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

作品数:75 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角膜
  • 20篇细胞
  • 19篇内障
  • 19篇白内障
  • 15篇上皮
  • 11篇上皮细胞
  • 10篇晶状体
  • 9篇血管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8篇内皮
  • 7篇新生血管
  • 6篇膜炎
  • 5篇植入
  • 5篇色素上皮
  • 5篇青光
  • 5篇青光眼
  • 5篇人工晶体
  • 5篇超声
  • 4篇眼科

机构

  • 7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沈阳药学院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通河县人民医...

作者

  • 75篇张红
  • 25篇刘平
  • 14篇高维奇
  • 12篇于旭辉
  • 11篇马瑛娜
  • 9篇宋甄
  • 8篇于永斌
  • 8篇郭庆
  • 7篇葛红岩
  • 5篇张璐
  • 4篇张雨春
  • 4篇张丽娟
  • 4篇石妍
  • 4篇金鑫
  • 3篇郑建秋
  • 3篇吴雪
  • 3篇姜雪
  • 3篇谢芳
  • 3篇王姝丹
  • 2篇张艳艳

传媒

  • 10篇眼科新进展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伤残医学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 2篇1999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砷酸注射液抗炎与镇痛作用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亚砷酸注射液的抗炎与镇痛的药效。方法 采用测定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 ,测定Freund’s完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两侧后肢足跖肿胀度 ,大鼠体重及脾脏、胸腺、肾上腺、髂淋巴结的脏器指数的方法 ,观察亚砷酸注射液的抗炎作用 ;采用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 ,观察亚砷酸注射液的镇痛效果。结果 亚砷酸注射液对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急性炎性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 ;治疗性给予亚砷酸注射液 (4mg kg)第 5、8天 ,对佐剂关节炎注射侧足肿胀及另一侧后肢免疫炎性或迟发性超敏反应引起的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节炎评分显示 ,亚砷酸注射液对佐剂关节炎损害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亚砷酸注射液对乙酸诱发小鼠疼痛性扭体反应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亚砷酸注射液具有抗炎与镇痛效用。
张鹏丁大力张红刘蓬莲刘雯张冉谢芳黄梅吴春福
关键词:亚砷酸注射液抗炎镇痛
丹参抗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氧化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丹参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0.1、0.2、0.4、0.8mg/mL丹参液对体外培养的L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牛磺酸的保护作用相比较。结果各质量浓度组丹参液培养后的LECs对H2O2的损伤均有抵抗作用,尤其0.8mg/mL质量浓度组的保护作用优于40mmol/L牛磺酸组,除0.1mg/mL丹参组外各处理组细胞的尾长、彗星细胞百分率与H2O2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LECs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现质量浓度依赖的量效关系。
崔璟琳高维奇张红于莉关立南王立君
关键词:丹参晶状体上皮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
应用m-ERG检测白内障眼黄斑部功能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应用m -ERG技术检测白内障眼黄斑部视网膜功能状态。方法 :应用德国ROLAND公司的RETIscan系统记录多点视网膜电图 (m -ERG)。结果 :在眼底病变眼发现与病变相一致的m -ERG反应。结论 :结果提示m -ERG一阶反应可以反映白内障眼视网膜黄斑区的功能状态 ,但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刘平高维奇马瑛娜张红曾艳枫谢芳
关键词:白内障黄斑
γ-晶体蛋白基因的RFLP与先天性白内障的连锁分析
1999年
目的 研究γ晶体蛋白基因与白内障有否连锁关系。方法 应用P5G1 γ晶体蛋白基因探针,对Coppock 白内障家系成员的γ晶体蛋白基因区存在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发现了5 个单体型。结论 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 连锁分析,未发现γ晶体蛋白基因簇与白内障的位点有必然的连锁关系。
于永斌郭庆王晓丹高效曼张红郑建秋
泪道逆行置管术对泪道疾病的治疗
张红宋甄刘平
应用显微镜技术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体会
2001年
目的 寻找断裂下泪小管内侧断端的位置 ,提高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内侧断端 ,以硬膜外麻醉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 ,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  2 3例均一次吻合成功。结论 此法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于永斌马瑛娜郭庆张红张璐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显微技术吻合术
