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晖
- 作品数:7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6种舌鳎亚科鱼类ITS1序列长度多态性及系统分析被引量:29
- 2008年
- 利用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对舌鳎亚科(Cynoglossinae)6种鱼类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舌鳎亚科ITS1区具有明显的序列长度多态性(404—744bp),序列长度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404—405bp、462—463bp以及741—744bp,同一长度类型的不同种类间序列高度相似,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48、0.00217和0.00169,而不同类型间序列差异显著,平均遗传距离最小为0.38453。分析表明,序列长度多态性可能与物种分化时间有关。采用NJ(neighbour-joining)法及MP(maximum parsimony)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合形态学特征及GenBank中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分析,表明紫斑舌鳎(Cynoglossus purpureomaculatus)与短吻三线舌鳎(C.abbreviatus)可能为同物异名。另外,舌鳎属(Cynoglossus)的中华舌鳎(C.sinicus)与须鳎属(Paraplagusia)的日本须鳎(Paraplagusia japonica)聚为一支,舌鳎属中三线舌鳎亚属(Areliscus)的长吻红舌鳎(C.lighti)与拟舌鳎亚属(Cynoglossoides)的少鳞舌鳎(C.oligolepis)聚为一支,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不一致,值得进一步研究。
- 徐晖李军孔晓瑜肖志忠李玉龙张艳春时伟位正鹏喻子牛
- 关键词:ITS1长度多态性系统发生关系
- 褐牙鲆(♀)、夏鲆(♂)及其杂交子一代线粒体16S rDNA序列遗传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以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为代表研究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 dentatus及其杂交子一代间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母本与父本序列差异较大,属种间差异,在590个位点中有28个变异位点,而且全部为简约信息位点。使用同一对引物扩增亲本与杂交子代,在杂交子代中未检测到父本的线粒体DNA类型,11个处于两种生长阶段的杂交样本仅检测到一种单倍型,而且与母本的一个单倍型为同一种,表明褐牙鲆与夏鲆杂交线粒体DNA遵循母系遗传规律。
- 徐晖肖志忠孔晓瑜李军董晓丽
- 关键词:OLIVACEUS母系遗传线粒体DNA
- 褐牙鲆(♀)、夏鲆(♂)及其杂交子一代的ITS1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以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dentatus)及其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糖体基因的ITS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1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及个体内差异。在雄夏鲆ITS1序列中仅发现1种基因类型(X型),而在雌褐牙鲆及子一代ITS1序列中发现两种差异显著的基因型(X型和Y型)。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两种类型的交换重组序列,而在子代中检测到4个X型与Y型的重组序列,说明子代ITS1区域更容易发生交换重组。进一步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母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59)明显大于父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18),且子代中X型片段出现的频率(85.5%)远大于Y型片段出现频率(8.7%),表明亲本双方ITS1区域的遗传信息都遗传给了子代并且X型片段的遗传信息明显占有优势,进而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子代为褐牙鲆与夏鲆的杂交后代。本研究旨在分析牙鲆属亲本及子代的ITS1序列特征,为鱼类核糖体基因的研究积累数据。
- 龚理徐晖李军孔晓瑜
- 关键词:牙鲆属转录间隔区假基因
- 3种蛏类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及其系统学初步研究被引量:41
- 2005年
- 对3种蛏类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472~481bp(16S)和658bp(COI).3种蛏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 rRNA基因62.1%;COI基因62.8%).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 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3种类间存在128个碱基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2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个插入/缺失位点,总共12个碱基长;COI片段有200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191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存在任何插入/缺失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大竹蛏与长竹蛏两片段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6和0.1712,两竹蛏类与小刀蛏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054,0 2798和0.2662,0.2933.作者认为小刀蛏与竹蛏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达到科之间的水平,结果支持将其提升为刀蛏科的分类观点.3种蛏类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在种间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 rRNA和COI基因序列均普遍适用于蛏类种及以上阶元的系统学分析.
- 陈丽梅孔晓瑜喻子牛于珊珊徐晖
- 关键词:线粒体RRNA基因COI基因
- 褐牙鲆(♀)×夏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18种鲽形目鱼类的系统关系分析
- 线粒体DNA序列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是目前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分子标记,为了探讨其在鲽形目鱼类中的应用,本研究对雌褐牙鲆、雄夏鲆及其杂交子一代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
- 徐晖
- 关键词:杂交育种转录间隔区鲽形目褐牙鲆分子遗传学
- 文献传递
- 3种蛏类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及其系统学初步研究
- 种蛏类大竹蛏(Solengrandis),长竹蛏(Solenstrictus)和小刀蛏(Cultellus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序列总...
- 陈丽梅孔晓瑜喻子牛于珊珊徐晖
- 关键词:线粒体RRNA基因大竹蛏
- 3种蛏类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及其系统学初步研究
- 对3种蛏类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小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 rRNA 和 COI 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
- 陈丽梅孔晓瑜喻子牛于珊珊徐晖
- 关键词:线粒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