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锋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藜芦
  • 3篇白藜芦醇
  • 2篇毒性
  • 2篇药理
  • 2篇药理作用
  • 2篇中药
  • 2篇稳定性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包载
  • 1篇底板
  • 1篇地平
  • 1篇心脏毒性
  • 1篇氧化硅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药量
  • 1篇药物

机构

  • 10篇黑龙江生物科...
  • 9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扬子江药业集...

作者

  • 10篇张国锋
  • 9篇张文君
  • 3篇杨硕
  • 1篇王淑静
  • 1篇邵洪侠
  • 1篇赵瑛
  • 1篇孙志伟
  • 1篇马君
  • 1篇梁爽
  • 1篇吕春艳

传媒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广州化工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病猪隔离装置
一种新型病猪隔离装置,包括矩形底板、方形支撑座、长条形连板、支撑侧板、上U型连板、短条形连板、开口固定环、进出口挡门、进出口挡门、圆形挡柱,所述矩形底板下部连接方形支撑座,多个方形支撑座在矩形底板下部分布,矩形底板具有多...
马君邵洪侠张国锋
白藜芦醇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自由基、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等诸多药理活性。但因其水溶性差和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应用。纳米传递系统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及缓释性等诸多优点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传递系统。基于近年来白藜芦醇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白藜芦醇的主要药理作用、药动学性质及其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藜芦醇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张文君吴梦婷张国锋李想陈泳霖杨硕
关键词:白藜芦醇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白藜芦醇保护三氧化二砷的心脏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三氧化二砷诱发的心脏毒性是其在治疗期间产生氧化应激损伤、Ca2+稳态破坏以及干扰信号通路等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细胞凋亡、DNA损伤等,限制了其在白血病、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白藜芦醇在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在提高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其产生的心脏毒性。为进一步阐明白藜芦醇与三氧化二砷联合用药降低心脏毒性并增强抗肿瘤效果的机制,本文对三氧化二砷抗肿瘤及其诱发心脏毒性的机制、白藜芦醇通过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进行总结,同时,对二者联用时白藜芦醇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维持多种信号通路等方面降低三氧化二砷心脏毒性进行综述。
吴梦婷张文君张国锋杨硕陈泳霖
关键词:白藜芦醇三氧化二砷心脏毒性联合用药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纳米体系的制备
2021年
本实验旨在构建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的纳米体系,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差热-热重分析等对包载白藜芦醇前后的纳米体系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光、热稳定特性和体外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纳米体系,其骨架呈交联网络结构,孔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0.16 nm、245.73 m^(2)/g和0.79 cm^(3)/g,负载量可达39.44%,且负载后其骨架结构未破坏,并有效提高了白藜芦醇的光、热稳定性。同时,经过纳米体系负载后的白藜芦醇2 h内释放速率在两种不同pH值缓冲液中均可达80%以上。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纳米体系性能较好,为白藜芦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张文君李想张国锋王晴吕春艳刘杨
关键词:白藜芦醇介孔二氧化硅载药量稳定性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2年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纳米技术一点一点地走进我们的视线,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中药领域正被纳米技术引领、发展,使中药重新焕发光彩。纳米中药因其尺寸、形状、材料等特殊性,从而有效改善药物的毒性,提升药效。纳米技术也可应用于中药分析中,达到提升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的效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纳米技术在改善中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对解决问题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刘涛张文君张国锋陈威张汉文
关键词:中药毒性药效中药分析
基于中药配伍的火麻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22年
火麻仁具有润肠通便、滋阴补血、通淋活血的功效,可与多味中药配伍,治疗不同疾病,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通过查阅与火麻仁配伍有关的经典名方,并对古方中的配伍进行分类总结,发现火麻仁配伍其他中药具有改善便秘,复脉通心、降压降脂,治疗消渴,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将火麻仁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多糖、苯丙酰胺类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等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体内多种酶的活性、调节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等作用机制来发挥治疗疾病的效果。本文总结了火麻仁的中药配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可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为火麻仁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指引方向。
张汉文张文君张国锋李凌
关键词:火麻仁中药配伍药理作用
尼莫地平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处方优化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负载尼莫地平的聚乙二醇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n-co-glycolic acid),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进行制备工艺、质量评价以及体外释放等相关性研究。方法:以PEG-PLGA为药物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尼莫地平载药纳米粒。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处方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尼莫地平纳米粒外观呈实心球体,大小均匀且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83.2±3.30) nm, PDI为(0.115±0.049),Zata电位为(-11.78±2.16) mV;平均包封率为84.99%,平均载药量为2.45%;尼莫地平原料药在4 h时基本释放完全(达到95%左右),而尼莫地平纳米粒在4 h时释放仅为43.9%,在第24 h时累计释放度达到(83.66±2.57)%。与对照组相比,制剂组释放缓慢,符合实验设计缓释的要求。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尼莫地平PEG-PLGA纳米粒,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陈泳霖张文君张国锋李想信雪维
关键词:尼莫地平纳米粒缓释
川芎嗪双包载纳米粒的处方优化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2019年
目的优化川芎嗪-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包载纳米粒(TMP-PBCA-PLGANPs)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界面缩聚法相结合制备TMP-PBCAPLGA-NPs,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工艺,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TMP-PBCA-PLGANPs外观圆整,无粘连,平均粒径为(213.8±8.51)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152±0.061),Zeta电位为(-15.36±1.26)mV。包封率为(72.8±0.69)%,载药量为(3.37±0.18)%。体外48 h累计释放百分率为91.2%。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TMP-PBCA-PLGA-NPs,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张文君王晴张国锋宋春晓吴梦婷王淑静
关键词:川芎嗪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体外释药
黑果腺肋花楸浆果花青素质量比测定及稳定性被引量:2
2018年
研究黑果腺肋花楸浆果中花青素的质量比,并考察光照、温度、pH值以及金属离子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采用pH示差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浆果中花青素的质量比.黑果腺肋花楸浆果中花青素的质量比可达到2.1 mg/g.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溶液吸光度值随光照时间的增多以及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pH值为2时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溶液的吸光度值最大,红色最明显,当pH≥4时颜色由红色趋向于无色;金属离子中Na+对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无影响,Al3+和Fe3+对花青素的稳定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pH示差法能简单精确的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浆果中花青素的质量比,花青素在储存时要避光、低温保存,并保证其储存环境pH为3,避免金属离子的污染.
张文君信雪维张国锋梁爽王晴赵瑛
关键词:黑果腺肋花楸浆果花青素PH示差法稳定性
“虚拟仿真+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2019新冠疫情,全国高校均采用网络授课,本研究围绕“虚拟仿真+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聚焦药学本科《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通过整合“虚拟仿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参与式学习,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虚拟仿真+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及考核体系显著提升了实验教学水平。
赵丽珠房琳琳张国锋孙志伟杨硕张文君
关键词:药物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