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国

作品数:70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文学
  • 13篇历史地理
  • 9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诗经
  • 10篇《诗经》
  • 6篇文学
  • 5篇祭祀
  • 5篇家祭
  • 5篇国家祭祀
  • 4篇信仰
  • 4篇上古
  • 4篇图腾
  • 4篇文本
  • 4篇郊祀
  • 3篇扬雄
  • 3篇秦汉
  • 3篇祝辞
  • 3篇左传
  • 3篇汉代
  • 3篇《左传》
  • 2篇兴体
  • 2篇仪式
  • 2篇音乐

机构

  • 40篇杭州师范大学
  • 30篇青岛大学

作者

  • 70篇张树国
  • 7篇梁爱东
  • 1篇段开正
  • 1篇舒蓉
  • 1篇南伟

传媒

  • 10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东方论坛(青...
  • 5篇广州大学学报...
  • 5篇乐府学
  • 4篇文学遗产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浙江学刊
  • 3篇淮阴师范学院...
  • 3篇中原文化研究
  • 2篇齐鲁学刊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周代钟铭及竹简帛书中体现的音乐思想被引量:3
2000年
钟器铭文体现的音乐理论是先秦贵族精神观念的载体,是构成贵族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周代钟乐名称的考订,对先秦乐钟的发展和音乐理论进行初步的整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周代社会的宗教观念、政治观念和音乐理论;通过对竹简帛书中的音乐理论及“乐章德”思想的研究,对上古音乐理论发展的脉络有进一步的廓清。“和”的思想是上古音乐思想中一以贯之的“道”,体现为音乐的五声六律之自然协和、神人以和、和于政以及“和于德”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终于形成了兼综天人的大体系。
张树国
关键词:周代音乐理论音乐思想
全文增补中
新出文献与楚先逸史及相关文学问题被引量:1
2013年
西周时期的楚国先史主要依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文字简略,史料阙失,自共和元年(前841)熊勇之世始有确切纪年。近年来出土文献如《清华简》中的《楚居》、《系年》等篇、《上博简》以及金文文献保存了西周时期的楚先逸史。这些史料可分为传说时代的楚先逸史共九位、从穴熊到熊渠九世、从熊渠到楚武王熊达十三世。《楚居》首次记载了楚先公在蛮夷地区的开拓史,成为西周王朝征伐的政治军事动因。在王纲解纽的西周末期,楚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西周时期楚公逸史的研究可解决一系列相关历史文学疑难问题。
张树国
“边声”与“华音”:民族碰撞中的汉代乐章被引量:1
2006年
汉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碰撞促进了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归化。反映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少数民族地区风物与歌谣的引进和传唱,二是少数民族乐器的引进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汉地的歌诗艺术。
张树国梁爱东
关键词:汉代
《成相篇》:源出秦国宦学读本的讽诵文体
2023年
学界对《荀子·成相篇》的研究多注重其文体形式特点,与《诗经》及乐府杂诗、民间俚曲、弹词之类关系密切。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附录《成相辞》是考课吏事的宦学读本,属于通俗文艺形式,与《荀子·成相篇》具有渊源关系。岳麓书院藏秦简《为吏之道及黔首》记录这些读本以“讽诵为首”,说明“成相”与秦国以吏为师的文化密切相关。荀子游秦之时对秦国吏治文化有深刻洞察,《成相篇》借鉴了秦国宦学读本中《成相辞》的创作手法,韵脚紧密,节奏铿锵,富有个性色彩,其文体功用则为讽喻性的箴体,针砭战国末世君臣之道凌迟、诈伪横行、儒术摒弃、礼义废弛等浊世政治,传播王道正义的理念。《成相篇》具有自序性质,为《荀子》一书的压卷之作。
张树国
隶变与楚辞“问题”的生成——兼论屈原赋二十五篇的组成被引量:2
2019年
