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元中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蜕皮甾酮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增殖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增殖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愈合
  • 2篇烫伤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愈合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囊肿
  • 1篇胸部X线检查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血管
  • 1篇愈合作用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张元中
  • 8篇吴旭
  • 7篇张子良
  • 4篇付小兵
  • 4篇冯长江
  • 3篇周云峰
  • 3篇吴昌昊
  • 2篇张军花
  • 1篇吴霞
  • 1篇张立溪
  • 1篇黄沙
  • 1篇马奎
  • 1篇廖娟
  • 1篇李军
  • 1篇王武军
  • 1篇王磊
  • 1篇严智敏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蜕皮甾酮对胃溃疡模型大鼠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Okabe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8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奥美拉唑钠组(B组)、蜕皮甾酮组(C组)、蜕皮甾酮联合奥美拉唑钠组(D组)。分别于灌胃治疗第7天、第14天后各处死一半大鼠,取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溃疡形态及愈合情况并测定溃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胃溃疡周边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灌胃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大鼠胃溃疡指数A组>C组>B组>D组(P<0.05)。EGF及EGFR的表达及PGE2的含量均为A组
周云峰吴旭廖娟吴昌昊张元中张子良
关键词:蜕皮甾酮胃溃疡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前列腺素E2奥美拉唑钠
食管血管样错构瘤并单纯性囊肿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46岁,3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气促、咳嗽,干咳,无痰。夜间较白天稍重,无潮热盗汗、咯血等不适,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张元中张立溪吴旭
关键词:单纯性囊肿错构瘤胸部X线检查血管食管大量胸腔积液
蜕皮甾酮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烫伤皮肤愈合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家兔烫伤皮肤愈合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家兔18只,每只4个创面,随机标记设为空白对照组(A组)、EDS组(B组)、MSCs(C组)、EDS+MSCs(D组)。烫伤后5、10、15d各处死6只家兔,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组织病理学指标。结果:烫伤后5d,B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A组,B、D组炎性细胞浸润度显著低于A组。烫伤后10d,各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炎性细胞浸润度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烫伤后15d,B、C、D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A组。结论:EDS联合MSCs对家兔烫伤皮肤有促愈合作用。
张子良吴旭张军花张元中冯长江李军吴霞王磊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蜕皮甾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创伤愈合烫伤
蜕皮甾酮在体外条件下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观察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h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hMSC,检测第2代细胞CD44、CD105、CD34及CD29的表达以鉴定其为hMSC。设不同浓度EDS的细胞培养体系(10、25、50和100μg/ml)与对照组(单纯hMSC培养基,无EDS)作对比,MTT比色法测定hMSC的增殖活力,并行流式细胞周期观察。结果 EDS各浓度组hMSC的MTT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EDS浓度为25μg/ml时hMSCMTT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在EDS浓度为10、50、100μg/ml时,组间吸光度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周期显示EDS浓度为25μg/ml时hMSC培养体中细胞S期细胞所占比例、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D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hMSC具有生长促进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25μg/ml时最为显著,但是EDS促进h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吴昌昊吴旭付小兵周云峰张元中张子良
关键词:蜕皮甾酮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蜕皮甾酮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取第3代hUCMSCs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低糖DMEM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U/m青/链霉素、4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hUCMSCs7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第3代细胞阳性表达CD29、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hUCMSCs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EDS100、150及200μg/ml三组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较其他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DS对hUCMSCs具有促增殖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较为显著,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新方法。
张元中付小兵黄沙马奎张子良冯长江吴旭
关键词:蜕皮甾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体外条件下蜕皮甾酮对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蜕皮甾酮(ecdysterone,EDS)对于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加以鉴定;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基础培养基(DMEM-LG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 U/mL青/链霉素、2 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7 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采用酶消化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流式仪鉴定显示,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44和CD90,阴性表达CD34和CD4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在细胞活力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 100、150及200μg/mL 3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缩短细胞倍增时间,此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达到最佳。结论体外条件下,EDS对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较为显著,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新方法。
张元中吴旭付小兵冯长江张子良
关键词:蜕皮甾酮细胞增殖
蜕皮甾酮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创面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蜕皮甾酮(EDS)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烫伤创面的早期抗炎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每只兔用烫伤仪制备4个创面并经病理证实为深Ⅱ度,随机标记为空白对照组(A组)、EDS组(B组)、BMSC(C组)、EDS+BMSC(D组)。烫伤后5、10、15 d各处死6只家兔,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度、创面愈合率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结果:烫伤后5 d,B、D组炎性细胞浸润度明显示低于A组(P<0.05),C组变化不明显,B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烫伤后10 d,各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烫伤后15 d,各组炎性细胞浸润度差异无显著性,B、C、D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EDS对家兔烫伤皮肤有早期抗炎作用,这可能是EDS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机制。EDS联合BMSC亦具有早期抗炎作用,两者联合不存在拮抗作用,是否存在叠加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张子良吴旭张军花严智敏张元中冯长江付小兵
关键词:蜕皮甾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炎烫伤
蜕皮甾酮对兔实验性皮肤创伤的促愈合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促进兔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兔,每只3个创面,随机标记为A、B、C,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A组)、云南白药组(B组)及EDS乳膏组(C组)。随机选取10只兔,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其余30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d处死,取标本,每次10只。观察组织病理学指标,检测创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创面周边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结果:C组和B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P<0.01)。造模后4d,各组创面愈合率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后8d及12d,C、B组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A组(P<0.05)。造模后4、8d及12d,C组的EGFR和bFGF的表达最高,其次是B组,A组最低(P<0.01)。结论:EDS能促进兔实验性皮肤创伤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诱导EGFR和bFGF的高表达有关。
周云峰吴旭吴昌昊张元中张子良王武军
关键词:蜕皮甾酮创伤愈合EGFRBFG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