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子炎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三叠
  • 2篇三叠世
  • 2篇侏罗纪
  • 2篇晚三叠世
  • 2篇孔隙
  • 2篇孔隙结构
  • 2篇古流向
  • 2篇储层
  • 2篇储层特征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三角洲
  • 1篇三角洲沉积
  • 1篇砂岩
  • 1篇上古生界
  • 1篇迁移
  • 1篇区长
  • 1篇勘探

机构

  • 6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篇徐子炎
  • 3篇屈红军
  • 3篇苗建宇
  • 2篇查显锋
  • 2篇董云鹏
  • 2篇马强
  • 1篇钟兴平
  • 1篇雷露
  • 1篇李香玲
  • 1篇曾明
  • 1篇张文选
  • 1篇王武龙

传媒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庆云阳晚三叠世—侏罗纪古流向反转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在川东地区的复合或联合构造作用的时序,进而分析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强烈沉降时期。方法以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为基础,通过对重庆云阳南溪上三叠统—侏罗系剖面沉积序列及古流向的详细研究,确定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体系及物源方向的演化规律,进而探讨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在川东地区的影响时序的差异性。结果重庆云阳南溪上三叠统发育辫状河沉积体系,古流向向南,而中下侏罗统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古流向向北或西北,两时期古流向发生了反转。结论川东地区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早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中侏罗世中晚期为大巴山前陆盆地强烈沉降期。
屈红军董云鹏马强查显锋徐子炎
关键词:古流向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区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结构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结构特点和油气储集的关系。方法对井下剖面砂岩的储集层分析资料进行精细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的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物性条件差,孔隙类型多为次生孔隙,毛管压力曲线排躯压力较高,孔隙分选较差,具有天然气聚集的基本地质条件。结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具有较好的天然气聚集条件,是目前天然气藏聚集的主要场所。
苗建宇屈红军高胜利王武龙李香玲徐子炎
关键词: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孔隙类型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_(4+5)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对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4+5储层,采用了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微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储层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和裂缝孔隙等,孔喉分布大多具双峰型特征,其次为单峰型;同时对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即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徐子炎苗建宇曾明张文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
通南巴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研究
通南巴地区是目前中石化在川东北最大的一个勘探区块,是四川盆地内仅次于威远背斜的第二大构造带,近年来已成为中石化勘探热点。一直以来,嘉陵江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对储层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的过程研究不够深入,对嘉陵江组储层发...
徐子炎
关键词:储层特征油气勘探储层孔隙结构成岩演化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岩心的观察、测井曲线的划分,结合野外剖面及其他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4+5油层组21口井的单井微相进行了划分。研究认为:旦八地区长4+5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而可以细分为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下一步有利区的预测奠定了基础。
钟兴平苗建宇徐子炎
关键词:沉积相特征三角洲沉积鄂尔多斯盆地
大巴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中心的迁移及古流向被引量:9
2009年
晚三叠世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主要在川西地区,但在大巴山前缘的达县—万源之间开始出现一个次级沉积中心,反映晚三叠世大巴山前陆盆地初始沉降;早-中侏罗世早期,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东移到大巴山前缘,具有两个沉积中心,但沉积厚度不大;中侏罗世中、晚期,两个沉积中心向大巴山一侧北移,沉积厚度巨大,反映该期为大巴山前陆盆地强烈沉降期;晚侏罗世,两个沉积中心分别向东、西两侧迁移,东、西分异明显,沉积厚度较大,反映晚侏罗世大巴山前陆盆地的持续稳定沉降。
屈红军马强董云鹏雷露查显锋徐子炎
关键词:古流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