“屈原否定论”基本上是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疑古思潮的产物,与此相伴生,对“屈原赋二十五篇”的讨论至今仍在持续。《楚辞》最初是由战国后期屈原所创作、用楚文字书写的特殊诗体。但在秦始皇时代“书同文”之后,西汉初年,屈原、宋玉等楚地诗人的楚辞作品经过全部隶变传抄,最后由西汉晚期刘向、刘歆父子结集。由此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战国楚辞的许多文字特征因此失去,从而造成了解释的歧义,如《离骚》《怀沙》的题名就与隶变有关;二是汉世楚辞作品与隶古定后的战国楚辞由于文字都采用今文隶书,加之简帛古书“不著撰人”“随文附益”等编辑体例,造成了不同作者创作的楚辞作品的缀合现象,如《汉书·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不全是屈原作品。
张树国
关键词:楚辞隶变
钟鸣鼎食中的上古诗——西周初年礼制变革与《诗经》祭享诗的原始关联被引量:3
2006年
列鼎与编簋、编钟及笾豆构成了周代礼制的礼器系统,以钟鸣鼎食为代表特征的周代列鼎制度是贵族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与《诗经》雅颂中的仪式性乐歌一起用于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的尊祖、敬宗及收族的礼仪场合;“钟鸣鼎食”涵盖了《诗经》时代的宴饮文化和音乐文化,与上古诗歌互涵互动,对上古诗歌艺术的内容、用途和功能具有极强的规定性,代表了周代礼乐文明的特质。
张树国南伟舒蓉
变雅:庙堂雅乐的生命张力被引量:1
2009年
传统雅乐包括诗、乐、舞等,其核心是以郊庙歌辞为中心的庙堂文学,与古代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变雅"本属于《诗经》学史上与"正雅"相对的重要术语,是正统雅乐的自我更新机制,在庙堂文学创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体现为郑声入雅、清乐入雅、胡音入雅以及三教入雅。郑声入雅体现为民间俗乐进入雅乐表演体系,时间为春秋战国至汉代;清乐入雅时间为汉魏南朝;胡音入雅则从汉代开始,经历北朝,迄于唐代而臻于大盛;正因为吸收了民间俗乐、胡部音乐及道曲、佛曲等音乐文学的要素,促使庙堂雅乐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发生了诸多新变。三教入雅指东汉以来儒、道、释三教对庙堂雅乐的深刻影响。而历代帝王频繁的宗教活动,也是"变雅"经常发生的原因,凡此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庙堂雅乐本身的生命张力。
张树国
关键词:变雅清乐
“安大简”《诗经》为子夏西河《诗钞》被引量:3
2020年
“安大简”《诗经》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战国楚文字钞本,包括《周南》《召南》《秦风》《侯风》《甬风》《魏风》以及阙失的“某风”,因为简本将今传本《魏风》改为《侯风》,又将《唐风》改为《魏风》,简本诗句与今传本《诗经》存在大量异文,所以引起学界热议。笔者在精研简本《诗经》基础上,发现该简本《诗经》的原型为子夏西河讲学,为魏文侯师,媚附魏斯始侯(公元前446年)制礼作乐而编选,除改《魏风》为《侯风》、《唐风》为《魏风》外,选编“二南”表达“王化之基”、选《秦风》表达“尚武”为立国之本,选《鄘风》作为属国之风,如此选编具有强烈现实政治目的与个人诉求,因此“安大简”《诗经》称为子夏西河《诗钞》也许更合适。
张树国
扬雄《畔牢愁》与《九章·悲回风》的“附益”问题被引量:7
2017年
《九章·悲回风》是一聚讼纷纭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九章》中字数、行数高居第一。王逸、朱熹等古代学者一直认为是屈原所作,朱熹《楚辞集注》认为该篇是屈原的"临绝之音"。近现代以来,《悲回风》被有些学者认为"伪作",但多凭感觉,证据不足。近年出土了一些竹简文献,对简帛编连体例的研究,对《悲回风》作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材料。《悲回风》由两大部分组成,从开头至"宁溘死以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共四十八单句为屈原原作;自"孤子吟而抆泪兮"至结尾共六十二单句为汉成帝时扬雄所作《畔牢愁》。在刘歆等人整理《七略·诗赋略》时追录并"附益"在《九章·悲回风》之下。
张树国
从伍子胥图咏论《天问》创作时地问题被引量:2
2018年
《天问》为屈原"呵壁问天"的产物,具有"图咏"或咏史性质,其结尾部分有四个韵段隐括伍子胥叛楚投吴以及辅佐吴王阖庐伐楚入郢的武功,是《天问》神话和历史传说系列的最后故事。与此相对,《天问》对楚史的"图咏"只限于令尹子文降生以及堵敖被弑两件事,为楚国秽史。由此可见王逸所谓《天问》是屈原面对"楚先王之宗庙及公卿祠堂"壁画而作,不能令人信服。楚先王宗庙壁画应当图绘楚国神话和英雄传说,这是起码常识,而《天问》作为兴亡史诗截止春秋末期伍子胥故事,丝毫未涉及战国时事。现代学者认为《天问》是屈原在楚怀王时期流放汉北所见壁画,缺失基本证据。本文对伍子胥图咏本事以及"白蜺婴茀,胡为此堂"以及吴国先史的考证,证明此"堂"是春秋末期吴国神殿遗存,图绘夏商周三代兴亡往事均隐含了吴国本位的历史观。《天问》是屈原晚期被楚顷襄王流放陵阳(今安徽省池州地区)的九年之间,见到春秋吴国神殿遗存壁画"呵而问天"的产物,从而填补了屈原"陵阳九年"楚辞创作的空白。
张树国
关键词:《天问》陵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