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衍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6篇细胞淋巴瘤
  • 6篇基因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血功能
  • 3篇凝血功能
  • 3篇弥漫
  • 3篇弥漫大B细胞...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甲基化
  • 3篇梗死
  • 2篇多态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作者

  • 24篇庄衍
  • 13篇胡钧培
  • 13篇朱琦
  • 12篇窦红菊
  • 9篇唐勇
  • 9篇程毅敏
  • 7篇姚一芸
  • 6篇邹丽芳
  • 4篇杭海芳
  • 3篇汪蕾
  • 3篇汪雷
  • 3篇邹丽芳
  • 2篇陈元美
  • 2篇严为宏
  • 2篇励菁菁
  • 2篇方晶
  • 2篇王鸣明
  • 2篇刘隽
  • 2篇叶为德
  • 1篇俞夜花

传媒

  • 4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4G/5G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31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AI-14G/5G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进行血浆PAI-1活性测定。结果通过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脑梗死患者4G/5G基因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1)。在PAI-1活性测定中,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中4G/5G基因者的PAI-1活性均大于4G/5G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结论PAI-1及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胡均培严为宏邹丽芳窦红菊庄衍程毅敏
关键词:脑梗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止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等止凝血功能指标。同时应用中国2016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出血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出血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PT、APTT、血浆D-D水平以及PAI-1活性分别为(10.55±1.43)s、(28.95±4.44)s、(1.19±0.86)mg/L及(59.47±9.19)%,明显低于对照组[(12.33±1.49)s、(33.79±5.05)s、(1.92±0.71)mg/L和(65.73±7.14)%,P <0.05或P <0.01],而Fg含量[(3.29±1.01)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27±0.66)g/L,P <0.01],但两组PLT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出血评分为0、1、2、3及5分,患者分别为10例和9例(32.3%对29.0%)、15例和16例(48.4%对51.6%)、5例和4例(16.1%对12.9%)、1例和2例(3.2%对6.5%)及0例和0例(0%对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必净能够通过调变凝血功能和纤溶活性而改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止凝血指标,但并未显著减少出血事件,故采用含有血必净的治疗方案能否降低凝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杭海芳唐勇庄衍庞育阳姚一芸朱琦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粒细胞缺乏止凝血功能
头晕、乏力、气促、浮肿
1999年
方晶庄衍胡钧培
关键词:头晕乏力气促浮肿贫血病例讨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期并发感染的疗效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WBC减少期并发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恶性血液病化疗后WBC减少期患者6 0例(男34例,女2 6例) ,年龄(42±15 )a,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 =30 )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g ,iv ,bid ;对照组(n =30 )用头孢哌酮2g ,iv ,bid ,疗程均为5~7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 .3%和6 3 .3% (P <0 . 0 5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 .3%和5 7 .1% (P <0 . 0 5 )。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WBC减少期并发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吴飞华庄衍窦红菊金芝贵程毅敏胡钧培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白细胞减少
间断口服伐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致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硼替佐米成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导致带状疱疹激活现象受到关注。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伐昔洛韦不同用药方法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伐昔洛韦间断应用组和连续应用组,分别观察2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抗病毒治疗费用及情绪状态。结果: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合并带状疱疹,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间断用药组的抗病毒费用支出低于连续治疗组。患者情绪取决于基础疾病疗效,既往治疗不理想的连续用药组患者有焦虑抑郁表现。结论:伐昔洛韦间断应用能够有效预防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发生。
姚一芸唐勇庄衍汪蕾邹丽芳朱琦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带状疱疹伐昔洛韦
培门冬酰胺酶联合GEMOX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出凝血功能的改变
:观察培门冬酰胺酶(PEG-ASP)联合GEMOX方案化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及在化疗前后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改变.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35例,使用...
邹丽芳姚一芸庄衍窦红菊朱琦胡钧培
关键词:淋巴瘤化学疗法止凝血功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OCS-1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甲基化现象在DLBC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SOCS-1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分析SOCS-1基因的表达水平;收集3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 30例DLBCL患者中有17例(56.7%)SOCS-1基因呈启动子区甲基化,而对照组则无SOCS-1基因的甲基化现象.SOCS-1基因甲基化组的SOCS-1基因表达量与非甲基化组相比,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临床资料相结合,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组和结外病灶数>1个的组中SOCS-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LDH正常组和结外病灶数≤1个组(P<0.05).高危组的SOCS-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DLBCL患者中存在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现象.SOCS-1基因甲基化后其表达水平受到抑制,提示SOCS-1基因及其甲基化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对DLBCL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窦红菊胡钧培唐勇王鸣明庄衍朱琦赵维莅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弥漫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甲基化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8
2019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大B淋巴细胞弥漫性恶性增生性疾病的一种,其典型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成人淋巴瘤中占比较高,且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而中老年人为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目前临床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式仍以化学治疗(化疗)为主.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为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案.
程毅敏庄衍杭海芳窦红菊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SOCS-1基因及其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SOCS-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水平,研究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对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4株白血病细胞株(Jurkat、Raji、U 937、NALM 17),进行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研究;同时运用Real-time PCR法定量分析SOCS-1基因表达水平。以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24例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15例有SOCS-1基因甲基化(62.5%),而正常对照组无SOCS-1基因甲基化(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SOCS-1基因甲基化组与无SOCS-1基因甲基化组相比较,其SOCS-1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比较,发现SOCS-1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阶段无相关。4株白血病细胞株中,Jurkat和U 937表现有SOCS-1甲基化(50%),Raji和NALM 17无SOCS-1甲基化,前者SOCS-1基因表达量较后者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SOCS-1基因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且SOCS-1基因甲基化后表达水平受到抑制,提示SOCS-1基因及其甲基化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庄衍程毅敏汪雷窦红菊朱琦胡钧培
关键词:SOCS-1基因甲基化急性髓性白血病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慢性ITP老年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每天1次,共14 d或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止给药。停药后继续观察14 d。依据成人ITP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经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0%(20/25)。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达到(146.18±83.96)×109/L,停药后血小板计数缓慢下降,治疗后第28天血小板计数回落至(85.40±39.53)×109/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15.30±7.97)×109/L(P<0.01),但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影响(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和乏力,分别为4例、3例、3例,腹泻和皮疹各1例。结论:rhTPO是治疗老年慢性ITP有效而且耐受性较好的治疗药物。
刘隽程毅敏邹丽芳汪蕾姚一芸唐勇庄衍励菁菁朱琦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老年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