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清清

作品数:29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地震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地震
  • 6篇断裂带
  • 6篇裂带
  • 6篇反演
  • 5篇郯庐断裂
  • 5篇郯庐断裂带
  • 4篇震源
  • 4篇勘探
  • 4篇各向异性
  • 4篇储层
  • 3篇地壳
  • 3篇地震波
  • 3篇地震台
  • 3篇地震台网
  • 3篇震波
  • 3篇震源参数
  • 3篇台网
  • 3篇矩张量
  • 3篇勘探领域
  • 3篇反演法

机构

  • 23篇江苏省地震局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江苏省溧阳地...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9篇康清清
  • 16篇顾勤平
  • 7篇缪发军
  • 6篇李大虎
  • 5篇丁志峰
  • 5篇赵启光
  • 5篇孟科
  • 4篇刘红桂
  • 4篇霍祝青
  • 4篇杨浩
  • 3篇张金川
  • 3篇王俊菲
  • 3篇边立恩
  • 3篇胡清龙
  • 3篇宋玲玲
  • 3篇杨驰
  • 2篇朱介寿
  • 1篇李细兵
  • 1篇王俊
  • 1篇江万哲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震地质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测井与射孔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瑞雷波群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分布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102个数字化台站记录的近万次地震事件的长周期垂直向瑞雷波资料,利用时频分析方法测量并筛选后共得到11213条质量较高的基阶瑞雷波群速度频散资料.纯路径频散的反演中同时计算方位各向异性,反演获得了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10°E—150°E,10°S—80°N)8—200s共28个周期的瑞雷波群速度及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图象.瑞雷波高分辨率层析成像表明,30—60s周期,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极低速分布;100—120s周期,速度差异幅度较大,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自北向南显示出一条宽2500—4000km,长约8000km的巨型低速异常带.相对海洋来说,欧亚大陆各向异性强度较弱且快波方向较复杂.由于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中国大陆西部的各向异性强度明显大于东部.
顾勤平朱介寿康清清程先琼边立恩
关键词:欧亚大陆西太平洋群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瑞雷波层析成像
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与2014年鲁甸M_S6.5地震被引量:18
2019年
2014年鲁甸M S6.5地震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东突出的过渡变形区大凉山次级块体南东缘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近十多年来,该断裂带及其周边中强地震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否具备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孕震背景,探求2014年鲁甸M S6.5地震的成因的深部动力机制,本文充分收集了四川、云南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喜马拉雅”项目Ⅰ期)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应用区域震和远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川滇地区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和研究了昭通、莲峰断裂带P波速度结构;再对昭通、莲峰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重力、航磁数据进行三维视密度和视磁化强度反演,得到了壳内不同深度层视密度的横向变化特征和反映壳内磁性物质的分布范围以及结晶基底的视磁化强度异常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研究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孕震动力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川滇交界东部昭通、莲峰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上地壳物质存在显著的横向介质差异,中下地壳深度范围大凉山次级块体西南缘存在低速异常分布,并呈现出近SN向的展布特征,2014年鲁甸M S6.5地震位于该高低速异常的分界线附近略偏向高速体一侧.P波速度结构还揭示了鲁甸M S6.5主震震源体下方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低速异常分布,P波速度异常扰动与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梯度变化在深度和分区特征上均具有较好的联系和可比性,结合昭通、莲峰断裂带中下地壳范围内存在大范围的低密度弱磁性异常分布,综合表明了该区中下地壳物质相对较为软弱,这种特有的深部物性结构特征有利于应力在脆性的上地壳�
李大虎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吴朋顾勤平顾勤平
一种检波器数据的补偿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波器数据的补偿方法及系统,属于地震勘探领域中的地震数据的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利用布置在同一个检波点处的高灵敏度检波器和常规检波器同时采集信号,然后利用高灵敏度检波器采集到的信号重建常规检波器的信号...
顾勤平康清清赵启光孟科杨浩
文献传递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地壳结构
顾勤平康清清王俊菲