单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对侧未感染眼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改变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患者单眼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时,其对侧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角膜神经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眼科医院就诊的单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78例,其中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1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例,同期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翼状胬肉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眼前节结构。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患者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形态,并计算3种细胞以及角膜神经总干和分支的数量和密度。结果3个感染组患者对侧未感染眼眼前节均无明显改变。病毒性角膜炎组、细菌性角膜炎组和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对侧未感染眼的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834(1584,2107)、1905(1651,2332)和1859(1477,1995)个/m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9(3080,3910)个/mm^2,而病毒性角膜炎组和细菌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树突状细胞密度分别为175(139,214)个/mm^2和156(118,190)个/mm^2,均大于对照组的69(57,76)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107(945,1270)个/mm^2,小于细菌性角膜炎组的1905(1651,2332)个/mm^2和真菌性角膜炎组的1859(1477,1995)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的角膜神经数量和总神经密度分别为10(7,11)条/mm^2和(1822.85±622.34)μm/mm^2,均小于细菌性角膜炎组的11(9,13)条/mm^2和(2340.91±408.70)μm/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83)。各角膜感染组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均较对照组增大;病毒性和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对侧眼树突状细胞形态变长,数目增多。结论单眼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时,其对侧未感染眼的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
刘馨甜张红金鑫石妍姜雪
关键词:感染性角膜炎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
棘阿米巴角膜炎二例
2017年
例1男,39岁。主诉为“左眼红、视力下降一个月。”因接触污水于一个月前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伴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曾于当地医院行抗病毒、抗炎治疗,症状未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5月3日入我院治疗。眼科检查:VD:0.8,VS:0.2,左眼混合性充血,巩膜无压痛及黄染,角膜雾状水肿,中央可见环形浸润灶,前房常深,瞳孔圆,d≈3mm×3mm,光反射(+),虹膜纹理清,
姜雪宋甄孙乃玉张红
关键词:棘阿米巴角膜炎视力下降抗炎治疗分泌物增多眼科检查混合性
MicroRNAs-126(miR-126)的生物学功能被引量:8
2012年
MicroRNAs(MiRNAs)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和细胞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涉及血管新生。应用克隆和测序方法,检测出miR-126在人内皮细胞高度表达。MiR-126与许多肿瘤关系密切,miR-126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负向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且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存活率;相反的,在某些肿瘤中miR-126也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血管生长加速肿瘤进展,可能是未来作为相关肿瘤治疗的手段之一。本文就miR-126在生理进程和病理进程的表达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杨东张红
关键词:MIR-126血管新生肿瘤
密闭囊袋冲洗系统模拟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研究
2010年
目的 利用密闭囊袋冲洗系统和人后发性白内障(PCO)囊袋模型,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在短时间内对PCO的防治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严格将时间控制在2 min时,在细胞培养条件下,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As2O3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系FHL124细胞的抑制作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观察As2O3对FHL124细胞的损伤作用;荧光显微镜动态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建立人PCO囊袋模型,应用密闭囊袋冲洗系统观察As2O3对原代人LEC的作用.浓度反应曲线用Hill公式求IC50值.所有实验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Dunnett检验.结果 As2O3在作用仅2 min的情况下,就可以抑制人LEC和清除残留于囊袋内的人原代LEC.As2O3(10、30、100、300、1000 μmol/L)对FHL124细胞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00 μmol/L以上浓度的As2O3对FHL124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7,P<0.01),半效抑制量(IC50)=130 μmol/L.乳酸脱氢酶检测显示,As2O3可影响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细胞内动态Ca2+检测显示,As2O3对细胞内Ca2+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浓度As203可引起细胞内Ca2+库释放,同时抑制细胞的Ca2+内流,最终导致细胞内Ca2+稳态的破坏而引起细胞的死亡.1×104 μmol/L As2O3作用2 min后,使Ca2+内流的幅值及速度分别降低了(43.24±2.98)%(t=3.134,P<0.01)和(46.27±6.01)%(t=3.521,P<0.01).人PCO囊袋模型显示,联合应用As2O3和密闭囊袋冲洗系统可以在2 min内清除残留于囊袋内的原代人LEC.结论 As2O3可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白内障手术中存留于囊袋内的人LEC,与密闭囊袋冲洗系统结合可能抑制PCO的发生.
张红王立新于旭辉高维奇刘平
关键词:白内障砷剂晶体囊上皮细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