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永锋
- 作品数:14 被引量: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各证候的诊断标准。方法:采用临床调查方法,收集7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7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所占百分比,并按由高到低顺序列出各证型相应症状的出现率,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论: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型及各证型的诊断标准。
- 赵新秀寇永锋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
- 中医小肠疾病临床证型研究
- 目的:(1)归纳出小肠病的主要证型,并探讨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归纳出小肠病各证型的证候特点.(3)探讨中医小肠病与西医小肠疾病之间关系.方法:(1)中医小肠病证型研究:首先,总结古代中医小肠文献资料,...
- 寇永锋
- 关键词:临床证型
- 文献传递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因素的现代文献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寇永锋赵新秀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因素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证型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型及各证型的证候特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证型进行规范化研究。方法:采用临床调查方法,收集7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运用SPSS软件,统计出各证型的频数,用聚类分析对症状进行归类,确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的主要症状。结果:得出7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所占百分比,并按由高到低顺序列出各证型相应症状的出现率,同时得出7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的主要症状。结论: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型及各证型的主要症状。
- 寇永锋赵新秀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
- 从脾劳、肾劳、心劳论劳淋被引量:4
- 2011年
- “劳淋”属中医六淋之一,以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病程缠绵为特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包括了现代医学中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综合征等病。
- 寇永锋牛春兰
- 关键词:劳淋肾劳心劳
- “香胃联合方组”防治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
- 目的: 本课题从湿浊角度分析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病机,探讨香胃联合方组对复合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明确香胃联合方组对内毒素导致肝硬化大鼠肝脏保护作用,揭示香胃联合方组防治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作用机...
- 寇永锋
-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药治疗内毒素
- 中医小肠病治法及用药规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小肠为六腑之一,有着自身重要的生理功能、病机特点及证候特征。中医辨证论治小肠病有其独到优势。笔者重点从中医小肠腑病角度,对小肠病患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等进行研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资料,以期为中医小肠病系统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 白宇宁张润顺白兆芝姚乃礼白震宁寇永锋王健胡明丽王洪艳周雪忠
- 关键词:小肠病中医疗法用药规律证候数据挖掘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128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型分别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阳虚衰型。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证型。
- 赵新秀寇永锋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证候
- 门九章教授运用联合方组治疗慢性肝病经验被引量:7
- 2017年
- 联合方组是门氏流派创始人门纯德教授自创的一种特殊的用方用药形式。针对一些慢性疾病,联合方组采用两方或者更多的方剂轮流使用,具有标本同治的特点,既拓宽了方药的使用范围,防止单一用方的偏性;又避免大杂烩方。门九章教授在继承其父亲用药的基础上,常两方轮流使用,这样更有利于动态观察,总结有效经验。门教授在使用联合方组治疗慢性肝病的过程中,重视人体功能状态,注重脾胃,尤重胃气,两方中必有一方以治脾胃为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寇永锋门九章
- 关键词:慢性肝病名医经验
- 中西医结合的文化科学思考——浅谈中西医的文化特质与思维差异被引量:8
- 2014年
- 中医学和西医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之所以提出"中西医结合",正是因为中、西医学之间存在差异。西医学的文化特质是求真与求实,而中医学的文化特质是求善与求实,求真与求善在临床实践中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方式。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属于具象思维,其思维是由"象"到"证"的过程。西医学的思维方式属于抽象思维,其思维过程是由"病"到"因"。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医的学习不能采取简单对号入座的线性思维模式,正确的方法是用中医的思维去认识、理解中医,才可继承好中医,进而开展好中西医结合。
- 门九章李霞寇永锋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文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