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海靖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晚期
  • 5篇细胞
  • 5篇肺癌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2篇放疗
  • 1篇代谢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心脏毒性
  • 1篇药物
  • 1篇胰腺

机构

  • 7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崔海靖
  • 4篇窦珊珊
  • 3篇张秀霞
  • 2篇安召伟
  • 2篇李娜
  • 2篇李慧杰
  • 2篇安永辉
  • 1篇马志乾
  • 1篇张增叶
  • 1篇黄英
  • 1篇刘朝兴
  • 1篇沈丽英
  • 1篇韩鲁军
  • 1篇李荣华
  • 1篇王敬然
  • 1篇张楠
  • 1篇杨红
  • 1篇李秀莉
  • 1篇许会军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β-tubulin-Ⅲ基因表达与长春瑞滨疗效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入选45例NSCLC患者,随机分入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PDD)组成NP方案化疗组(23例),吉西他滨(GEM)联合PDD组成GP方案组(22例),观察两组对化疗的反应;同时以RT-PCR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β-tubulin-Ⅲ蛋白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对化疗总的有效率相似,在NP组内,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测量值为(4.8±1.9),而无效患者为(15.8±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患者β-tubulin-Ⅲ蛋白的测量值为(3.7±1.5),无效患者为(1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组10例无效,12例有效,有效与无效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和β-tubu-lin-Ⅲ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关,β-tubulin-Ⅲ基因高表达,提示对长春碱类药物的敏感性低,宜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崔海靖张秀霞窦珊珊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学疗法
TUBB3 mRNA表达对紫杉醇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TUBB3 mRNA表达对紫杉醇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其TUBB3 mRNA表达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55例和阴性组45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性,而阴性组患者在客观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进展率、总生存时间以及至肿瘤进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在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比较中无差异,而在病理分型中(鳞癌/腺癌)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TUBB3 mRNA阴性表达的患者其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崔海靖窦珊珊张秀霞沈丽英
关键词:紫杉醇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对比GP方案治疗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与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80例ⅢB~Ⅳ期从未接受过化疗的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吉非替尼组40例,GP组40例。吉非替尼组为吉非替尼250 mg/d;GP组为吉西他滨1 250 mg/m2,第1、8天,顺铂75 mg/m2,分为第1~3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组和GP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7.5%(15/40)和30.0%(1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吉非替尼组77.5%(31/40),GP组47.5%(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血液学不良反应明显小于GP组,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2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吉非替尼组显著少于GP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可作为晚期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李娜崔海靖安昭伟安永辉
关键词:吉非替尼吉西他滨顺铂女性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与三维适型放疗联合治疗晚期局限性肺癌的临床研究
韩鲁军李秀莉安永辉安召伟崔海靖杨红李娜许会军李慧杰马志乾张富同
研究和探讨了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晚期局限性肺癌的新的治疗模式。三维适形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消除肺内窗原发灶和转移灶效果确切,患者耐受良好,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具有广谱杀瘤活力的MHC非...
关键词:
关键词:肺癌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进行放射治疗。放疗处方剂量PTV 50.4 Gy/1.8 Gy/28F,PGTV 59.4 Gy/1.8 Gy/33F,5次/周。观察近期疗效、疼痛缓解情况,CA199水平,放疗毒性反应及生存期。结果放疗后1个月行CT复查,总有效率(CR+PR)为82.2%(37/45)。腹痛缓解率79.5%(31/39),黄疸消退率77%(10/13),血清CA199水平进行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75.6%(34/45)。1年生存率58.6%,2年生存率13%。放疗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局部晚期胰腺癌姑息止痛效果好,退黄作用快,毒副反应轻,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
安召伟宋雪晶崔海靖王敬然张富同
关键词:局部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评价各类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概况。方法:采用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结论: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天然植物药的开发(如紫杉醇),已发展到了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靶点药物,如以肿瘤细胞膜为靶点和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等多项研究。可以预测,临床应用以及新辅助化疗进一步开拓等,肿瘤的化疗将在未来5年~10年内将得到更大发展。
李荣华张增叶崔海靖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烷化剂化疗抗代谢药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RCA1、STMN1、RR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家族成员BRCA1、STMN1、RR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86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肿瘤标本的BRCA1、STMN1、RRM1基因mRNA表达,并对检测结果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RCA1中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X2=0.1003,P=0.7514),STMN1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卡方=18.3002,P=0.000)。分析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提示BRCA1中高表达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3例、稳定17例、进展16例,低表达患者分别为0例、12例、14例、4例(P>0.05),而STMN1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为0例、14例、21例、16例和0例、21例、10例、4例(P<0.05);RRM1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为0例、17例、19例、20例和0例、18例、12例、0例(P<0.05)。结论:通过对BRCA1、STMN1、RRM1基因mRNA表达的个体化治疗靶标检测,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崔海靖窦珊珊张秀霞黄英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BRCA1RRM1
丹红注射液对氟尿嘧啶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氟尿嘧啶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集的100例使用氟尿嘧啶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50例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另外50例患者仅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比较化疗前后2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脑钠肽(BNP)]、心电图(ST-T异常、QRS波群电压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化疗前,2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治疗组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BNP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的CK-MB、cTnI、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的ST-T异常、QRS波群电压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减轻恶性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所致的心脏毒性,对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张楠崔海靖窦珊珊宋雪晶张富同李慧杰刘朝兴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氟尿嘧啶心脏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