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国贤

作品数:193 被引量:947H指数:16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0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6篇苎麻
  • 16篇性状
  • 14篇农艺
  • 12篇遥感
  • 12篇种质
  • 12篇苎麻品种
  • 11篇农艺性
  • 11篇农艺性状
  • 11篇根系
  • 10篇土壤
  • 10篇种质资源
  • 10篇纤维
  • 10篇胁迫
  • 9篇施肥
  • 9篇基因
  • 9篇
  • 8篇植物
  • 8篇作物
  • 8篇无人机
  • 7篇水稻

机构

  • 180篇湖南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湖南农学院
  • 6篇保险职业学院
  • 3篇广西大学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省作物种...
  • 3篇沅江市农业局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湖南省计算技...
  • 2篇新疆波西努姆...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湖南省农业厅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89篇崔国贤
  • 73篇佘玮
  • 60篇杨瑞芳
  • 36篇白玉超
  • 18篇曹诣
  • 17篇李林林
  • 15篇李雪玲
  • 14篇刘楠楠
  • 12篇肖呈祥
  • 12篇邢虎成
  • 12篇李宗道
  • 12篇郭婷
  • 11篇罗中钦
  • 11篇揭雨成
  • 10篇肖红松
  • 9篇王辉
  • 7篇郑思乡
  • 7篇赵丹博
  • 6篇盛畅
  • 6篇李望

