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 作品数:10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携带方便的折叠式骨科康复护理拐杖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携带方便的折叠式骨科康复护理拐杖,包括主杆,主杆的顶端设置有副杆,副杆嵌入主杆的内部,主杆的顶部通过夹紧螺钉与副杆固定连接,主杆通过长螺钉与X支撑腿,X支撑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椅座,长螺钉贯穿主杆和X支撑...
- 高莉张芳吴萌
- 文献传递
-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意识障碍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康复治疗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和改善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的42例意识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是否给予患者tDCS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DCS,阳极置于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阴极置于右肩部,刺激电流强度2 mA,20 min/次。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共治疗6周。2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右侧屈肘肌肌张力的改变。结果:治疗前2组CRS-R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观察组CRS-R和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反应者为13例(61.90%),无反应者为8例(38.10%);对照组反应者为2例(9.52%),无反应者为19例(9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右侧屈肘肌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屈肘肌的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屈肘肌的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屈肘肌M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痉挛状态。
- 程晓荣孙登娟张义宝马玉梅鲍英存李群张芳
- 关键词:痉挛
- 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早期药物治疗、良肢位摆放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拍摄双肩关节X射线片并进行指诊,测定两侧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AHI)评价肩关节脱位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AHI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 张芳马睿
-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PNF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
-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效应被引量:27
- 2021年
- 目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促醒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予康复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尺泽、委中、合谷、太冲。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5 d、休息2 d,连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20、30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清醒率。结果:治疗10、20、30 d,两组患者GCS评分、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清醒率为16.7%(8/48),高于对照组的12.0%(6/50,P<0.01)。结论:在综合全面的康复促醒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促进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水平恢复。
- 鲍英存张芳李群刘美程晓荣张义宝邱宾
- 关键词:植物状态脑外伤醒脑开窍康复治疗
- 一种康复护理用的膝部关节活动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康复护理用的膝部关节活动装置,包括台面,台面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箱,台面通过安装座与第二齿轮箱固定连接,台面两端的底端均固定设置有立柱,台面通过立柱与底盘固定连接,第二齿轮箱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第二齿轮箱...
- 高莉张芳吴萌
- 文献传递
- 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康复治疗促醒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比较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康复治疗与单纯康复治疗促醒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药物、高压氧、专科护理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 d,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0、20、30 d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及治疗30 d后的清醒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20、30 d后GCS、CRS-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0 d后观察组清醒率为20.0%(1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6/50,P<0.01)。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醒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改善患者意识水平,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 鲍英存张芳李群刘美程晓荣张义宝邱宾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子午流注纳甲法康复治疗
- 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合并认知和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摄食训练和电刺激疗法)和认知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吞咽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进行认知功能(MMSE量表)和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和洼田饮水试验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21.95±2.42)分和(1.95±O.88)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45±2.46)分和(2.60±0.8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 张芳程晓荣
-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
- 基于ICU可疑感染患者探讨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对可疑感染患者同时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并评估其异同点,为指导治疗和改善抗生素管理提供新的诊断证据和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可疑感染患者电子病历系统信息、mNGS及传统病原学结果、药物、合并疾病、治疗效果等资料,根据检测方法分为mNGS组和传统病原组,由于传统培养可培养出细菌和真菌,传统病原组进一步根据是否行培养分为细菌组和非细菌组。根据结果评估mNGS与传统病原学结果的差异、病原体的一致性、mNGS结果报告后是否调整治疗以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剔除排除标准后共纳入90例可疑感染患者,符合可疑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的7 d、28 d、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3.3%、14.4%和27.8%。患者感染部位最多见于肺部感染(87.8%),mNGS与传统病原组结果均显示细菌最多(43.3%、52.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5.6%)、铜绿假单胞菌(10.0%)、肺炎克雷伯菌(6.7%)较为常见,其次为病毒(40%、12.2%),真菌(23.3%、17.8%),分枝杆菌(13.3%、21.1%),立克次体(3.3%、0.0%),寄生虫(2.2%、0.0%),支原体(1.1%、2.2%)。mNGS组与传统病原组(结合外送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均为70%,传统病原组中细菌组阳性率为51.1%。两组病原体一致率46.7%。mNGS组在检测细菌、真菌、分枝杆菌与传统病原组结果基本一致,而在检测病毒方面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可见mNGS组在检测病毒方面比传统病原组具有优越性(Kappa检验,P<0.05)。预后分析发现,机械通气影响7 d、28 d以及院内死亡率,而且影响细菌组以及mNGS组培养结果。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证实mNGS不仅具有一致性,在敏感性上更具有显著优势,mNGS在检测病毒方面比传统组具有优越性。预后分析�
- 李群董晨明张芳鲍英存刘美马玉梅袁琪茜杨晓玲张官文
- 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4年
- 有研究发现约50% ~ 70%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一般在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较大,部分患者可于脑卒中发生数年后发病.目前通过运动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认知训练是否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还存在争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通过对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认知训练,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从而探讨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 张芳程晓荣
- 关键词:脑卒中
- 口腔菌群在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在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和脑萎缩。
- 马玉梅刘美邓斌李群马睿程晓容鲍英存张义宝邱宾达明莲薛鑫(综述)张芳
- 关键词:口腔菌群慢性炎症血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