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书
- 作品数:37 被引量:216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生理检测中运动神经传导变异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评估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了解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AIDP)电生理异常和受损程度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26例AIDP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测,记录肢体两侧、上下肢及远近端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肌电图。结果:①MCV异常率(78.2%)高于SCV异常率(64.1%)(χ2=5.310,P<0.05)。②肢体远端肌肉自发电位出现率(79.2%),明显高于近端肌肉(50%)(χ2=14.856,P<0.05)。③远端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重度受损率(75.6%),较近端神经(47.4%)高(χ2=14.628,P<0.01),远端运动神经CMAP波幅重度受损率(74.4%),较近端(52.5%)高(χ2=5.168,P<0.05)。结论:AIDP在电生理上改变为广泛的、多灶、远近端神经、上下肢均受累,运动神经较感觉神经易受累,就损伤程度而言远端神经较近端神经受损程度重。
- 张云书高长玉王淑英潘栓珍陈桂英刘桂宇
- 关键词:运动神经电生理检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潜伏期MCV
- 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7年
- 吴秀品杨继文刘立新张云书侯小燕石文焕陈立峰
-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护理磁共振成像
- Apollo支架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颅内大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在我国高达33%的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其预后较差。长期以来抗血小板、调脂等内科疗法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严重颅内动脉狭窄,即使予以正规的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
- 张云书张莉高瑞利石文焕薛新琴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管成形术
- 脑心通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2016年10月于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初诊病人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腔隙性脑梗死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腔隙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口服胶囊4粒,3次/日,疗程12周。观察两组血小板功能指标,即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CD63,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阳性表达率,GPⅡb/Ⅱa受体复合物水平,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参考值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CD63、MPA阳性表达率、GPⅡb/Ⅱa受体复合物和sCD40L水平升高。治疗12周后,腔隙性脑梗死血小板功能各项指标的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有助于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功能。
- 王坤段毅薛新秦王军英陈立峰张云书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脑心通胶囊血小板功能
- 吉兰—巴雷综合征电生理异常分布的研究
- 目的:该研究旨在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esyndrome,GBS)电生理异常分布,如GBS患者肢体远、近端,上、下肢及双侧神经传导异常和异常程度分布情况,并对AIDP和AMAN的电生理特征进行了...
- 张云书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
- 文献传递
- 丹奥及早期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华文凤王岩蔡莉萍崔云芳张云书
- 该研究选择了急性期缺血脑硬塞病人,于病后6-48小时内入组研究,及早进行了康复训练加药物综合治疗,采用三组病例进行对照实验表明,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这使超过“溶栓时间窗”的大部分病人充分提高了生活率和生存质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丹奥早期康复训练急性脑梗死
- 表现为高血压的原发性红热痛2例被引量:2
- 2004年
- 陈桂英张云书李锦高爱鲜台立稳
- 关键词:高血压红斑性肢痛症神经功能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动态变化及相关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1、3、7、14天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同期收集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大小的相关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s-CRP在发病后第1、3、7、14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只有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体积大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大于梗死体积小的脑梗死患者,在病后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 高瑞利薛新琴左平祥张云书赵平平王军英
-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体积
-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神经内科诊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其中END组40例,非EN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和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颅内血肿体积、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判定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ND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WBC、脑内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比例均高于非EN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63、4.436、2.469、11.1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2.008,95%CI 1.068~3.774,P=0.030)、出血破入脑室(OR=3.675,95%CI 1.591~8.486,P=0.002)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白细胞计数越高、出血破入脑室几率越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就越高,患者预后便越差。
- 田丽芹张云书薛新琴
-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白细胞计数出血破入脑室
-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 刘立新陈立峰何金瑞张云书高瑞利王岩吴秀品
- 选择符合超早期动脉溶栓适应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超早期超选择性尿激酶动脉溶栓,通过观察溶栓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BL评分变化,闭塞血管再通与血浆hs-CRP、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的关系,评价了动脉溶栓的疗效和安...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