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然
- 作品数:24 被引量:25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 目的:报导我院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同期介入治疗经验体会。方法 :选择2000年1月到2012年3月在我院诊断两种或两种以上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共69例,男28例,女41例,年龄1.5岁至63岁(平均10.68±5.20);按...
- 程应樟李运德廖然李涛吴清华程晓曙
- 关键词:介入封堵成功率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管理及近中期随访
- 目的对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及近中期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心脏结构与功能及大动脉僵硬度改变。方法(1)所有1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进行严格系统的围手术期管理,按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行介入...
- 吴险峰程应樟付武良廖然李运德吴清华程晓曙
- 文献传递
-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 程应樟李运德廖然李涛吴清华程晓曙
- 室间隔膜部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对三尖瓣影响及随访研究
- 目的探讨室间隔膜部缺损封堵术后三尖瓣返流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室间隔膜部缺损成功介入封堵115例患者,合并膜部瘤69例,单纯膜部缺损41例,嵴下型3例,隔瓣下型2例;对比术前及术后...
- 付武良程应樟李运德廖然李涛刘燕娜胡雯吴清华程晓曙
- 文献传递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变化。方法:入选2007-01-2009-12期间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15例患者(合并膜部瘤69例,单纯膜部缺损41例,嵴下型3例,隔瓣下型2例),根据术前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及其是否伴有肺动脉高压,进行术前和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三尖瓣反流的比较。结果:术前三尖瓣反流轻度[<20%,(7.91±5.88)%]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平均反流面积分别为(6.06±5.42)、(5.39±5.15)、(5.24±3.84)、(5.33±3.37)%;术前三尖瓣反流中度[>20%,(34.10±13.25)%]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平均反流面积分别为(17.52±8.94)、(16.56±8.68)、(13.12±6.44)、(12.37±5.12)%;术后平均三尖瓣反流面积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患者是否伴有肺动脉高压对三尖瓣反流无影响。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明显减轻。
- 付武良程应樟李运德廖然李涛刘燕娜胡雯吴清华程晓曙
- 关键词:介入封堵术室间隔缺损三尖瓣反流
- 保留轨道导丝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报道保留轨道导丝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体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保留轨道导丝放置封堵器,评估封堵器位置、形态、大小和对周边结构影响,确定封堵效果后再退除导丝。结果 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6例,女64例,年龄(6±2.3)岁;室间隔缺损104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再封堵3例,肺动静脉漏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有5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更换封堵器,1例更换输送鞘管;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1)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保留轨道导丝放置封堵器安全可行;(2)选择输送鞘管尽可能大一号,退除导丝时尽可能使导管和鞘管靠近,避免产生切割现象;(3)可节省时间,减少出血;(4)减少血管刺激所致并发症发生。
- 程应樟付武良廖然李运德吴清华程晓曙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封堵器导丝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鞘管
- 室间隔缺损封堵前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研究
- 程应樟廖然李运德李涛吴清华程晓曙
-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 目的报导我院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同期介入治疗经验体会。方法选择2000年1月到2012年3月在我院诊断两种或两种以上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共69例,男28例,女41例,年龄1.5岁至63岁(平均10.68±5.20);按照常见
- 程应樟李运德廖然李涛王敢吴清华程晓曙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严重溶血一例
- 程应樟李运德廖然李涛吴清华程晓曙
- 室间隔膜部缺损介入封堵术对三尖瓣的影响及随访
- 目的探讨室间隔膜部缺损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室间隔膜部缺损成功介入封堵115例患者,合并膜部瘤69例,单纯膜部缺损41例,嵴下型3例,隔瓣下型2例。对比术前及术后...
- 付武良程应樟李运德廖然李涛刘燕娜胡雯吴清华程晓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