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应根

作品数:113 被引量:627H指数:17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51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0篇乌龙茶
  • 26篇白茶
  • 21篇鲜叶
  • 20篇香气
  • 20篇茶叶
  • 18篇萎凋
  • 13篇茶品
  • 12篇遮荫
  • 11篇茶树
  • 11篇茶鲜叶
  • 10篇茶品质
  • 8篇模式识别
  • 7篇红茶
  • 7篇儿茶素
  • 6篇乌龙茶品质
  • 6篇香气成分
  • 6篇风味
  • 6篇茶园
  • 5篇覆盖遮荫
  • 4篇新梢

机构

  • 112篇福建省农业科...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13篇张应根
  • 65篇陈林
  • 33篇陈泉宾
  • 31篇王振康
  • 31篇王秀萍
  • 30篇邬龄盛
  • 24篇陈键
  • 22篇王丽丽
  • 21篇陈常颂
  • 19篇张文锦
  • 16篇尤志明
  • 16篇宋振硕
  • 16篇张方舟
  • 10篇余文权
  • 9篇陈荣冰
  • 8篇李慧玲
  • 8篇游小妹
  • 8篇杨军国
  • 8篇吴志丹
  • 5篇王峰

传媒

  • 18篇茶叶科学技术
  • 12篇茶叶学报
  • 10篇茶叶科学
  • 9篇中国茶叶
  • 9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福建省科协第...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福建茶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广东茶业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牡荆挥发油的组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牡荆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牡荆挥发油及挥发油中的主要单体成分对大肠杆菌、四联球菌、枯草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牡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43·12%)、β-榄香烯(4·03%)和桧烯(3·82%),且石竹烯和β-榄香烯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四联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牡荆挥发油的重要抑菌活性成分。
凌玮玮张正竹凌铁军张应根
关键词:牡荆挥发性成分抑菌活性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7
2006年
探讨了黄旦、铁观音和本山茶园覆盖遮荫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可以显著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明显降低酚/氨比值.优化儿茶素组分和香气组分。遮荫度为30%、45%和60%3种处理的夏、暑乌龙茶品质得分均极显著高于不遮荫对照处理。而遮荫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遮荫后夏茶乌龙茶鲜叶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和EGC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59%~12.40%、2.14%~13.63%、11.17%~29.47%。暑茶乌龙茶鲜叶茶多酚总量、儿茶素和EGC含量分别下降了8.68%~11.05%、3.09%~10.61%、12.76%~24.23%;儿茶素品质指数分别提高了54.13~84.87和157~682;夏茶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3.52%~60.00%.其中茶氨酸、苏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总量增加了7.57%~19.12%;夏、暑乌龙茶的香气种类和香精油总量分别增加了25~40种和21.20%~38.85%.香气组分明显得以优化。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关键词:覆盖遮荫乌龙茶儿茶素香气
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色泽、生化成分及香气产生影响,成荼品质...
陈泉宾王秀萍邬龄盛张应根
关键词:茶叶产品品质美拉德反应产物
文献传递
茶树GH1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茶鲜叶萎凋过程的表达被引量:5
2020年
糖苷水解酶第1家族基因(GH1)在茶叶香气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茶树GH1家族成员的进化特性及其在茶鲜叶萎凋过程的表达规律,基于茶树基因组数据库,对GH1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及其在不同组织和茶鲜叶萎凋过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茶树GH1基因家族共31个成员,分为5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的GH1具有类似的保守基序,保守性较高.GH1基因编码142-871个氨基酸,GH1在细胞中分布很广,包括分泌通路、细胞核、胞浆等.GH1基因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幼嫩茎段、幼根、幼果、成熟叶、嫩叶、顶芽、老叶和花.在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大部分GH1基因在鲜叶和萎凋减重10%阶段优势表达,而CsGH1BG6、CsGH1BG7和CsGH1BG26在茶鲜叶萎凋减重20%至60%之间上调表达,这是GH1基因参与白茶加工品质调控的关键时期.本研究表明上调表达的GH1基因对茶鲜叶的失水胁迫调控和萎凋过程香气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作为进一步开展茶鲜叶萎凋过程品质形成研究的候选基因;结果可为茶叶加工品质调控奠定基础.(图5表2参30)
项丽慧陈林余文权张应根
关键词:茶树萎凋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7
2004年
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梢1芽3叶含水率分别增加了4.57%~6.47%和2.24%~2.78%.3)夏、暑梢叶绿素总量及其a、b含量分别提高了41.70%~48.92%和52.38%~91.06%、38.96%~47.25%和 50.94%~72.52%、43.83%~54.58%和67.98%~155.81%;叶绿素a、b比值下降了0.1042~0.1868和1.10~3.54.4)叶片及其表皮层、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薄,叶面积增大,栅/海比值变小.5)茶多酚、粗纤维和咖啡碱的含量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儿茶素品质组份得以优化.6)适度遮荫,可以提高夏暑茶的产量和品质.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翁伯奇
关键词:覆盖遮荫乌龙茶生态
基于特征香气的白茶香气品质评价模型构建初探被引量:9
2017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对17只用福鼎大毫(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Fuding Dahaocha)—芽二、三叶鲜叶制成的具有白茶风味的样品进行香气提取,GC-MS检测香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白茶特征香气分析和建立白茶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白茶香气品质的12个主成分因子,利用主成分综合品质得分能将供试白茶样品明显划分为4个等级;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15种白茶特征香气成分与白茶香气质量的生成函数,且模型的作用是显著的(p=0.005<α=0.05)。
张应根陈林陈泉宾王秀萍王振康王丽丽
关键词:白茶特征香气模型构建
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的春季第一轮新梢一芽三叶初展时采摘一芽二叶或三叶,得到鲜叶原料;将鲜叶原料薄摊在尼龙网筛上,经日光晒青至减重率为鲜叶原料的...
陈林张应根陈泉宾余文权尤志明
文献传递
优化遮荫改善夏暑乌龙茶品质的机理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8年
本文首先概述了“优化遮荫改善夏暑乌龙茶品质的机理及关键调控技术”项目成果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历程,接着简要介绍了项目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主要进展和创新点,最后提出了项目研究所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张文锦朱留刚张应根孙君李慧玲
关键词:覆盖度抗旱
一种茶叶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产品及其制备方法。以精制茶为原料,基于美拉德反应原理,喷施氨基酸和还原糖的混合水溶液,在一定的混合水溶液的pH值、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的条件下,生成风味独特的产物。本发明制备的茶叶,...
陈泉宾陈林王振康邬龄盛王秀萍张应根
文献传递
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被引量:9
2010年
在剖析现代茶叶集约生产引发诸多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良性生态茶园的必要性、指导思想、指标要求、模式选择及主要技术等。
张文锦翁伯琦张应根李慧玲吴志丹
关键词:福建茶业生态茶园建设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