冷干;8.50~7.05Ma时期气候相对暖湿;7.05~6.05Ma时期气候相对冷干。其中12.26~10.92Ma气候相对冷湿,与全球降温有关。10.92~8.50Ma时期沉积物碳酸盐中δ18 O较10.92Ma之前偏重1.5‰,可能由于10.92Ma左右青藏高原隆升到可以改变大气环流的高度,阻遏了西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携带湿润气流到达或很少到达该区域。7.05Ma以来气候相对冷干,代表亚洲内陆干旱化开始形成。这些为深入理解中新世期间青藏高原隆升历史、亚洲内陆干旱化及该区域的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侯战方张军宋春晖李吉均刘佳刘善品惠争闯彭廷江
关键词:中新世青藏高原
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孙家剖面的第17~20层古土壤、下山剖面的第79~82层古土壤)微形态、粒度、碳酸钙含量、Rb/Sr、CIW、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的综合分析,揭示出该区中新世古土壤发育强度普遍高于当地现代土壤,其中早中新世中晚期古土壤发育程度相对较弱,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森林草原型褐土-碳酸盐褐土,成壤时期气候为湿润-半湿润,指示亚洲季风可能在早中新世中晚期已经出现,强度较弱,但仍高于现代当地季风强度;中中新世古土壤发育程度强,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淋溶型褐土至棕壤,成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说明中中新世夏季风可能已很强盛,并且明显高于现在当地季风强度。
潘美慧宋春晖李吉均张军张平惠争闯
关键词:古土壤微形态古环境
黑河中游现代孢粉传播过程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在位于河西走廊的黑河中游地区选取8个河流沉积样品和7个表土样品进行孢粉分析,通过其孢粉百分含量分别探讨河流与风力搬运对孢粉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力对孢粉具有较强的搬运能力,能够将区域外或上游山地植被孢粉搬运至中游地区,但其对当地孢粉贡献较小,一般低于10%;河流搬运孢粉的能力大于风力,能够将上游山地植被孢粉大量的搬运至研究区,外来孢粉含量最高可达39.4%,成为孢粉谱的重要成分。表土孢粉组合能够较好的反映研究区现代植被的分布情况;河床沉积物孢粉组合反映的是上游山地植被和研究区植被混合状况。
常婧惠争闯耿豪鹏胡小飞潘保田
关键词:干旱区黑河中游
黑河中游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孢粉组合特征研究
现代孢粉学过程研究是基于孢粉资料恢复古气候、古环境的主要依据,而孢粉的传播搬运与沉积过程使恢复古植被的过程复杂化。由此我们在黑河中游地区选取了五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现代孢粉样品进行研究,旨在确定不同地貌类型的孢粉组合特征,为...
常婧惠争闯潘保田
关键词:地貌类型孢粉组合
青藏高原东北缘天水盆地中新世孢粉记录及其环境变化研究
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最突出的变化是温度的阶段性急剧下降和两极冰盖的形成。亚洲最为显著的地质环境变化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季风环境的形成、亚洲内陆的干旱化。这些全球性意义的重大环境事件发生的时代、原因和机理是地球科学诸多研究领...
惠争闯
关键词:中新世孢粉古植被
文献传递
青海泽库中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
本文分析了采自于青海泽库擦尔根盆地中新世贵德群油页岩层的8件孢粉样品。该盆地位于青海省的东部,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受高原大陆性气候控制,现代植被类型为高山草甸。该套地层主要岩性为砂质泥岩、油页岩等,保存有丰富的植物和昆...
李相传惠争闯何文龙肖良
关键词:孢粉中新统古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