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敏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分娩
  • 3篇阴道
  • 3篇妊娠
  • 3篇剖宫产
  • 2篇阴道分娩
  • 2篇阴道试产
  • 2篇再次妊娠
  • 2篇试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子宫
  • 2篇瘢痕
  • 2篇瘢痕子宫
  • 2篇瘢痕子宫再次...
  • 2篇分娩方式
  • 2篇产后
  • 2篇产前
  • 1篇单基因
  • 1篇电镜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机构

  • 8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石家庄市妇产...

作者

  • 9篇张志敏
  • 5篇杨玉秀
  • 5篇张海娟
  • 3篇张雪玲
  • 2篇方芳
  • 1篇李望
  • 1篇张靖霄
  • 1篇张红娟
  • 1篇高英芳
  • 1篇王亚男
  • 1篇陈晓
  • 1篇李素果
  • 1篇王岩
  • 1篇王少雄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HE染色及透射电镜对不同年份瘢痕子宫瘢痕组织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瘢痕愈合与临床情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与再次剖宫产组各100例进行对照;术中同时切取瘢痕子宫者瘢痕组织与首次剖宫产者子宫下段横切口处正常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距上次剖宫产2~3年瘢痕组织中平滑肌纤维排列接近正常肌纤维排列,细胞核椭圆形,染色尚均匀,细胞间质较正常组织稍有增多,具有较好的收缩功能。随着距上次剖宫产时间的延长,瘢痕肌肉化的程度越来越差,瘢痕组织也明显失去弹性。透射电镜镜下观察的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 HE染色的观察所见。结论剖宫产术后2~3年是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即发生子宫破裂风险相对最小的时期。
张志敏杨玉秀张海娟张雪玲
关键词:瘢痕前次剖宫产再次剖宫产HE染色透射电镜
青蒿琥酯逆转人卵巢癌3AO细胞所致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新型抗瘤中药制剂青蒿琥酯(ART)对T淋巴细胞表面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筛选对卵巢癌3AO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的最高ART浓度。收集经ART预处理后的3AO细胞培养上清液(ART-S组)及连续两次再培养上清液(ART-S1组和ART-S2组),以不经ART作用的相应同步培养的3AO细胞培养上清液作对照(Con-S组、Con-S1组、Con-S2组),以完全培养基代替3AO细胞培养上清液组为正常对照组(Con组),流式细胞计数法分析各组上清液对T细胞表面CD3ε+、CD3ε+ζ+、IL-2Rα+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对3AO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的最高ART浓度为12.50 mg/L。Con组的CD3ε+、CD3ε+ζ+、IL-2Rα+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07±10.05)%、(25.09±5.84)%、(39.11±5.83)%。Con-S组3项免疫指标明显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0.17±8.02)%、(87.51±9.17)%、(64.84±9.74)%。ART直接作用后可明显下调单纯的3AO肿瘤细胞所致的3项T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结论青蒿琥酯对人卵巢癌3AO细胞所致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陈晓高英芳张志敏张雪玲王岩郝红娟
关键词:青蒿琥酯3AO细胞免疫抑制逆转
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感染防治。方法收集514例人工流产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感染的病原学情况进行检查,并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性。结果 514例人工流产患者中感染82例,感染率15.95%,分离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革兰阳性菌16株,真菌5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为16、10、7、7、4和2株。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万古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5%、43.75%、12.5%、6.25%、0.00%、25%、12.5%、0.00%和56.25%;金黄色葡萄球菌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利福平、替考拉宁、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8.57%、42.86%、14.29%、0.00%、14.29%、42.86%、14.29%、0.00%和57.14%。学生、公务员、服务员、工人、无业者、其他职业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4.95%、6.25%、44.44%、12.07%、18.39%和13.51%。≤30岁和>30岁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3.08%和21.76%,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和>18岁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2.01%和11.80%,采取和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2.88%和21.28%,有妇科感染病史和无妇科感染病史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0.21%和13.40%,很少清洁外阴和经常清洁外阴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4.42%和11.70%,月经期有和没有性行为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2.78%和12.28%,流产1次和≥2次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1.61%和22.55%,各组患者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年龄≥30岁、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不采取避孕措施、有妇科感染病史、很少清洁外阴、月经期有性行为、流产次数�
张志敏张红娟王少雄张靖霄
关键词:人工流产妇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再次剖宫产(repeated caesarean section,RCS)组92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primary cesarean sectionpcs,PCS)组92例就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助产率进行分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组28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newercesarean,VBNC)组28例就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例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例数、术中粘连例数、切口乙级愈合例数、应用缩宫素至先兆子宫破裂等进行分析。分别进行t检验或者x^2检验,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结局、分娩方式以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VBAC组试产成功20例,成功率71.4%。VBNC组试产成功26例,成功率92.9%。2组在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CS及PCS组在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例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例数、术中粘连例数、切口乙级愈合例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的,在严密观察监护下是可以选择经阴道分娩。
