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永胜

作品数:351 被引量:1,05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2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9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1篇膀胱
  • 96篇细胞
  • 81篇前列腺
  • 63篇肿瘤
  • 48篇细胞癌
  • 40篇膀胱癌
  • 37篇增生
  • 36篇前列腺增生
  • 32篇移行细胞
  • 32篇移行细胞癌
  • 32篇尿道
  • 32篇腺癌
  • 30篇前列腺癌
  • 29篇蛋白
  • 29篇切除
  • 29篇膀胱移行细胞
  • 29篇膀胱移行细胞...
  • 27篇术后
  • 27篇基因
  • 26篇预后

机构

  • 34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辽宁省人民医...
  • 4篇解放军第20...
  • 3篇大庆油田总医...
  • 3篇内江市第一人...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沈阳二四五医...
  • 3篇沈阳医学院附...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沈阳医学院
  • 2篇葫芦岛市中心...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单县中心医院
  • 2篇抚顺矿务局总...
  • 2篇沈阳医学院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349篇宋永胜
  • 120篇吴斌
  • 66篇殷波
  • 63篇费翔
  • 57篇卜仁戈
  • 46篇张辉
  • 41篇崔军
  • 40篇单立平
  • 30篇宋彦
  • 27篇张墨
  • 26篇许学文
  • 26篇杜强
  • 24篇郭恩忠
  • 24篇李明
  • 21篇刘岗
  • 17篇祝兴旺
  • 17篇王晓彬
  • 16篇霍军
  • 16篇潘伯臣
  • 11篇潘春雨

传媒

  • 61篇现代肿瘤医学
  • 35篇中国医科大学...
  • 20篇中华男科学杂...
  • 17篇临床泌尿外科...
  • 13篇中国医学工程
  • 10篇中华泌尿外科...
  • 10篇中华实验外科...
  • 10篇中国男科学杂...
  • 7篇现代泌尿外科...
  • 7篇国际泌尿系统...
  • 7篇山西医药杂志...
  • 5篇医学临床研究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4篇实用药物与临...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中华医学会男...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10篇2017
  • 11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48篇2013
  • 31篇2012
  • 27篇2011
  • 19篇2010
  • 31篇2009
  • 29篇2008
  • 23篇2007
  • 15篇2006
  • 18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3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66.2岁,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均为II至III级)。1例术前既往诊断为前列腺癌,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4级至6级;2例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1例行径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因身体原因仅行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随访8个月至26个月。1例术后20个月后死于全身广泛转移;1例随访14个月带瘤存活;余3例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癌患者,如合并的前列腺癌,如果重视不够容易被漏诊。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当诊断膀胱癌同时存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时,治疗方案应根据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综合而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宋永胜宋彦罗金玉吴斌
关键词: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_(1a)期肾癌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16例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100-155min。16例均单纯阻断肾动脉,热缺血时间为20-30min。术中失血量120-260ml。术后镇痛药用量6-40mg(相当于硫酸吗啡量);引流管留置时间2-3d,进食时间18-36h,住院天数7-12d。无术后出血、感染、漏尿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16个月均健在,肿瘤无局部复发、转移。随访期间患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李明宋永胜卜仁戈吴斌殷波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癌肾部分切除术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脂肪酸合成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2007年
脂肪酸合成酶(FAS)在许多肿瘤高度表达,其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某些肿瘤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表达进行检测。
宋彦王科峰宋永胜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脂肪酸合成酶判断预后酶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FAS表达
肾上腺囊性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肾上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非肿瘤源性23例,肿瘤源性4例;余1例未手术,定期随访。21例获随访3个月~23年,其中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于术后1年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其余患者均健在,无复发。结论超声和CT是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应联合检查,应重视内分泌功能检查。对于囊肿直径大于4cm、功能性、怀疑恶性及有临床表现者应予手术治疗。
殷波宋永胜张辉宋彦许学文吴斌
关键词:肾上腺疾病囊性病变外科手术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诊疗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诊治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经镜下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后,病理诊断均考虑为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进一步应用RT-PCR方法检测出SYT-SSX融合基因mRNA表达,确诊为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例1术后予以辅助化疗,术后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转移。例2术后随访4个月,患者死于肺转移。结论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临床罕见,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行分子遗传学检测SYT-SSX融合基因的表达。临床治疗上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辅以化疗,预后极差。
张墨宋永胜单立平王晓彬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YT-SSX融合基因
实时荧光RNA恒温扩增技术检测男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应用
杜强郭仁浩李萍潘伯臣宋永胜吴斌
巨大前列腺囊肿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03年
报告 1例巨大前列腺囊肿 ,术前诊断为盆腔肿物 ,采用手术治疗 ,术后依据术中所见及病理报告诊断为巨大前列腺囊肿。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 ,讨论前列腺和前列腺周围囊肿的发病情况 ,鉴别诊断及诊治方法 。
张宇曦宋永胜陈太权徐鹏吴斌郭恩忠费翔崔军
关键词:前列腺囊肿
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
杜强潘伯臣王秀霞何丽霞杨大磊宋永胜吴斌
关键词:梗阻性无精子症
膀胱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fas及fas-L的表达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 fas及 fas- 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 TCC发生、发展中相互作用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5 6例 TCC及 10例正常膀胱组织 Fas及 Fas- L的表达 ,并与 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随访结果相比较 .结果  Fas及 Fas- L在 T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1.1%及5 7.1% ,与在正常膀胱组织表达率 80 .0 %及 0 %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Fas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与肿瘤复发有关 (P<0 .0 5 ) .Fas- L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 (P<0 .0 5 ) ,随恶性程度增加 ,其表达强度也增加 .Fas及 Fas- L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r C=- 0 .0 84) .结论 凋亡相关基因 fas及 fas- L 表达异常可能参与膀胱肿瘤发生和发展 .检测 fas及 fas- L
符伟军宋永胜邵国兴严友农姜彦多潘春雨
关键词:膀胱癌FASFAS-L免疫组化
重新审视前列腺囊腺瘤的临床病理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囊腺瘤患者的主要症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51岁,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症状,曾诊断“前列腺炎”,行药物治疗.2012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行彩超检查提示:前列腺肥大并腺体内实性占位;行前列腺穿刺提示:前列腺增生,PINⅡ-Ⅲ级.于外院行TURP治疗,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开始反复出现血尿.2012年12月7日,急诊以“血尿待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CT、MRI、膀胱镜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膀胱颈部占位病变”行经尿道诊断性电切术,将肿物彻底切除.术后病理:前列腺囊腺瘤.组织学特点:前列腺腺体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充血,无细胞异形性,无核分裂像.免疫组化:PSA(+),PSAP(+).结论 前列腺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前列腺来源的良性肿瘤,前列腺囊腺瘤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多表达PSA和PSAP.
李明王颖吴斌宋永胜卜仁戈殷波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腺瘤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