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年龄
  • 1篇年龄相关
  • 1篇女性绝经后
  • 1篇总碱性磷酸酶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绝经后骨质疏...
  • 1篇绝经后骨质疏...
  • 1篇碱性磷酸酶
  • 1篇骨钙
  • 1篇骨钙素
  • 1篇骨化
  • 1篇骨化三醇
  • 1篇骨密度
  • 1篇骨特异性碱性...
  • 1篇骨形成
  • 1篇骨质
  • 1篇骨质疏松

机构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廖二元
  • 2篇张红
  • 2篇盛志峰
  • 1篇伍西羽
  • 1篇王丹丹
  • 1篇彭依群
  • 1篇刘婷婷
  • 1篇伍贤平
  • 1篇戴如春
  • 1篇罗湘杭
  • 1篇谢安艳

传媒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复方碳酸钙片联合骨化三醇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复方碳酸钙片联合骨化三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年龄55~75岁、绝经期>1年,≥2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因素的女性志愿者116名,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6例,每日给予复方碳酸钙片1片及骨化三醇0.25μg;对照组60例,维持原有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腰椎及髋部BMD、骨转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结果: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髋部BMD均有明显增加(P<0.01或0.05);而对照组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BMD、无明显变化(P>0.05),髋部BMD增加0.91%(P<0.05)。干预组腰椎及大转子BMD增加优于对照组(P<0.01),股骨颈及髋部BMD增加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BALP及TRACP5b分别下降23.25%和36.06%(P<0.01);对照组BALP及TRACP5b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抑制骨转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补充复方碳酸钙片和骨化三醇可抑制骨转换,降低骨转换率,增加腰椎及髋部BMD。
谢安艳刘婷婷盛志峰廖二元张红
关键词:骨化三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女性年龄相关的骨形成指标变化与骨密度减少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调查女性骨形成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和总碱性磷酸酶(TALP)与骨密度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年龄横断面研究891名排除疾病和药物因素影响骨代谢的成年女性,年龄20-80岁。测量受试者腰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密度与骨密度减少率,测定血清BAP、骨钙素和TALP,分析这些指标与骨密度减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骨形成指标与各骨骼部位骨密度减少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骨钙素的负相关程度较好(r =-0.439和-0.519,均P〈0.01)。调整年龄和体重指数之后,这些指标与骨密度减少率的偏相关系数仍然有显著性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骨形成指标对骨密度减少率是负性决定因素,其中骨钙素对各骨骼部位骨密度减少率的影响最大,可以分别解释骨密度减少率变异的19.2%~26.7%;BAP可以解释腰椎和前臂骨密度减少率变异的9.0%和0.8%,但对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减少率的影响被剔除;TALP可以解释骨密度减少率变异的0.6%-5.0%。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女性骨形成指标与骨密度减少的关系,提示骨钙素可能是骨密度减少的重要预测因子,其增加可能与骨质疏松患病风险有关。
王丹丹伍西羽廖二元张红罗湘杭戴如春盛志峰彭依群伍贤平
关键词: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总碱性磷酸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