张志敏杨玉秀张海娟张雪玲
关键词:瘢痕子宫分娩方式
分子生物学诊断应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前筛查
孟雁欣杨玉秀刘春苗杨扬张志敏王亚楠
该技术联合用于婚前/产前诊断/家族史阳性遗传检测,指导植入前产前诊断,系统正规建立了SMA产前诊断平台,在该院得到积极开展。有效的减少此类缺陷患儿出生。该研究同时提示,缺陷患儿可以任何临床变现形式出现。临床遗传咨询过程中...
关键词:
关键词:产前筛查脊髓性肌萎缩症分子生物学诊断
DHPLC联合一代测序技术在脊髓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一代测序技术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缺失/点突变检测在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携带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3544例样本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一代测序技术序惯性行SMN1点突变测序分析。结果3544例样本共检出61例拷贝异常携带者(男33例,女28例),检出率1.72%。42例SMN1缺失携带(约占1.18%),31例SMN1∶SMN2为1∶1,11例SMN1∶SMN2为1∶2。17例SMN1转换成SMN2(SMN1∶SMN2=1∶3),约占0.48%。2例SMN1∶SMN2=1∶0。61例SMA携带者配偶行SMN1检测,11例SMN1变异。9例SMN1缺失携带者SMN1∶SMN2=1∶1,2例SMN1转换成SMN2(SMN1∶SMN2=1∶3)。3544例样本行SMN1靶向测序,2例为SMN1点突变携带者,1例p.Q164X为致病突变携带者,1例为5号内含子位置SNP位点。对上述配偶进行SMN1拷贝缺失及点突变检测未见异常。余样本未见明确变异位点。妇双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1对夫妇双方均为SMN1携带者胎儿于孕18周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查。测得2例胎儿SMN1纯合缺失,即SMA患者,1例胎儿缺失变异携带者SMN1∶SMN2=1∶1,1例胎儿为SMN1(p.Q164X)变异点突变携带者。余未见异常。对11例高危胎儿随访,2例SMN1纯合缺失胎儿夫妇选择双方终止妊娠。对不同携带者SMN1∶SMN2比值以SMN1∶SMN2=1∶1最为常见,与其他类型携带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检出SMA携带者中以SMN1∶SMN2为1∶1最为常见,提示不同地区及种族人群携带者基因型存在差异;规范、精准SMA携带筛查流程建立可有效降低缺陷患儿出生,也是实现SMA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HPLC联合单基因测序技术可提高SMA分子检测阳性率。
刘春苗孟雁欣张志敏杨扬王亚男张海娟
关键词:产前诊断携带者DHPLC
益母草在阴道分娩过程中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在阴道分娩过程中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于胎儿娩出后,给予肌内注射益母草针剂组(A组)、肌内注射催产素组(B组)以及益母草配伍催产素组(C组)做比较。结果对于减少产后2h出血量B组和C组较A组效果明显(P<0.01),但是A组和C组在产后24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例数中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于阴道分娩过程中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显示出了良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妊高征的患者,效果显著。
李望张志敏李素果
关键词:产后出血益母草注射液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188例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就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患者70例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AC)59例进行对照研究;同时随机选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患者120例与再次剖宫产组( RCS)120例进行比较。结果①选择阴道试产68例,成功59例,成功率86.76%;②VBNC组与VBAC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住院费用及助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0.08、0.74、0.16,χ^2=0.38,均P>0.05);③VBAC组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明显低于RCS组(t值分别为6.43、7.30、11.50,均P<0.05);④RCS组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盆腹腔粘连和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均率均高于P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0、4.75,χ2值分别为5.11、5.66,均P<0.05),但两组脏器损伤、切口乙级愈合率及胎盘植入的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00、2.74、2.02,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只要掌握好阴道试产的适应症,严密监测,可在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同时降低再次剖宫产率。
张海娟杨玉秀张志敏方芳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分娩方式阴道试产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临床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瘢痕子宫患者行阴道试产提供依据。方法对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VBAC)365例(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的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就妊娠结局、母婴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中301例完成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82.5%,发生子宫破裂1例,子宫破裂率0.28%。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体重及住院费用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具有可行性,可在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同时降低再次剖宫产率。
张海娟杨玉秀张志敏方芳
关键词: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