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胜

作品数:36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废水
  • 8篇污染
  • 8篇反应器
  • 6篇污水
  • 5篇生物反应
  • 5篇生物反应器
  • 5篇膜生物
  • 5篇膜生物反应器
  • 4篇厌氧
  • 4篇腈纶废水
  • 4篇膜污染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生活污水
  • 3篇水处理
  • 3篇脱氮
  • 3篇污泥
  • 3篇光谱
  • 3篇好氧
  • 3篇反应器处理
  • 2篇电芬顿

机构

  • 36篇河北工程大学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吉林奇峰化纤...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河南建筑职业...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中国通用机械...
  • 1篇邢台市建筑设...
  • 1篇中国石油吉林...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6篇张胜
  • 11篇周岳溪
  • 6篇李思敏
  • 5篇袁慧
  • 5篇庞翠翠
  • 5篇陈民东
  • 5篇王国威
  • 5篇赖波
  • 5篇廉雨
  • 4篇周继红
  • 4篇毛永灏
  • 4篇蒋进元
  • 3篇苏光耀
  • 3篇蒋晓昊
  • 3篇严永红
  • 3篇徐璇
  • 3篇许吉现
  • 2篇秦红科
  • 2篇陈翠平
  • 2篇张炜

传媒

  • 3篇工业用水与废...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净水技术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光学学报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广州化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工矿自动化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品生产废水处理被引量:6
2007年
介绍了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乳品生产废水的设计、调试、运行情况以及主要工艺设备。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的SS、CODCr、BOD5、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1000、800~3000、350~1500、25~70mg/L时,其处理出水的SS、CODCr、BOD5、NH3-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12.29、1.78、9.3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好,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乳品生产废水的处理。
张胜徐璇毛永灏许吉现
关键词: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滗水器废水处理
子牙河流域滏阳河上游城市景观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安全研究
李思敏时真男张胜张炜唐锋兵王靖飞田在峰吴亦红魏全伟张海霞马雷付民王栋王冬云杜国帅赵娜
滏阳河系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的南支,其上游流经邯郸市主城区范围的河段集行洪、景观功能于一体,对邯郸市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河流沿途污染物的排放,使得河流水质日趋恶化,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降低...
关键词: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污染控制水生态系统污水处理厂
组合填料A/O工艺处理有毒难降解腈纶废水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腈纶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硝化液回流量等因素对组合填料膜A/O工艺处理腈纶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停留时间为14 h、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5 mg.L-1、硝化液体积回流比为200%时,COD去除率达到60%以上,TOC去除率达到60%以上,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特征污染物DMAC(二甲基乙酰胺)和丙烯腈的去除率接近100%。
王国威蒋进元周岳溪张胜王永杰王晓松
关键词:腈纶废水组合填料A/O
典型的偶氮与非偶氮染料的荧光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为研究分析典型的偶氮和非偶氮染料的荧光特征,采用三维荧光(EEM)光谱技术对酸性橙Ⅱ、靛蓝胭脂红及脱除偶氮键的酸性橙Ⅱ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偶氮染料酸性橙Ⅱ的荧光强度极弱,而典型的非偶氮染料靛蓝胭脂红具有很强的荧光强度,从而可以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快速鉴别实际染料废水中是否含有非偶氮染料;同时发现偶氮键具有荧光熄灭剂的作用,导致酸性橙Ⅱ荧光强度的大幅降低,当通过电芬顿氧化作用脱除酸性橙Ⅱ的偶氮键后,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该现象为偶氮染料的独有特征。
赖波廉雨庞翠翠周岳溪秦红科周继红张胜
关键词:光谱学偶氮染料三维荧光电芬顿
离子交换法去除丙烯酸丁酯废水中Ca^(2+)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C-900氨基磷酸离子交换树脂,去除丙烯酸丁酯废水中的Ca2+,研究了吸附时间、pH、树脂用量及温度对离子交换的影响。静态试验结果表明,pH在7~8以上时有利于树脂对Ca2+的吸附。在废水水质条件下,C-900对Ca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204~227μmol/g湿树脂(25~55℃),提高温度(25~55℃)可提高树脂对Ca2+的选择性,特别是温度从25℃升高至35℃的过程中,选择性变化幅度较大。
徐静宋玉栋周岳溪张胜易然王永利
关键词:螯合树脂离子交换法丙烯酸丁酯废水
螯合树脂去除丙烯酸丁酯废水中的二价阳离子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氨基膦酸螯合树脂C-900去除丙烯酸丁酯废水中的二价阳离子,考察了吸附温度和废水流量对树脂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Thomas模型进行动态吸附数据的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35℃、废水流量为15 SV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中3种二价阳离子总质量浓度为1.0 mg/L时的穿透体积为240 BV,达到穿透体积时树脂对Ca2+,Mg2+,Cu2+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9.2%,99.8%。
易然徐静宋玉栋周岳溪张胜王红
关键词:螯合树脂丙烯酸丁酯废水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盐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试验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不同盐度的生活污水。在进水CODMn为47.4~112.4mg·L^-1、NH3-N为27.5~49.7mg·L^-1、TN为35.2~57.1mg·L^-1、pH为6.0~8.0,DO为2.8—6.2mg·L^-1、MISS为5880-6823mg·L^-1、温度为20~27℃的条件下,当进水盐度分别为0.5%(即含盐量为5g·L^-1)、1.0%、1.5%时,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1%、85.1%、84.0%;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90.6%、89.7%;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1%、41.1%、35.7%。在同一盐度时,所测各项指标大都是先下降后升高,最后趋于平稳。但从总体来看,随着盐度升高,COD、NH—N和TN的去除率和MISS均呈下降趋势。高盐度环境下微生物所分泌的大量胞外聚合物是造成膜污柒的主要原因。
张胜袁慧蒋晓昊王国威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CODMN脱氮膜污染
反渗透浓水的回用被引量:13
2007年
分析了将反渗透浓水回用于反冲洗多介质过滤器的可能性。针对反渗透浓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结垢倾向的计算,考察了浓水用来反冲洗多介质过滤器对滤料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浓水回用的经验及效果。结果表明,浓水回用不会造成管道结垢,同时滤料在浓水中的化学性质是稳定的。将浓水回收利用后,水利用率大大提高,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
张胜毛永灏徐璇张郁翟强
关键词:反渗透浓水结垢回收利用
反渗透技术在钢铁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7年
针对原水水质情况和环保要求,确定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处理该废水,介绍了系统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详细说明了反渗透膜技术处理钢铁工业废水的应用经验及效果。通过观察电导、产水量、压差的变化,分析了膜污染的成因,提出了清洗方案,并对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酸-碱-酸的清洗方案对反渗透膜污染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张胜毛永灏陈漫漫范国华
关键词:反渗透废水回用膜污染运行管理
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污水站一期调试运行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污水站一期工程3个多月的调试,证明复合厌氧反应器(HAR)+多段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切实可行的。新型HAR污水站常温下100d左右可以顺利启动,在进水量675m3/d、平均容积负荷(以COD计)2.72kg/(m3·d)条件下,平均COD去除率为35.47%,平均有机胺转化率为39.50%。启动后组合系统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化学沉淀去除NH3-N是出水顺利达标和好氧池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尽可能控制并减少磷酸盐等加药量,以防止剩余磷的二次污染。
张胜陈民东严永红
关键词:复合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有机废水化学沉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