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进
- 作品数:44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正业海岛素对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
- 2023年
- 为探究植物免疫诱导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以淮麦920为材料,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正业海岛素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不施药(CK1)、拌种+常规用药、拔节期喷施+常规用药、拌种+拔节期喷施+常规用药和常规药理处理(CK2)8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麦苗素质、群体茎蘖数、抗病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正业海岛素可促进小麦分蘖和根系发育,提高成穗率,增粒增重,增加产量3.75%~15.06%,且结合常规用药效果更显著;有助于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且多次处理优于单次处理效果。综上,正业海岛素拌种+拔节期喷施结合常规用药可作为稻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可行措施。
- 周冬冬李必忠张军吴优刘忠红张永进方书亮漆军之
- 关键词:氨基寡糖素稻茬小麦抗病性
- 淮北地区稻茬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 2020年
- 为筛选出一批适宜淮北地区生产的丰产优质小麦品种,笔者于2018-2019年在江苏(淮安)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以11个国(省)审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参照江苏中、强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比较不同品种综合生产力。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生育期在210~216 d,亩产量变幅为534.91~639.52 kg,较淮麦33(CK)产量高的品种有淮麦40、淮麦44、淮麦920等,综合生育期、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看,适宜当地的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以淮麦40、淮麦44、淮麦920、淮麦1403为主。
- 周冬冬安礼政李必忠张军刘忠红张永进李福建葛梦婕方书亮
- 关键词:稻茬小麦
- 播种期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以江苏淮北麦区主推的半冬性小麦淮麦33和弱春性小麦周麦21为材料,设计10月21、26、31日及11月5、10、15日6个播种期,研究稻茬田不同播种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推迟,小麦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播种期10月21—31日小麦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其余3个播种期(P<0.01),其中播种期10月26日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淮麦33为573.25 kg/667 m2,周麦21为557.19 kg/667 m2;播种期10月21—31日处理籽粒产量高,且在各个生育时期均有相应较高的群体质量性状,如合理的茎蘖数量及较高的成穗率、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淮安市稻茬麦获得高产的适宜播种期范围为10月21—31日。
- 张军方书亮张永进李必忠石广跃刘忠红杜艿通
- 关键词:小麦播种期
- 氮肥和穴苗数对机插中粳稻金粳8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为探讨淮北地区机插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关键。以中熟中粳金粳818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其产量、群体特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施氮量27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以225kg/hm^2处理最高。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穴苗数增加,各处理产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以270kg/hm^2条件下的5苗/穴处理产量最高,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趋势,均以3苗/穴处理最高。施氮量270kg/hm^2结合栽插密度5苗/穴的处理群体茎蘖动态升降平稳,中后期具备较高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最终实产最高,且群体的氮素吸收利用率达44.28%,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作为当地机插稻节肥高效生产的科学参考。
- 张军王爱华方书亮周冬冬李必忠张永进刘忠红葛梦婕
- 关键词:施氮量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
- 不同机栽方式下杂交稻产量及其形成特征比较被引量:16
- 2015年
- 为寻求能够更好发挥杂交水稻产量潜力的机栽方式,解决好现有机插杂交水稻秧苗素质弱、盘根难、大田移栽漏穴率高等难题,以甬优2640、Y两优1号为材料,设置钵苗、毯状大苗、常规毯苗3种机栽方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了其产量差异及其形成。结果表明,钵苗和毯状大苗产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毯苗(P<0.01),甬优2640和Y两优1号钵苗实际产量分别高20.70%和20.81%,毯状大苗分别高12.26%和12.94%。钵苗机插由于采用壮秧带土移栽,几无缓苗期,群体茎蘖消长平稳,群体高峰苗数分别为最终穗数的1.2和1.3倍,最终成穗率80%左右,生育中、后期光合系统配置优,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抽穗至成熟期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单茎物质输出与转运协调性好,最终实际产量最高。毯状大苗机插方式可培育35 d左右秧龄壮秧,带大蘖移栽,但秧苗返青活棵后,由于低位无效分蘖少,高峰苗数显著少于常规毯苗机插(P<0.05),为最终穗数的1.4倍左右,最终成穗率70%左右,生育中后期光合系统配置优于常规毯苗机插稻,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群体指标虽不及钵苗但明显优于常规毯苗,最终毯状大苗实产极显著高于常规毯苗(P<0.01)。该文为发展机插杂交稻提供了参考。
- 张军王兴龙石广跃米长生郭保卫李必忠方书亮陆海空刘忠红张永进庚跃东
- 关键词:机械化农作物杂交稻
- 秧龄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钵苗机插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钵苗机插条件下,以中熟中粳稻连粳10号、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不同类型粳稻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熟中粳稻最高产对应的秧龄处理为20 d,产量达710.68 kg/667 m^2,而迟熟中粳稻和籼粳杂交稻以秧龄35 d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749.26 kg/667 m^2和849.38 kg/667 m^2。可见,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最高产对应的秧龄不同,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茬口的安排和品种的生育期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才能充分发挥钵苗机插稻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势。
- 张军方书亮李必忠张永进刘忠红周冬冬
- 关键词:粳稻秧龄
-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稻产量及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以淮稻11号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钵苗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或6∶4时,2个品种穗粒结构协调性好;群体茎蘖消长平稳,最终成穗率达70%以上,并能增加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最终实产明显高于其他比例处理。
- 张军王兴龙方书亮张永进刘忠红杜乃通
-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
- 一种预防果穗畸形的夏玉米栽培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果穗畸形的夏玉米栽培方法,包括合理还田、扩行稀植、配方施肥、旱涝防害、综合防控。基于发明人研究结论:夏玉米畸形穗是果穗分化发育时期受到土壤有机碳缺氧腐解所产生的化感物质毒害所致,本发明通过减少耕层土壤...
- 胡迎春唐亮陈煊李必忠王春季海军石广跃欧丽张永进胡继明
- 机插优质丰产粳稻品种筛选专题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旨在筛选适宜当地机插的优质丰产粳稻品种。2019年,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13个国(省)审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参照机插粳稻高产栽培管理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综合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生育期在129~155 d,亩产量变幅为673.16~775.28 kg,较苏秀867(CK)产量高的品种有淮稻268、金粳698、南粳505、金粳818、徐稻9号等8个品种,而综合比较供试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及其抗性,适宜当地机插的优质丰产粳稻品种以金粳698、徐稻9号、南粳2728为主。
- 刘忠红周冬冬方书亮李必忠张永进周年兵徐继梅周耘
- 关键词:机插优质丰产粳稻品种
- VDAL对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抗旱性和产量的影响
- 2023年
- 为探究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简称VDAL)对稻茬小麦生长、抗旱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0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VDAL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和空白对照(CK)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麦苗素质、群体茎蘖数、抗旱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分蘖期喷施VDAL能促进个体分蘖的发生,利于弱苗转壮;拔节期喷施VDAL有助于提高最终成穗率;经过VDAL处理的小麦可以延缓剑叶衰老,使其提供较长的光合功能期,有助于减弱干旱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产量提高3.50%~15.83%。综上,在沿淮下游稻麦轮作区,VDAL拌种与喷施均具有促进小麦生长、提高抗旱性和产量等作用,且在不同生育期多次喷施效果更好,可作为绿色高效栽培措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 周冬冬李必忠张军吴优方书亮刘忠红张永进漆军之
- 关键词:稻茬小麦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