矩张量反演法在江苏及附近海域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江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Pnl波波形资料,采用TDMT-INV时间域地震矩张量反演方法,尝试反演2009—2011年江苏及附近海域7次中小地震(M_L3.5以上,最大震级M_L5.3)的地震矩张量解,并通过记录清晰的P波初动在震源球的下半球投影对反演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初动方向一致较好。由此说明在研究区域用矩张量反演法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康清清顾勤平刘红桂缪发军
关键词:矩张量反演中小地震区域地震台网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地壳结构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的26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5年记录的763个远震波形数据,计算并筛选得到了10846条远震P波接收函数.采用P波接收函数H-κ法得到了该区的地壳厚度和壳内平均泊松比值,并采用共转换点叠加法进一步揭示台站下方Moho界面的起伏形态.研究发现:⑴研究区Moho界面埋深在27~40 km范围内变化,平均深度在~34 km,总体上以郯庐断裂带为界呈现出东薄西厚的特征.地壳厚度在不同块体之间或者是块体内部存在着明显差异,表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⑵研究区地壳泊松比在0.15~0.32之间变化,平均泊松比为0.24,略低于全球陆壳和中国陆壳平均泊松比值;然而,较大的泊松比浮动范围却意味着研究区内地壳物质具有强烈的横向非均匀性及物质组成的复杂性.沿郯庐断裂带展布着一条NNE-SSW方向的泊松比高值异常带,推测是镁铁质基性岩沿郯庐断裂带上涌至地壳所致,亦或是高温高压的幔源热物质底侵至下地壳所致.⑶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和壳内平均泊松比存在着反相关的关系;地壳厚度和地表地貌特征呈镜向关系,即造山隆起区Moho界面埋藏较深,而平原盆地区Moho界面埋藏较浅.Moho埋深等值线分布图和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对应良好.⑷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CCP)叠加法对Moho界面的刻画与H-κ叠加法求得的地壳厚度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CP剖面表明郯庐断裂带不仅是扬子断块区和华北块体的分界断裂,更是一条切割Moho面、深抵上地幔的深大超壳断裂带,错距达4~7 km.⑸研究区内部分台站下方存在壳内分界面,仍能通过改变壳内速度后采用H-κ法获得其埋藏深度.
顾勤平李大虎丁志峰康清清于悦颖王俊菲孟科杨浩张浩吕运富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结构地壳厚度
江苏数字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是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改造项目。文章介绍了“十五”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内容、台网布局、监测能力和功能。台网建成后,布局较为合理,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的数字地震台网对提高江苏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发挥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作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霍祝青朱凤梅王俊康清清
关键词:数字地震台网
时间域矩张量反演法(TDMT_INV)的稳定性分析
<正>TDMTINV(Time-Domain Moment Tensor Inversion的简称)是一种在时间域进行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方法。其利用Pnl全波列进行反演,不需要精确量取震相,甚至不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有利于...
康清清缪发军顾勤平霍祝青
文献传递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被引量:25
2016年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纵贯我国大陆东部NNE走向的巨型深断裂,其中南段及邻区(115°E—122°E,29°N—38°N)跨越了华北断块区、扬子断块区和华南褶皱系三大一级构造单元,由于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中国地震台网及区域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中精心挑选出6381个Pn震相数据,用Pn波时间项层析成像法反演得到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显示,研究区上地幔顶部具有显著的横向非均匀性,相对于7.95km·s-1的平均速度而言,Pn波速度值在7.68-8.24km·s-1范围内变化.Pn波速度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和南段具有分段性:沿中段及周边存在一NE向低速异常带,低速可能是由于岩石圈的减薄和软流圈的高温物质沿郯庐带上涌导致;沿南段表现为一NNE向弱高波速异常带,作为高低速的边界带清晰地勾勒出了华北与扬子这两个不同块体,该边界在江苏域向华北地块NW方向凹进.Pn波速度各向异性的强弱与速度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总体上,如鲁西隆起及以南等低速区、茅山断裂附近的高低速过渡带,其速度各向异性较为强烈;而在具有高速异常的苏北盆地、合肥盆地等稳定区域下方其各向异性较弱.本文通过Pn波震相基本未能探测到郯庐断裂带中段的方位各向异性,推测是上地幔顶部被"冻结"下来的各向异性痕迹被软流圈热物质上涌这一强烈构造运动削弱所导致.南段具有与断裂伸展方向近乎平行的快波速方向.Pn波速度横向变化和强震活动存在一定关联.强震主要发生在Pn波低速异常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上.郯城8.5级地震震中位于中段和南段高低速过渡带,该区域也是速度横向变化最大的地方,最容易集中应力和产生应力差.
顾勤平丁志峰康清清赵启光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PN波速度各向异性
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的高斯射线追踪扫描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震数据的高斯射线追踪扫描方法,属于计算机勘探领域。所述方法基于地震数据和试射法原理,并通过射线树存放高斯射线追踪扫描的数据,不仅能够保存属性数据,而且能够保存射线之间的关系。通过本发明可以得到基于地...
顾勤平康清清杨浩赵启光孟科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