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军

作品数:55 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西交利物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21篇文化科学
  • 18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教育
  • 8篇管理理论
  • 8篇和谐管理
  • 8篇和谐管理理论
  • 5篇领导者
  • 5篇高等教育
  • 5篇不确定性
  • 4篇政治
  • 4篇政治体制
  • 4篇制度环境
  • 4篇本土
  • 3篇扎根
  • 3篇秩序
  • 3篇社会矛盾
  • 3篇社会矛盾化解
  • 3篇社会秩序
  • 3篇资源获取
  • 3篇资源基础
  • 3篇资源基础观
  • 3篇矛盾化解

机构

  • 38篇西安交通大学
  • 38篇西交利物浦大...
  • 3篇深圳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利物浦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教育部教育管...

作者

  • 53篇张晓军
  • 42篇席酉民
  • 6篇张琳
  • 5篇葛京
  • 3篇韩巍
  • 3篇李鹏飞
  • 2篇李磊
  • 2篇李圭泉
  • 2篇李怀祖
  • 2篇曹春辉
  • 1篇赵新宇
  • 1篇陈冰
  • 1篇尚玉钒
  • 1篇谢言
  • 1篇张新国
  • 1篇王亚刚
  • 1篇张笑峰
  • 1篇郭伟
  • 1篇张琳
  • 1篇刘鹏

传媒

  • 7篇管理学报
  • 5篇世界教育信息
  • 4篇科学学与科学...
  • 4篇教育家
  • 3篇管理科学学报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管理工程学报
  • 2篇第三届全国中...
  • 1篇神州学人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科研管理
  • 1篇江苏教育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高教探索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管理学家(学...
  • 1篇大学(研究)
  • 1篇清华管理评论
  • 1篇第6届“管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和谐教育之道:西交利物浦大学办学探索与实践
2022年
在瞬息万变的数智时代,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和得到什么样的支持?教师应该怎么教和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大学应该如何通过转型更多地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和谐教育与管理双重实验,提出未来教育应是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兴趣驱动的终身学习,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心智营造,学习将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为人全过程,涵盖继承性学习、反思性认知、探索性整合、兴趣驱动性积累和心智升级性进步五阶学习,并藉由教育者和机构设计优化的正式教育与学生自我导向的非正式教育的互动融合,在国际化、混合式的校园学习环境支撑的教育生态中,以融合式教育和研究导向型学习实现复杂(和谐)心智的有效孕育。为支持上述和谐教育,释放师生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须构建网络化组织的支撑体系和持续创新的生态管理。以上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可为各类大学和知识型组织提供借鉴或启示。
席酉民张晓军李娜
关键词:未来教育学习超市教育生态网络组织
社会矛盾化解与更高阶社会秩序:软法制、和谐机理及其策略分析
席酉民张晓军
关键词:社会矛盾社会秩序政治体制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形成机制及策略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矛盾普遍、群体性事件频发、深化改革呼声四起等现象,从社会治理三种机制的互动及政治体制环境出发,分析指出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中的软法治、市场机制不完善、网络治理机制的弱化以及政治体制的不完善是这些不和谐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概括和谐社会基本形式和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通过网络、层级和市场三种社会治理机制的良性互动构造社会稳定秩序的机制.以及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三种机制的互动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借鉴和谐管理理论探讨了建没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策略.
席酉民张晓军
关键词:社会治理机制和谐社会政治体制层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学素质教育--西交利物浦大学探索与实践的启示
大学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深入推进遇到困难.本文基于西交利物浦大学实施'五星'育人模式的实践,对高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五点启示:确立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思和改变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坚持'以...
席酉民张晓军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本主义
文献传递
领导者如何获取资源:基于制度理论、资源基础观和领导理论的分析框架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制度理论、资源基础观和领导理论解释领导者如何为组织获取资源。从"领导者在怎样的制度情境下获取资源、领导者为组织获取的资源是什么、领导者通过什么途径获取这些资源的"3个开放问题出发,联接制度、组织、个人3个层面构建了研究领导者资源获取的分析框架。提出的理论框架为分析领导者获取资源过程提供了依据,同时可为领导者在实践中获取资源提供启示。
张琳张晓军席酉民
关键词:资源基础观资源获取
社会化经历与本土文化对领导特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在研究范式上过于依赖基于问卷测量的统计分析验证,在研究内容上忽视个人社会化经历和文化因素对于领导的影响,是造成现有领导特质理论"片段化"特征明显、特质形成过程不明的主要原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组织关键事件中领导与客体互动行为的分析来呈现领导者的特质,并从个体社会化经历和本土文化2个视角阐释了领导特质的形成过程;发现个体社会化经历和本土文化是领导特质来源的2个主要路径,弥补了领导特质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为中国本土化领导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曹春辉席酉民张晓军韩巍
关键词:领导特质个人社会化本土文化中国式领导
通过大学结构调整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被引量:2
2010年
在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状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教育公平的负面因素,认为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是其中的关键要素。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要提升教育公平,就要改革现有高等教育结构,在保留少数研究型大学和适量教学型大学的前提下,其余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转型为社区大学;并提出保证这一结构调整实现的两点建议:(1)大学功能定位要多元化;(2)资源配置方面,国家支持少量研究型大学,地方政府支持社区大学,介于研究型大学和社区大学之间的高校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其发展。阐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推动大学结构调整的思路。
席酉民张晓军李怀祖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金融危机
制度融合创新应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追求
2020年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提出要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作为我国扩大教育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改什么、怎么改?这和国家批准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相关——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其溢出效应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那么,过去十几年,中外合作办学是否真正发挥了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作用?如何通过改革进一步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辐射和溢出效应?
张晓军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意见》
基于钻石模型的教师赋能培训设计与实施——以2021年江苏省引智培训项目为例
2023年
2021年江苏省引智培训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承办、西交利物浦大学协办,旨在激活本土国际化教育资源,为省内基础教育教师提供系统培训,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西交利物浦大学基于钻石模型,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活动、培训环境、培训结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与实施,为教师赋能,取得了较理想的培训效果。
叶海玲张晓军
关键词:钻石模型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数量式增长转变到内涵式发展的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列为高校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的大学要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方面,需要深入分析当代影响人类生存生活方式的重大趋势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特别是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全球化导致国际视野在人才竞争力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带来的人类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虽已进入由数量到内涵发展的阶段,但高校的办学行为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大学的中心地位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以奖励、基金、论文等指标为核心的大学发展思路牢牢控制大学领导者的注意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导致学生占有的大学资源量十分有限,形成"学生边缘化"的状况。很多大学的育人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方式,尚没有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来重新反思当前的育人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行政保障体系。中国大学要通过构建以学生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从理念上打破高校领导和管理者的行政化思维,建立起以学生个体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发展核心的理念。其次,要在操作层面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和行政保障体系。文章针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学生边缘化"问题和国家高教改革的战略,系统论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的实施背景、构建方式、关键环节和初步成效,并对推进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张晓军李圭泉李鹏飞张琳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育人模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