传媒

  • 40篇中国麻业科学
  • 29篇作物研究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湖南农业科学
  • 7篇现代农业科技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湖南农学院学...
  • 3篇中国麻作
  • 3篇中国麻业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草业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12篇2022
  • 10篇2021
  • 12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12篇2012
  • 15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浏阳苎麻高产示范基地“369高产创建工程”实施报告被引量:1
2018年
"369高产创建工程"是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提出的高产要求,是促使我国麻类科研人员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苎麻,促进我国麻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简述了浏阳苎麻高产示范基地对中苎1号实施"369高产创建工程"的相关情况,讨论了我国苎麻产业中间环节尚存在的问题,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表明:中苎1号全年纤维产量达到345.5 kg/667 m^2,干麻叶产量达560.9 kg/667m^2,干麻骨产量达1 095.8 kg/667 m^2,完成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369高产创建工程"的任务要求。
佘玮崔国贤杨瑞芳揭雨成邢虎成欧阳西荣
关键词:苎麻高产
苎麻酵母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酵母cDNA文库构建是进行酵母双杂交的重要前提。获得高容量的苎麻(Boehmeria nivea L.)基因文库,能为深入挖掘苎麻重要性状基因、分子改良苎麻产量和品质提供坚实基础。本研究通过两种纯化方法构建了苎麻c DNA文库,利用SMART合成技术成功构建了高容量的苎麻酵母杂交cDNA文库。实验结果表明分段切胶回收纯化法的重组率和文库滴度分别为92%、2.5×107cfu/m L;SPIN+TE-400纯化双链cDNA纯化法得到的重组率和文库滴度分别为64%、1.32×10~7cfu/mL。分段切胶回收纯化双链cDNA在去除小片段、文库滴度、转化效率均SPIN+TE-400纯化双链cDNA纯化法好。两种方法构建的文库质量均达到酵母筛选文库标准,可用于苎麻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和互作蛋白的筛选试验。
刘婕仪苏小慧全芮萍王昕慧刘皖慧崔国贤杨瑞芳佘玮
关键词:CDNA文库SMART技术
不同倍性苎麻形态与产量、品质性状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对不同倍性苎麻的茎进行切片和组织离解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麻茎切面中麻皮所占百分率以单倍体最大 ,四倍体和二倍体次之 ,三倍体最小 ,分别为 2 8.91%、2 7.0 5 %、2 6 .97%和 2 4 .77% ;纤维层占截面面积百分率以二倍体最大 ,其次为单倍体 ,四倍体和三倍体最小 ,它们分别为 16 .80 %、16 .5 8%、15 .5 2 %和 13.78% ;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随倍性的增加而增大 ;单纤维长度平均以二倍体最大 ,三倍体次之 ,单倍体最小 ,平均分别为 8.4 9、7.96和6 .93cm。L/B(长 /宽 )比率以二倍体最大 ,其次为单倍体 ,三倍体最小 ,平均值分别为 2 4 70 .7、2 390 .6和 16 16 .3,而单纤维宽度以单倍体最小 ,二倍体次之 ,三倍体最大 ,分别为 2 9.30、33.87和 4 9.2 0 μm ;同一倍性材料变化较大 ,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大田不同倍性苎麻材料生物学特性观察 ,结果表明 ,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加平均分株数 /蔸有减少的趋势 ,而茎的平均粗度有增大的趋势 ,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每蔸分株数为 5 .83、5 .30、3.77和 3.6 5 ,平均茎粗分别为 0 .6 6、0 .6 7、0 .74和 0 .76cm ;平均高度以三倍体最高 ,其次为二倍体和四倍体 ,单倍体最矮 ;生长势以三倍体最强 ,二倍体和四倍体次之 ,单倍体最弱 ;抗寒性以四倍体最强 。
晏春耕曹瑞芳李宗道郑思乡崔国贤
关键词:倍性苎麻品质性状截面面积百分率
9个苎麻品种耐镉特征比较研究
本试验采用珍珠岩盆栽对9个苎麻品种耐镉特征进行了比较,设置CdCl20、23、46、91、182mg/L5个处理浓度,研究Cd对苎麻生长速度、生物量、单株叶片数、叶片SPAD值、各器官Cd含量等方面的影响。
佘玮揭雨成邢虎成朱守晶崔国贤杨瑞芳黄明
关键词:苎麻品种
喷施锰、锌微肥对苎麻效果的研究
1989年
为进一步提高苎麻产量和品质,探讨锰、锌微肥对苎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我们于1987年全年三季麻在我省三种土壤母质上进行了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南县点为芦竹青,壮龄麻园。桃江和路口点均为黄壳早,二龄麻园。
李天贵周兆德李贵成崔国贤王春桃
关键词:苎麻微量元素
钾对苎麻碳氮代谢及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1989年
本试验应用砂培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两个施氮水平上钾对苎麻碳氮代谢及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砂培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钾能促进苎麻的光合产物在体内的运输。主要体现在施钾处理苎麻体内非还原糖含量增加,叶与茎或皮之间非还原糖浓度陡度下降。适量的钾还有利于苎麻对氮的吸收和转化,过量的钾则有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与溶液中供氮水平有关,一般在低氮条件下比较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全年亩施20公斤或40公斤氯化钾)能增加原麻产量,但是同一钾肥用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上的增产效果以及亩施20公斤氯化钾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而钾对苎麻纤维品质的影响则与施氮水平有关,即只有在氮肥用量适当时,施用钾肥才能改善纤维品质,如纤维支数增加,原麻含胶率下降等。
欧阳铎声周兆德崔国贤李贵成李宗道
关键词:苎麻钾肥碳氮代谢纤维
不同单株留蒴果数对湘烟5号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提高烤烟湘烟5号良种繁育种子产量、质量、根系活力及烟苗质量和抗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单株留蒴果数对湘烟5号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留蒴果80个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发芽率达到99.0%,幼苗第7叶出叶天数64.8d,且化学成分协调性优于单株留蒴果100、120和140个处理,中上等烟率达到96.73%。尽管单株留蒴果60个的幼苗出叶天数最短,但种子根系活力、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中上等烟率最高,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较单株留蒴果80个更优,但留果数太少影响种子产量。综合考虑,湘烟5号的最佳单株留蒴果数为80个。
肖钦之周立邓斌滕林娟李小慧秦凌王贵甘在德卢朝军崔国贤
关键词:制种技术种子活力
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本研究共设计了4个不同的叶面肥配方,以苎麻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促进苎麻植株的生长及叶片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提高,且以腐殖酸复合叶面肥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苎麻叶面施肥后生长加快,长势变旺;3次叶面施肥后,中苎1号叶片SPAD值较对照提高了24.2%~41.0%,多倍体1号提高了12.3%~32.6%;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白玉超崔国贤张小龙孙敬钊曹诣李雪玲黄敏升
关键词:苎麻叶面肥生理特性
抗氧化酶和植物螯合肽对苎麻重金属Cd胁迫的应答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探究抗氧化酶和植物螯合肽在苎麻耐镉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苎麻耐性品种‘川苎8号’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5、25、50mg/L的镉处理,7d后分别测定其生物量、镉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植物螯合肽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5 mg/L镉处理‘川苎8号’的株高、根长与生物量受到促进,25、50 mg/L镉处理下‘川苎8号’的株高、根长与生物量受到抑制,‘川苎8号’主要将镉积累在根部,不同镉处理下转运系数均小于1,25 mg/L镉处理时镉积累量与转运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镉胁迫后‘川苎8号’地上部和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AD)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上升;5、25 mg/L镉处理时地下部植物螯合肽(PCs)与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50 mg/L镉处理时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差异;PCs和GSH在地上部和地下部承担着不同的解毒作用;各浓度处理的地上部BnPCS1相对表达量均与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浓度(25、50 mg/L)处理的地上部BnGCL1相对表达量与镉含量呈正相关(P<0.01);低浓度(5 mg/L)处理下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与各部位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浓度镉处理时地下部SOD活性与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地下部PCs含量与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分析说明,‘川苎8号’在低浓度镉胁迫时主要通过激活抗氧化酶活性消除细胞中自由基的毒害,高浓度镉胁迫时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和PCs与GSH合成解除镉的毒害。
全芮萍陈建福张蕾许明志杨瑞芳佘玮崔国贤
关键词:苎麻抗氧化酶植物螯合肽
苎麻雄性不育种质的鉴定分类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对21份雄性不育种质进行了田间观察,花粉活力测定,自交种子发芽试验和天然杂交种子发芽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21份种质按照田间生长表现可以分为雄花萎缩型、雄花不开裂、雄花开放型和环境敏感型4类。对于雄花开放的15份种质经过花粉活力鉴定(I2-KI法和蔗糖培养法)和自交种子发芽试验,发现有3份种质的花粉是严格不育的,讨论后笔者把21份苎麻种质归为4类,即雄花萎缩型,雄花不开裂型、花粉不育型、待定型,另外对苎麻种质的鉴定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邢虎成揭雨成周清明佘玮王亮崔国贤杨瑞芳
关键词:苎麻雄性不育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