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民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浅层
  • 2篇黄河
  • 2篇黄河口
  • 2篇固结
  • 2篇海床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特征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震事件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活动
  • 1篇第四纪活动特...
  • 1篇断层
  • 1篇断层探测
  • 1篇隐伏
  • 1篇隐伏断裂
  • 1篇原位测试
  • 1篇散射
  • 1篇深海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声...

作者

  • 9篇张建民
  • 4篇王冬雷
  • 3篇夏暖
  • 2篇单红仙
  • 2篇鹿子林
  • 2篇许国辉
  • 2篇付俊东
  • 2篇刘红军
  • 2篇贾永刚
  • 1篇王志才
  • 1篇杨传成
  • 1篇蔡明刚
  • 1篇鲁人齐
  • 1篇吴子泉
  • 1篇彭刘亚
  • 1篇任治坤
  • 1篇许洪泰
  • 1篇王雷
  • 1篇王纪强

传媒

  • 2篇地震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声学技术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双山—李家庄断裂地表破裂特征与最新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工程探测以及年代测试等方法,对双山—李家庄断裂的地表破裂形态、最新活动性以及古地震事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双山—李家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在(17.0±0.85)ka^(21.4±1.7)ka B.P.之间,总体以左旋走滑正断为主,局部逆断。依据第四纪活动特征和破裂形式,从南往北可分为两段,即南段(双山—大马山)和北段(大马山—五里)。其中南段又可分为3个小段:双山—丹河水库小段表现为左阶斜列状展布的两条断层,以左行走滑兼正断活动为主;丹河水库—营子小段表现为两条相交的断裂,东支在剖面上则表现为正断活动,第四纪以来不活动;西支在剖面上以逆冲破裂为主,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营子—大马山小段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具有正断走滑破裂特征。北段总体表现为多条近平行的断裂构造系,破裂形式以逆断为主。(2)双山—李家庄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可能发生过两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17.0±0.85)ka^(21.4±1.7)ka B.P.和(77.0±3.8)ka^(84.0±4.2)ka B.P.。(3)1829年青州、临朐6级地震的发生与上五井断裂和双山—李家庄断裂构成的"X"型共轭构造密切相关,双山—李家庄断裂很可能就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鲁西断块内发育的多条与双山—李家庄断裂相似的NW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均具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因此,今后应加强这些断裂的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监测研究,为地震防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王纪强王冬雷王冬雷张建民
关键词:地表破裂古地震事件发震构造
黄河口快速沉积海床土固结过程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黄河高含沙量,水体在弱潮陆相河口入海时,80%泥沙在河口附近快速堆积。目前,黄河口快速沉积物的固结过程尚不清楚。在黄河刁口流路三角洲叶瓣潮坪上,现场取土配置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堆积物,研究快速沉积的粉质土海床固结过程。利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孔隙水压力监测等原位土工测试手段,实时测定快速沉积的海床土强度变化和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研究发现:黄河口快速沉积的粉质土固结速度很快,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比理论计算值快;正常固结完成后,强度随时间的发展依然不断增加,沿深度方向则发生非均匀增长,呈现与原状土体类似的似超固结状态。该固结状态的形成主要受胶结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
单红仙张建民贾永刚刘红军许国辉
关键词:土力学黄河口固结过程原位测试粉质土
安丘-莒县断裂驸马营覆盖区第四纪活动特征
2022年
安丘-莒县断裂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发震断裂,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震。为厘清该断裂安丘-昌邑段驸马营覆盖区的断裂特征,开展了地质地貌调查、浅层人工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探槽开挖工作。文中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地质地貌调查和浅震勘探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眉村-双官段可分为2支,分别为断裂西支F_(5-1)和东支F_(5-2),西支断裂F_(5-1)在丘陵东坡出露,东支断裂F_(5-2)隐伏于第四系中。2)驸马营覆盖区的钻孔探测结果表明,断裂东支F_(5-2)在钻孔Z_(4)和Z_(5)之间通过,上断点可推测延伸至层w_(2)全新统黑土湖组内部,埋深为4.2~6.9m,在黑土湖组底部取^(14)C贝壳样品^(14)C-1,其结果为(9.79±0.03)kaBP,表明东支断裂曾于全新世活动。3)在2支断裂之间沿东支断裂形成了长条形的第四纪盆地,东支F_(5-2)断裂西侧第四系发育较完整,岩心见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东侧仅沉积了上更新统和全新统,表明驸马营盆地在第四纪早期和中期一直接受沉积,具有断陷盆地的特点。4)安丘-莒县断裂的东支和西支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存在差异,断裂东支F_(5-2)的驸马营隐伏段在第四纪早-中期活动强烈,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经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断裂西支F_(5-1)错断地质剖面晚更新世黄色粉土,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
