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志杰

作品数:39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急性
  • 8篇血管
  • 8篇脑梗
  • 8篇梗死
  • 7篇脑梗死
  • 7篇急性脑梗死
  • 6篇血小板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6篇抗血小板
  • 5篇双联
  • 5篇卒中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4篇蛋白
  • 4篇血栓
  • 4篇出血
  • 3篇弹力
  • 3篇动脉
  • 3篇血管病

机构

  • 35篇秦皇岛市第一...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崔志杰
  • 14篇尹立勇
  • 9篇王玉琳
  • 7篇杨昊翔
  • 6篇谢强
  • 6篇芦鹏飞
  • 6篇刘宏丽
  • 5篇李秀珍
  • 5篇刘晶
  • 4篇李嘉
  • 4篇张亚杰
  • 3篇邵彩慧
  • 3篇尹博文
  • 2篇滕伟禹
  • 2篇汪昕
  • 2篇尹美华
  • 2篇田力
  • 2篇苏玉萍
  • 2篇于丹军
  • 2篇郝永红

传媒

  • 7篇临床荟萃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综合临床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1β、脂联素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联素(ADPN)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均给予改善脑血管循环、保护脑细胞、控制血压、血糖、必要时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200 mg,1次/天,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天,口服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IL-1β、ADPN水平及NIHSS评分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DPN水平显著升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IL-1β水平,提高ADPN水平,降低NIHSS评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芦鹏飞刘晶尹立勇张亚杰王玉琳崔志杰
关键词:S100Β脂联素神经功能评分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管性血友病因子和P-选择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Fibulin-5)、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Fibulin-5、v WF和P-选择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Fibulin-5水平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 WF水平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selectin水平明显较低(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Fibulin-5、v WF和P-selectin,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王玉琳刘晶尤香贵尹立勇张亚杰崔志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管性血友病因子P-选择素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脑梗塞50例疗效观察
1994年
使用XL─200型血液辐射治疗仪行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50例脑梗塞病人,并与常规治疗的50例相同情况的病人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治愈25例(占50%);对照组治愈13例(占26%),经Χ2检验Χ2值=4.93,0.05>P>0.01,差别有显著性。认为,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脑梗塞优于常规疗法。
李嘉董辉许会珍李秀珍谢强崔志杰
关键词:脑栓塞光量子疗法输血
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对首次缺血性中风康复的预测研究
崔志杰李秀珍王海涛等
该课题把诱发电位技术用于预测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的康复,证实:病变侧运动功能的恢复与刺激病变侧体感诱发电位成份有显著相关,延长的N20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预示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不良。该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诱发电位中风缺血性中风康复医学运动功能康复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包括锤柄和套筒,所述锤柄顶端通过连接套垂直固定有所述套筒,所述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套筒一端内壁沿轴向固定有调节组件,所述套筒另一端内壁滑动配合有锤头,所述锤头的外端伸出所述...
尹立勇尹博文崔志杰
文献传递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已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3.0~4.5小时半球脑梗死、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结合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溶栓和未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初步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
芦鹏飞尹立勇董晓娇崔志杰
关键词:脑梗塞血栓溶解疗法阿替普酶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剂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人类死亡三大原因之一,发病率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由于该病患者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脑缺血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调查研究显示,87%的卒中是由脑缺血引起的[1]。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早期的关键措施是血管再通,即再灌注治疗。当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he original activator recombinant tissue fibrinolytic enzyme,rt-PA)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血管再通治疗的代表药物,已经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该药使用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且使用该药后可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仅有少部分患者可以接受 rt-PA 溶栓治疗[2]。脑缺血后颅内神经细胞经历了多种多样的生化反应,称为缺血瀑布(is-chemic cascades)。神经保护治疗是脑卒中早期的又一重要治疗途径,是通过影响缺血瀑布的生化过程,从而阻断神经细胞的死亡[3]。以下从不同的方面讲述神经保护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索鸿江崔志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ACTIVATOR神经保护治疗血管再通
秦皇岛地区认知障碍调查研究及同型半胱氨酸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尹立勇崔志杰尹博文杨昊翔
该项目的应用领域为认知障碍患者,认知障碍包括痴呆及轻度认知障碍,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全面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症,此类患者就诊率极低,致残率高,而护理开支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国内对该研究颇多。但...
关键词:
关键词:半胱氨酸
动脉-动脉栓塞致中央前回手结节区卒中: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年
手结节区是中央前回内的重要解剖结构,其梗死病变是孤立性手麻痹最常见的病因[1,2]。在颅脑MRI轴位图像上,手结节区90%呈现倒置的"Ω"形,另外10%表现为"ε"形。前者由中央沟中膝的2个裂隙构成,后者则由中央沟的3条裂隙形成[3],在矢状位图像上表现为后向钩形状(92%),该沟的平均长度为1.4 cm,与中线的平均间隔为2.3 cm[4]。
刘晶王玉琳张亚杰白彦昌陈善鹏林凤芳崔志杰
关键词:中央前回颅脑MRI轴位图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后血栓弹力图监测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中对疗效评估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根据治疗结束后1月疗效情况分为预后优良组(n=38)和不良组(n=32),分析两组年龄、性别、治疗1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凝血指标及TEG相关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栓最大振幅(MA)、α角]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分析,观察TEG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将其纳入ROC曲线模型观察其预测双抗治疗后疗效的可行性。结果治疗1 d时R和K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M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R及MA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指标R和K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965 9、-0.831 9),MA和α角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799 3、0.954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治疗1周时R和MA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和0.869。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抗治疗后早期监测血栓弹力图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杨昊翔尹立勇于丹军崔志杰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弹力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