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保春

作品数:92 被引量:383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中医
  • 13篇易水学派
  • 11篇张元素
  • 7篇医家
  • 6篇中医基础
  • 6篇中医基础理论
  • 5篇脾胃
  • 5篇辨证
  • 4篇学术思想
  • 4篇医理
  • 4篇脏腑
  • 4篇中医理论
  • 4篇温病
  • 4篇课程
  • 4篇教学
  • 4篇方剂
  • 4篇《内经》
  • 4篇病机
  • 3篇学术
  • 3篇用药规律

机构

  • 9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作者

  • 92篇张保春
  • 10篇吴昊天
  • 10篇王泷
  • 10篇张钰欣
  • 9篇赵进喜
  • 8篇姜婧
  • 8篇刘宁
  • 7篇陈靓
  • 6篇蔡大勇
  • 5篇马淑然
  • 5篇刘晓燕
  • 5篇孙钰
  • 4篇徐雅
  • 4篇王彤
  • 4篇许筱颖
  • 4篇田甜
  • 4篇孙钰
  • 3篇郭霞珍
  • 3篇高思华
  • 3篇刘超

传媒

  • 15篇环球中医药
  • 5篇中医杂志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中国中医药现...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国医论坛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陕西中医
  • 2篇中医教育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医学报
  • 2篇全国中医药科...
  • 2篇全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江苏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12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17篇2015
  • 12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等中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四十多年的实践中,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基本上形成了高等中医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科学...
张保春司银楚
文献传递
从心包络名实之争看藏象本质
关于三焦的形态之争为中医界所熟知,而对于心包络的名实之争却知者不多。了解藏象理论发展中的心包络名实之争,对于深刻了解藏象本质是有裨益的。心包络,始载于《灵枢经》的《经脉》、《经水》、《经筋》及《邪客》诸篇。然遍检《灵枢》...
张保春郭霞珍
文献传递
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平脉辨证,服务临床被引量:7
2018年
仲景脉法是仲景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在总结继承总结《内经》《难经》脉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切合实用,为后世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脉法对我们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学好《伤寒论》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伤寒论》中的仲景脉学思想,学习继承仲景脉法,传承经典,实践创新,融合各家脉学思想,领会其中的深意,为现代临床服务。
刘宁杨桢张保春贾海忠赵进喜肖遥
关键词:仲景学说伤寒论脉法脉诊
立足脾胃,辨湿温之病;平正轻灵,除湿热之邪被引量:7
2018年
薛生白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所著的《湿热条辨》是温病学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太阴脾和阳明胃为中心,采用多种辨证相结合的方法,选方用药体现出"平正轻灵"的特色。湿热之邪为复合病邪,与临床各科杂病的治疗密切相关。深入学习《湿热条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现代临床。
王世东张保春赵进喜刘宁董宜华段行武贾海忠倪博然
关键词:湿热温病学临床思维
肝脾相关理论对现代临床指导意义研究述评
肝为乙木,脾为己土,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而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由《内经》“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土得木而达”、“调其中气,使之和平”和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述,知肝脾两脏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
刘超张保春
文献传递
风泄源流考析被引量:5
2015年
风泄是泄泻的一种,相关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后世有诸多丰富和发挥。通过对风泄理论源与流的梳理和分析,探求更贴近临床的风泄病机理论及治疗方法。由源流考析可知,风泄由风邪入中引起,治疗上应以祛风为主。应与肝气侮脾引起的泄泻及脾虚下陷导致的泄泻相区别。
孙征张保春
关键词:源流病机
论木郁之“达”
@@“木郁达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中医论治郁病重要法则。唐。王冰以吐为达,取其顺达阳气之用,后世医家有遵于此,但更有丰富与发挥。本文就达法在历代医家的具体运用,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郁病临床论治提供参考与指导...
刘超张保春
关键词:郁病中医论治学术思想《内经》
文献传递
以天地六位藏象图对易水学派脏腑辨证的初步解析被引量:8
2015年
天地六位藏象图初见于《医学启源》,其为金代医家张元素藉"三才观""系统论、控制论"之思维而对脏腑辨证所进行的重新挖掘,此学说对中医脏腑理论之延伸颇有裨益,故值得深入探讨。此外,其所主张的藉"术数""五行象数"等理论对传统藏象理论进行补正,颇具参考价值。故本文在初步探讨"天地六位藏象图"视角下,将"天人合一"之系统观植入藏象体系,并简要论述"五脏调平"机制的内容。
吴昊天张保春刘刚冯骋骋
关键词:藏象疏泄培土生金易水学派脏腑辨证
易水学派张元素《医学启源》“六气方治”药物用量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理、法、方、药,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四大基本要素,其中处方与用药是解决临床问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作为中医学“不传之秘”的药物用量在发挥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对其学术思想与用药经验的研究,已成为近年中医药学派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尚未有研究从药物用量的角度展开研究。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张元素的用药思想,本研究以《医学启源》“六气方治”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展开了细致研究以期指导临床处方用药。研究发现,从药物用量角度,反映出张元素处方根据病位以“因势利导”与固护脾胃以制约峻烈之性的两大基本特点。
姜婧刘刚张钰欣沈翊康张雨菲刘钟阳曹晓璇张保春
关键词:易水学派张元素药物用量
张元素“养正积自除”的内涵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养正积自除"为易水老人张元素的学术思想之一,张元素依法立方,创制了枳术丸。"养正"主要指通过补益脾胃来增强人体正气;"积"应当包括如积聚、便秘等脾胃系病证。养正除积的同时注意辨证论治,消补结合。张元素弟子李东垣在"养正积自除"的基础上,独重脾胃虚损,以"养胃气为本"的治疗思想为指导,创立了脾胃论,也使"养正积自除"这一思想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陈靓陈东梅任北大王泷郭彦麟张保春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