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博

作品数:26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FDI
  • 4篇企业
  • 4篇外商直接投资
  • 3篇区位
  • 3篇区位选择
  • 2篇引资
  • 2篇政企
  • 2篇政企合谋
  • 2篇污染
  • 2篇旅游
  • 2篇可持续利用
  • 2篇跨国
  • 2篇跨国公司
  • 2篇环境规制
  • 2篇环境政策
  • 2篇绩效
  • 2篇技术创新
  • 2篇教学
  • 2篇公众
  • 2篇公众参与

机构

  • 24篇东北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25篇张彦博
  • 5篇韩颖
  • 4篇郭亚军
  • 3篇李想
  • 2篇赵亮
  • 1篇金秀
  • 1篇曲洪敏
  • 1篇梅开
  • 1篇窦胜功
  • 1篇李凯
  • 1篇刘晓楠
  • 1篇张丹宁
  • 1篇刘烨
  • 1篇赵亮
  • 1篇梁婷婷
  • 1篇鲁伟

传媒

  • 4篇中国人口·资...
  • 4篇技术经济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工业技术经济
  • 2篇运筹与管理
  • 2篇产经评论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工程师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世纪之星—交...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岭市域城镇体系形成的背景因素分析
2000年
从历史沿革、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市域环境等影响城镇体系的背景因素方面对铁岭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论述了铁岭市域城镇体系建设的意义 。
张彦博吴加革
关键词:城市化历史沿革农业
铁岭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通过对铁岭市耕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结合铁岭实际 。
张彦博张洪全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
媒体关注、环境监管与工业绿色转型被引量:2
2022年
从媒体关注、政府环境监管和公众参与的外部治理视角出发,选取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监管、媒体关注和公众参与对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体关注、环境监管、公众参与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三者均发挥了外部治理作用。市场化水平正向调节媒体关注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而财政分权负向调节环境监管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外部治理主体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媒体关注与环境监管存在替代效应,即随着环境监管强度的加强,媒体关注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效果有所弱化;而媒体关注与公众参与、环境监管与公众参与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外部治理变量间会强化彼此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推动效果。
张彦博赵亮寇坡
关键词:环境监管媒体关注公众参与交互效应
基于PBL的经济学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研究
2023年
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传统的学业考核仅评价结果,评价主体与形式单一,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等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兼顾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评价,才能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且具可操作性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管理部门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
张彦博陈亚宁
关键词:PBL教学
融合能力考核的经济学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实践探讨
2021年
课程考核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融合能力考核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评价体系,应从培养目标出发,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运用多种考核途径与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潜能,促进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张彦博刘晓楠刘晓楠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模型与集聚研究
正在崛起的中国以其非凡的引资业绩闻名于世,但是FDI的好处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能感受得到,大量FDI聚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零星的外资散落在西部地区的强烈反差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与集聚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
张彦博
关键词:区位选择D-S模型
文献传递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央环保督察的准自然实验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中央环保督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该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央环保督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存在技术创新效应;督察行动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但非国有企业对中央环保督察的敏感性更高;在督察行动中不存在模仿效应,但政策效果在东、中、西3个地区呈现异质格局。中央环保督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效果不具有长期性,因此,需要确立中央环保督察的常态化机制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张彦博李想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区域异质性双重差分模型
环境执法监督与空气质量——来自中央环保督察的准自然实验证据被引量:5
2021年
2016年确定的中央环保督察旨在对环境执法监督形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空气质量被生态环境部纳入督察工作的重点内容。采集全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指数的降低发挥了显著作用,被督察省份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下降3.184个单位;单项污染物治理效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PM_(10)、SO_(2)、O_(3)浓度的降低有显著贡献,但对PM_(2.5)、NO_(2)和C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与倾向得分匹配检验证明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动态效应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并且随着反馈意见的颁布减弱;机制检验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政策效果呈现东部、西部、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现象,且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中存在技术创新效应。
张彦博李想
关键词:空气质量执法监督
中国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被引量:22
2015年
由于环境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及其将给企业带来额外成本的增加,因此,只有通过环境政策的激励,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进行环境技术创新。目前,已有文献对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研究缺乏计量经济学的证据,尤其缺乏对政府环境政策影响效应的研究与分析,政策针对性不强。本文以我国环境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环境技术专利申请量指标来表征工业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在对中国30个省份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环境政策力度、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投入等因素对我国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滞后1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每增加1%,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增加6.45%,表明我国的环境政策力度,即对环境改善的投入对工业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激励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单位工业生产总值的污染排放量与环境技术专利的申请量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表明政府增大环境规制的强度,有利于激励企业增加对环境技术创新的供给。此外,工业企业技术投入、市场需求、国际技术外溢效应和工业企业行业规模与企业环境技术创新均为正相关关系;其中,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是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为了扭转我国工业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应建立节能减排政策规制的长效机制,加大减排科技资金投入,并加速形成环境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机制。
张彦博潘培尧鲁伟梁婷婷
关键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政策面板模型
成本视角下FDI的区位选择与产业转移被引量:1
2010年
建立一个由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企业所构成的寡头垄断的产量竞争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成本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东道国的投资区位选择与撤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受聚集经济和成本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聚集经济效应相同时,成本因素将显著地影响FDI的区位选择:成本优势越大的地区,对FDI的吸引力越大,FDI的可能聚集规模也越大;当区位成本提高时,对成本变化敏感的FDI将从其聚集地撤资.当前中国应尽快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承接中心,使外资撤减变为外资在我国境内的转移.
张彦博郭亚军曲洪敏
关键词:区位选择产业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