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显龙

作品数:79 被引量:66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水稻
  • 36篇寒地
  • 18篇稻田
  • 16篇氮肥
  • 16篇寒地水稻
  • 12篇土壤
  • 11篇养分
  • 10篇施肥
  • 9篇氮素
  • 9篇寒地稻田
  • 9篇
  • 7篇氮肥管理
  • 7篇养分管理
  • 7篇大豆
  • 5篇氮量
  • 5篇氮效率
  • 5篇干物质
  • 5篇干物质积累
  • 5篇
  • 5篇

机构

  • 7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9篇哈尔滨理工大...
  • 5篇新疆生产建设...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黑龙江农垦总...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黑龙江省八五...

作者

  • 79篇彭显龙
  • 36篇刘元英
  • 26篇于彩莲
  • 19篇罗盛国
  • 10篇刘智蕾
  • 7篇范立春
  • 6篇姜佰文
  • 6篇李鹏飞
  • 5篇陈丽楠
  • 5篇马昕
  • 4篇宋添星
  • 4篇宋文博
  • 4篇罗胜国
  • 3篇苏东行
  • 3篇张明聪
  • 3篇盛大海
  • 3篇李佳
  • 3篇孙磊
  • 3篇李宗云
  • 3篇刘洋

传媒

  • 22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土壤通报
  • 4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糖料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土壤
  • 2篇中国甜菜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高科技与产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甜菜糖业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资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协调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植株临界氮浓度的确定被引量:2
2021年
根据植株氮营养状况指导优质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五优稻4号为供试材料,以密度为主区(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8穴和25穴),氮量为副区(氮量分别为0、75、105、135 kg hm^(-2)),测定水稻植株全氮、籽粒无机氮含量、水稻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期为实现水稻丰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水稻产量呈2次曲线关系,最高产量施氮量为113~126kg hm^(-2),经济合理施氮量为110~125 kg hm^(-2);随着施氮量增加,各个时期水稻植株含氮量,收获期籽粒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N105处理与N0处理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而N105和N135处理间只有籽粒无机氮含量差异显著;施氮后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稻米食味值下降,N135处理食味降低超过10%(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密度增加,水稻氮素积累量增加,产量提高了11.4%;稀植有利于提高地上部含氮量、籽粒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稀植出米率提高了4.77个百分点(P<0.05),食味值有降低趋势。根据肥料效应函数以及施氮量和植株含氮量关系函数,拔节期和抽穗期,D1密度下植株临界氮浓度分别为15.18~16.41g kg^(-1)和21.72~25.82 g kg^(-1),D2密度下对应值分别为11.71~12.94 g kg^(-1)和20.73~23.24 g kg^(-1)。上述结果表明,合理密植有利于水稻高产,氮量过高不利于水稻高产和优质。在水稻丰产和优质的情况下,氮肥用量在91~104 kg hm^(-2)比较合适,抽穗期叶片含氮量23.72~25.82 g kg^(-1)(D1)和22.18~23.24 g kg^(-1)(D2)可以作为协同实现水稻丰产优质的诊断指标。
彭显龙匡旭李鹏飞车俊杰刘智蕾于彩莲
关键词:水稻
铁胁迫下硒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水培法,在铁胁迫下,研究硒对寒地水稻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培养液培养(Fe0+Se0)相比,加铁胁迫(Fe+Se0)显著提高了植株体内铁的含量,物质积累降低并不显著,但是抑制了水稻对氮、磷和锰的吸收,氮、磷和锰的积累量分别降低了7.8%、26.7%和74.0%,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铁胁迫下,培养液中补充适量的硒,显著提高了植株硒、磷和锌的含量,氮、磷和锌的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7.4%、52.8%和83.7%,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铁胁迫能够抑制水稻对养分的吸收,硒改善了水稻氮、磷和锌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水稻抵抗铁胁迫的能力。
彭显龙刘元英罗盛国
关键词:寒地水稻养分吸收铁胁迫
实地氮肥管理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田间试验表明,实地氮肥管理(SSNM)与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脂肪含量有所增加,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有所降低。SSNM不但可以降低氮肥用量,保证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而且能够改善稻米品质,在广大寒地稻区具有推广前景。
宋添星彭显龙刘元英范立春郭艳文
关键词:水稻氮肥
铁胁迫和淹水胁迫条件下硒对水稻根系氧化力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采用水培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水稻根系氧化力、水稻叶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植株体内磷、氮、钙、镁、铁、锌、锰含量,分析盆栽和田间试验水稻千粒重、空秕率、经济系数和产...
彭显龙
关键词:水稻铁胁迫淹水胁迫膜脂过氧化
文献传递
施锌对寒地水稻返青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稻田土壤缺锌比较普遍,本试验研究锌对寒地水稻返青和产量的影响。2010年设置不同锌肥用量田间试验,2011年观察锌肥的后效,探讨锌肥对水稻返青、产量、含锌量及垩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促进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提高了水稻返青率14.9~39.9个百分点(P〈1%),因此增加了收获的穗数,同时施锌还使水稻结实率提高了2.8—8.5个百分点(P〈5%),第一年使水稻平均增产20.1%(P〈5%),第二年仍然能够增产14.7%,其中高量施锌(Zn3)的后效显著。与ZnO相比,Zn3处理两年的精米含锌量分别提高了17.3%(P〈5%)和16.3%(P〈1%),施锌处理水稻植株锌积累量分别增加了33.9%~72.4%(P〈5%)和42.5%~55.5%(P〈1%),Zn3处理垩白粒率分别降低了2.9和5.0个百分点(P〈5%)。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施锌和蘖肥施锌效果相似,基施高量锌效果最好,后效明显。
张宇彭显龙罗盛国刘元英宋文博苏东行
关键词:寒地水稻返青
不同氮肥用量下镁对大豆碳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9
2006年