王雷许洪泰许洪泰杨传成王志才杨传成夏暖张建民鲁人齐王冬雷
薄覆盖层隐伏断裂的纵横波联合探测被引量:1
2021年
在薄覆盖层区域应用浅层纵波方法进行断裂探测往往仅能获取基岩顶面的反射波,难以精确判断隐伏断裂的位置及埋深。本文首先应用浅层纵波反射获取断裂的大致位置及埋深;然后应用超浅层横波反射进行位置确认及浅部断裂信息的补充完善。通过联合探测实现了对断裂平面位置上更可靠的定位,获得了断裂从浅层到超浅层不同深度范围更为丰富的构造特征信息。在联合探测的基础上布设了钻孔联合剖面,验证了断裂的存在。研究表明薄覆盖区域隐伏断裂纵横波联合探测较单一方法效果更理想,可获取更多的断裂信息,可为钻孔联合剖面布设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夏暖夏暖付俊东鹿子林王冬雷付俊东
波浪和潮波作用下黄河口快速沉积海床土非均匀固结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黄河高含沙量水体在弱潮陆相河口入海,80%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快速堆积。过去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潮滩表层沉积物呈现非均匀固结状态。为了揭示该现象产生的机制,在黄河刁口流路三角洲叶瓣潮坪上,现场取土配置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堆积物,研究快速沉积的粉质海床土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的孔压响应及非均匀固结过程。利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孔隙水压力监测等原位测试手段,实时测定快速沉积的海床土强度和孔压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快速沉积的粉质土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速度很快,正常固结完成后,强度随时间的发展依然不断增加,沿深度方向出现类似原状土体的固结非均匀现象和似超固结状态;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快速沉积粉质土孔压沿深度出现非均匀变化,在波浪作用下出现了超静孔压的积累。分析发现,该固结状态和强度沿深度方向非均匀变化是由于土体在潮波及潮波和波浪的联合作用下形成的;潮滩表层土体在波浪荷载长期作用下形成硬壳层。
张建民单红仙贾永刚刘红军许国辉
关键词:黄河口
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在海州—韩山断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
2021年
海州—韩山断裂是连云港地区一条重要断裂,属于海泗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断裂隐伏于较浅的覆盖层之下且控制了基岩岩性分界。浅层地震反射法作为断层探测的首选方法,对海州—韩山断裂进行探测时仅能识别出基岩顶面反射波,难以实现对断裂的准确判别。而折射层析成像法适用于速度横向差异大的区域,可获取断层两盘岩性速度差异信息,进而判定断层位置,弥补反射法的不足。本文在跨海州—韩山断裂同一位置上联合应用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两种探测方法,进行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合成地震记录验证。研究表明,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两种方法联合探测海州—韩山断裂,较单一方法可对断层实现更精准的定位,获取更丰富的断层信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断层探测提供了思路。
夏暖夏暖付俊东吴子泉王冬雷付俊东
关键词:断层探测浅层地震反射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字图像压缩与分类算法及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非线性信息处理系统,通过数学方法对人脑的若干基本特性进行抽象和模拟。由于其特有的并行、分布式特点,人工神经网络在处理形象思维、语音图像识别以及联想记忆等模糊信息时具有很大的优势。目...
张建民
关键词:矢量量化编码联想记忆数字图像压缩人工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超固结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黄河高含沙量水体在弱潮陆相河口入海,80%泥沙在河口附近快速堆积,目前黄河三角洲快速沉积物的固结过程尚不清楚,对于超固结特征及成因缺少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海洋动力条件、土体工程特性展开...
张建民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文献传递
深海波导中目标低频声散射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深海环境中目标的主动探测问题,建立了深海波导中目标低频声散射仿真的简正波耦合边界元理论模型。首先仿真了深海波导中Munk声速剖面条件下的声传播特性,然后根据深海波导中的声传播特性,仿真计算了声源位于不同深度时,波导中目标低频散射回波强度随声源与目标之间水平距离变化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声源深度为100 m(近海面)与1400 m(声道轴)时,受完全声道的影响,在会聚区附近范围内散射回波强度较大;声源深度为4900 m(近海底)时,受直达波与一次海面反射波的影响,在中近距离(小于40 km)范围内散射回波强度较大;对于接收水听器而言,置于临界深度以下时主动探测的距离更远。
张建民张建民
关键词:声散射边界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