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锐
-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因治疗新策略:转录因子诱捕方法的应用进展
- 2004年
- 转录因子诱捕方法是一种在转录前和转录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的技术,该技术利用双链诱捕性寡核苷酸(double-stranded decoy oligonuezleotide)竞争性结合转录因子的特异序列识别结构域,抑制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序列的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起始。近几年在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 席锐陆国平
- 关键词:基因治疗转录因子
- 蛋氨酸诱导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模型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通过2%(wt/vol)L-蛋氨酸负荷诱导ApoE基因缺陷小鼠,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方法将60只6周龄C57BL/6J系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对照组:给予同剂量饮用水灌胃;高蛋氨酸组:给予2%(wt/vol)L-蛋氨酸灌胃;极高蛋氨酸组:给予[3%(wt/vol)L-蛋氨酸灌胃。另设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20)。1个月和2月后分别测定血清Hcy和血脂变化,并通过斑块HE、VanGieson(EVG)弹性纤维染色和EVG苦味酸复红法胶原染色及anti-MAC3单克隆抗体标记来检测斑块大小、纤维帽厚度、胶原比例和炎症浸润程度的变化。TUNEL法检测主动脉血管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高蛋氨酸负荷可诱导ApoE基因缺陷小鼠AS易损斑块产生,且随负荷提高和时间延长程度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在脂核区大量积聚;内皮细胞水肿变性;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变,胞质疏松,水肿变性,内质网扩张,胞质内空泡增多以及肌丝溶解;并可见核固缩的凋亡SMCs。结论高蛋氨酸饮食可诱导apoE基因缺陷小鼠出现高Hcy血症,从而生成AS易损斑块。斑块内SMCs增生与凋亡现象并存。
- 徐志红陆国平席锐吴春芳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APOE基因
- 转录因子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猪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8在瑞金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原代培养小型猪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合成转录因子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将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F-κBdecoy寡核苷酸组、E2Fdecoy寡核苷酸组、NF-κB+E2Fdecoy寡核苷酸组、NF-κB错配寡核苷酸组、E2F错配寡核苷酸组,以脂质体为载体转染细胞,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观察FITC标记的寡核苷酸细胞内定位情况。②各组细胞经同步化处理后,予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刺激,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③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④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法及磷脂结合蛋白V法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FITC标记的寡核苷酸主要聚集于细胞核内,转染效率为(46.67±5.77)%。②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刺激24h后,NF-κBdecoy寡核苷酸组、E2Fdecoy寡核苷酸组和NF-κB+E2Fdecoy寡核苷酸组均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犤(34.96±6.35)%,(38.75±0.14)%,(49.60±5.07)%犦,并且decoy寡核苷酸组抑制作用普遍强于错配寡核苷酸组,联合应用组作用强于单独应用组(P<0.01)。胎牛血清刺激48h后NF-κBdecoy寡核苷酸组和NF-κB+E2Fdecoy寡核苷酸组仍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犤(36.35±5.24)%,(42.60±4.21%)犦,但E2Fdecoy寡核苷酸组增殖反而超过正常对照组犤(-24.22±9.68)%犦(P<0.01)。③胎牛血清刺激24h后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应用组均可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④decoy寡核苷酸使停滞在DNA合成前期的细胞百分数增加,早期凋亡增加。结论:在原代培养的猪的血管平滑肌细胞,NF-κBdecoy寡核苷酸和E2Fdecoy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应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但E2Fdecoy寡核苷酸单独应用只�
- 席锐陈桢玥周俊吴春芳陆国平
-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转录因子
- 血清TMAO及TML水平联合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
- 2024年
- 目的评估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及三甲基赖氨酸(TML)水平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基线资料完整的心衰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血清TMAO和TML中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低TMAO低TML组(TMAO<9.7μmol/L、TML<0.73μmol/L)、低TMAO高TML组(TMAO<9.7μmol/L、TML≥0.73μmol/L)、高TMAO低TML组(TMAO≥9.7μmol/L、TML<0.73μmol/L)和高TMAO高TML组(TMAO≥9.7μmol/L、TML≥0.73μmol/L)。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入院的复合终点。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血清TMAO及TML水平与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71例心衰患者,年龄(62.5±12.0)岁,中位随访时间1.61(1.06,2.90)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与低TMAO低TML组比较,高TMAO高TML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HR=1.71,95%CI 1.05~2.77,P=0.03)。结论血清高TMAO及高TML水平联合可有效预测心衰患者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 席锐范骎陶蓉
- 关键词:心力衰竭氧化三甲胺
- 同型半胱氨酸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机制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贴壁培养的大鼠原代VSMC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完全培养基);(2)同型半胱氨酸组: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同型半胱氨酸(0.05 mmol/L);(3)辛伐他汀组: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同型半胱氨酸(0.05 mmol/L)和辛伐他汀(10μmol/L)。培养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采用半定量PCR法检测c-myc、P27kip1的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 E、cyclin A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组c-myc mRNA水平上调,P27kip1 mRNA水平下调,下游cyclin D1、cyclin E、cyclin A和PCNA蛋白表达增加。与同型半胱氨酸组相比,辛伐他汀组上述检测指标均得到逆转。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可促进大鼠VSMC c-myc、cyclin D1、cyclin E、cyclin A等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P27kip1表达。辛伐他汀可逆转上述效应。
- 席锐邹琛陈桢玥吴春芳陆国平徐志红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
-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L-34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or Without Renal Insufficiency
- 范骎陶蓉闫小响章航谢洪洋陆林顾刚席锐王芳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阻塞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和静脉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其致病机理还不明确,可能与内皮功能紊乱、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膜中层增厚、血小板聚集增加、凝血因子受干扰等有关。该文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其致病机制作综述,为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理论基础。
- 王芳席锐陆国平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阻塞性疾病
- 急性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下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4年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 ,而在这些ST段抬高的患者中可同时出现梗死对应导联ST段下移。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认为对应导联ST段下移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帮助判断冠状动脉阻塞位点和分析危险程度 ;镜象变化、远端缺血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 席锐刘霞陆国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 转录因子E2F和NF-κB诱骗性寡核苷酸涂层支架防治猪冠状动脉损伤模型再狭窄的研究
- 目的评价转录因子E2F和NF-κB诱骗性寡核苷酸涂层支架防治猪冠状动脉损伤模型再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化学沉积法制备转录因子E2F和NF—κB诱骗性寡核苷酸明胶涂层支架。支架分为3组:明胶涂层支架(n=6)、E2...
- 席锐张瑞岩邹琛蒲礼津沈杰张奇杨震坤胡健徐志红倪经伟吴春芳陆国平
- 文献传递
- D-二聚体联合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对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PCI治疗并且基线资料完整的AMI住院患者287例,根据患者入院后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中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组1:D-二聚体<0.33 mg/L、胱抑素C<1.06 mg/L;组2:D-二聚体<0.33 mg/L、胱抑素C≥1.06 mg/L;组3:D-二聚体≥0.33 mg/L、胱抑素C<1.06 mg/L;组4:D-二聚体≥0.33 mg/L、胱抑素C≥1.06 mg/L。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D-二聚体联合胱抑素C预测MACE发生的价值。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89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组4 MACE发生率显著升高[风险比(hazard ratio,HR)=2.7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7~5.36,P<0.01]。结论:D-二聚体联合胱抑素C可有效预测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远期MACE发生。
- 席锐范骎王芳陶蓉顾刚
-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术D-二聚体胱抑素C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