试验采用框栽法,在N50kg/hm2,N75kg/hm2两个水平下施用MgO15kg/hm2,测定了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氮量、可溶性糖、淀粉、植株酰脲以及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N50相比,N50+Mg的产量增加了12.95%,但差异不显著;与N75相比,N75+Mg的各指标在各时期都有所增加,并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V4和R2期分别增加了68.04%和52.07%;酰脲含量在R2、R4、R6期分别增加了75.47%、21.04%和46.39%;淀粉含量在R4、R6期分别增加了59.34%和99.02%;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28.67%和3.43%。与N50相比,N75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V4、R2、R4期分别增加了36.67%、65.90%和19.70%,但酰脲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降低,淀粉含量在R4、R6期分别降低了22.34%和18.21%;而N75+Mg的酰脲含量比N50在R2、R4、R6期分别增加了59.81%、8.47%和25.67%,淀粉含量在R4、R6期也分别增加了23.60%和62.78%,差异显著,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各增加了34.38%,2.93%,均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在较高氮肥用量下施用适量的镁可协调碳氮代谢平衡,促进光合产物向碳氮方向合理分配,实现优质高产。
郎漫刘元英彭显龙张文钊
关键词:大豆碳氮代谢
确定经济合理施氮量的新方法:基于施氮量与稻米产量效应函数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的密度与施氮量协同组合。【方法】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辉煌村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方法,以‘五优稻4号’为供试品种。以密度为主区,设置15穴/m2(D1)和24穴/m2(D2);以施氮量为副区,设施氮(N)量为0、75、105、135 kg/hm^(2)4个水平,分别表示为N0、N75、N105、N135处理。在水稻成熟期,测定了植株地上部干物重、稻谷产量、精米产量、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等指标;比较了稻谷产量与精米产量确定的施氮量差异。【结果】在D1、D2两个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地上部干物重、精米产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N105达到最大值。除D1密度下N105处理的稻谷产量与N135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135处理的稻谷产量与N75处理无显著差异,但2018年地上部干物重却显著高于N75处理。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精米蛋白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精米率和食味值却呈降低趋势。与N0相比,N135处理精米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了7.58%,精米率和食味值分别平均降低了8.81%和10.24%。N105处理的氮素回收率显著高于N75和N135处理,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N135处理。D2密度下精米蛋白质含量低于D1密度处理,而精米率和食味品质高于D1密度处理,D2密度下的稻谷产量、氮积累量和精米产量均高于D1密度处理,氮积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比D1处理平均提高了40.35%和40.31%,两个密度间氮肥回收率、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无明显差异。农户直接出售优质米使经济效益提高了7428元/hm^(2),D2密度使经济效益额外增加了4229元/hm^(2)。施氮量与稻谷产量、精米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施氮量与稻谷产量效应函数,确定经济最佳施氮量为96.4~123.7 kg/hm^(2);依据施氮量与
彭显龙车俊杰宋聪齐文晶李鹏飞刘智蕾于彩莲
关键词:水稻施氮量氮素利用效率
水分管理和氮素调控对寒地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稻米品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优质稻米的生产是当今的研究热点。文章探讨了寒地优质稻米发展的优势,从影响稻米营养成分的肥水条件入手,分析决定稻米营养成分的主要水分管理和氮素调控措施,并提出改善稻米品质的养分管理措施。
彭显龙于彩莲
关键词:
相同气候背景下南北方稻田土壤上水稻生长及氮响应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土壤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南北方稻田土壤对水稻生长及氮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调控区域水稻高产优质提供参考。【方法】2018-2019年,以黑龙江省黑土型水稻土,江苏省乌栅土型水稻土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每种土壤设置3个施氮水平,即N0:不施氮肥;N1:0.87 g N/pot(相当于150 kg N·hm^(-2));N2:1.74 g N/pot(相当于300 kg N·hm^(-2))。测定水稻分蘖、SPAD值、分蘖成穗率、土壤矿化氮量、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结果】黑土型水稻土的早期分蘖对施氮有响应,分蘖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在拔节期后才对施氮有响应。土壤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2018年土壤类型对分蘖数有显著影响,不施氮时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比黑土型水稻土高4.41%-43.04%,而施氮后乌栅土型水稻土比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低8.25%-12.98%;2019年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多数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4.41%-46.53%。两种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在2018年有显著差异,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叶片SPAD值比黑土型水稻土高19.28%-21.19%,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23.89%-40.53%,2019年土壤类型对水稻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均无显著影响。28 d淹水培养试验表明,两种土壤的无机氮总量基本相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初始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但后期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低,黑土型水稻土的矿化势更高,有更大的矿化潜力。黑土型水稻土的AEN(氮肥农学效率)比乌栅土型水稻土高,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PFPN(氮肥偏生产力)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乌栅土型水稻土的Y0/Nr(Y0为无肥区产量,Nr为施氮量)更高,供氮与施氮更加协调。2018年黑土型水稻土的REN(氮肥吸收利用率)和PEN(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
黄秋红刘智蕾李鹏飞车俊杰于彩莲彭显龙
关键词:土壤类型氮效率氮矿化
北疆甜菜种植现状及发展建议被引量:3
2001年
调查结果表明,北疆甜菜生产坚持轮作倒茬,选用优良品种,实施配方施肥,加强微肥和有机肥投入量,推广覆膜栽培,确保一播保全苗,合理密植,化学促控,实施节水灌溉,使甜菜平均含糖达16度以上。今后建议加强良种规范化,测土施肥,化控与防治病虫相结合,不断改进收购方法,做到按质论价。
邓军彭显龙魏良民
关键词:甜菜良种选育轮作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