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会 作品数:8 被引量:7 H指数:2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主动导线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主动导线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被动导线起搏方式对远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于我院植入DDD起搏器的66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中RVA被动导线起搏组33例,RVOT主动固定导线起搏组33例。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QRS波宽度。术后随访观察的时间为植入后第1、3、6、12个月及以后每半年1次,随访内容为心脏彩超、体表心电图及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并与安装起搏器之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9~42个月。主动导线组手术时间较被动导线组长[(73.45±11.21)min vs(68.34±11.43)min,t=2.12,P<0.05)];X线曝光时间较被动导线组长[(9.13±3.04)min vs(7.11±2.21)min,t=3.58,P<0.01)]。主动导线组QRS波宽度明显窄于被动导线组[(0.11±0.03)s vs(0.20±0.04)s,P<0.05]。植入起搏器后第12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被动导线组为(2.02±0.13)级,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主动导线组为(2.68±0.19)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室间隔部主动导线起搏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影响较小。 张东会 许玫 郑旭东 乔振奎关键词:主动电极 间隔部起搏 QRS波 射血分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临界病变的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判断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指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1月到2010年03月在我院介入中心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行OCT... 马丽佳 张东会 李述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行CRT的患者32例,其中12例植入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32例中30例为窦性心律,2例为房颤心律。随访21.5±6.2个月,观察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D)、因心功不全住院时间等。结果 32例植入CRT(D)患者中,有2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分级降低,LVEF和6MWD增加,QRS波时限、LVEDD减少,因心功不全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约24.5%(p<0.05)。8例患者心功能没有明显改善,但因心功不全住院时间减少约8.3%(p<0.05)。4例患者记录到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2.5%),2例室速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有效转复,2例患者因室颤而放电,均成功转复,CRT-D均能有效识别和转复。结论 CRT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植入CRT-D可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SCD)。 马丽佳 李述峰 张东会 于波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抗心动过速起搏 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35例。根据入路分为经腋动脉入路组11例(11/135,8.1%)和经股动脉入路组124例(124/135,92%)。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内共有1例(1/135,0.74%)患者术后需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发生于经腋动脉入路组,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左心室破裂1例(1/135,0.74%),中转外科手术1例(1/135,0.74%),术后致残性卒中1例(1/135,0.74%),均发生于经股动脉入路组,两组间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3例(3/135,2.2%),经腋动脉入路1例(1/11,9.1%),经股动脉入路2例(2/124,1.6%),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起搏器植入10例(10/135,7.4%),均发生于经股动脉组,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与经股动脉入路有相似的临床结果,是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 徐东辉 彭小平 郭然 唐熠达 刘健 张东会 王正军 冯翔 王旭关键词:腋动脉 右室间隔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间隔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方式对心脏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因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DDD起搏器的96例患者,男52例,女44例,年龄(64.2±9.5)(41~83)岁。其中右室心尖部起搏组50例,右室间隔部起搏46例。两组植入起搏器前基本状况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成功植入,无并发症发生。分别观察基础情况下、植入起搏器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及心电图。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①右室间隔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心脏超声的EF值分别为:室间隔起搏术前(58.2±5.4)%,术后(60.2±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起搏术前(59.57±3.27)%,术后(55.15±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间隔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室间隔起搏术前(61.36±4.12)mm,术后(60.21±3.84)mm;心尖起搏术前(62.35±4.17)mm,术后(63.02±4.8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前与术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宽度: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无明显变化(0.11±0.02s vs 0.12±0.01s);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明显增宽(0.11±0.03s vs 0.20±0.04s)。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明显窄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结论对于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室同步性好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平均EF明显增加。 张东会关键词:右室起搏 QRS波 EF值 人SOX9腺病毒包装质粒pDC316-HA-SOX9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人重组Sox9基因的腺病毒(Adenovirus)穿梭质粒,为进一步构建腺病毒载体治疗椎间盘退变奠定实验研究基础。
方法:核苷酸序列鉴定pcDNA3.0—HA—Sox9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 张东会关键词:SOX9基因 腺病毒 重组质粒 核苷酸 右室间隔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间隔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方式对心脏功能及患者预后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因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而置入DDD起搏器的96例患者,男52例,女4... 张东会 马丽佳 李述峰文献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年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8例患者接受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SAVR) 手术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接受TAVR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围术期临床结果。结果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出现了患者死亡和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其发生率均为12.50%,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以上两种情况(P<0.05);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了外周并发症和起搏器植入,虽在对照组没有出现,但基于两组之间的人数差异,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老年AS使用TAVR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保障。 姜海瑞 梁波 张东会 徐紫薇 马晓欧关键词: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