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起搏
  • 2篇慢性
  • 2篇静脉
  • 2篇护理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胺碘酮
  • 2篇ET-1
  • 2篇充血性
  • 2篇充血性心力衰...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内科

机构

  • 12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上海市心血管...

作者

  • 12篇季瑛
  • 8篇唐琦
  • 6篇王鸣和
  • 6篇王骏
  • 6篇严铭玉
  • 5篇杨钢
  • 5篇王薇
  • 4篇周赟
  • 4篇王海
  • 4篇张雁
  • 4篇孙育民
  • 3篇李洋
  • 2篇方玲玲
  • 2篇李天雅
  • 1篇潘丽萍
  • 1篇廖坚
  • 1篇蔡乃绳
  • 1篇许群
  • 1篇吴学勇
  • 1篇朱文青

传媒

  • 4篇上海护理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4
2012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1/3,房颤的一般人群患病率大约为0.4%-1.0%^[1]。自Haissaguerre等^[2]开创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新时代以来,房颤导管消融亦已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之一。穿刺相关的血管并发症是房颤导管消融最常见的并发症,以皮下血肿最为常见。随着穿刺技术的提高以及术者对这种并发症的重视,一般此类并发症均能及早识别和及时处理,而不至于引起严重后果。然而,由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需应用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事件,故迟发性血肿亦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现就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唐琦季瑛柴晓云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股静脉血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TNF-α、ET-1的变化及静注胺碘酮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报告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o)及缩血管性细胞因子(内皮素ET-1)的变化及静注胺碘酮对其影响的研究结果。方法心内科住院的CHF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16例,男性5例,女性1...
王鸣和王骏严铭玉杨钢王海周赟张雁孙育民李洋方玲玲季瑛唐琦王薇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抢救成功一例
2003年
严铭玉王骏王鸣和杨钢潘丽萍周赟张雁王海孙育民李洋唐琦王薇季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抢救
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本文旨在对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以确立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地位。方法本研究通过射频消融房室结建立Ⅲ°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结合影像学及心电图定位方法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置入螺旋电极导线,并分别比较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及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后急性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随访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2周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即刻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较心尖部和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心排血量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较低(P<0.05),而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变化。结论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可作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替代起搏部位。
王骏王鸣和张代富严铭玉杨钢王海周赟张雁孙育民陈德唐琦季瑛吴雯静
关键词:起搏血流动力学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附15例临床分析)
2000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动态观察 1 5例 AMI患者溶栓后 2 4h内的心电图、血清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梗死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临床判断 1 5例总再通率为 86 .7%。冠状动脉造影后证实 75 % (3/ 4)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溶栓过程中未见严重出血及其他副作用。结论 :rt- PA用于临床疗效较确切。总量 1 0 0 mg的疗效显著高于 5 0 mg。
王骏严铭玉王鸣和杨钢季瑛唐琦王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家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在家庭继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5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例,出院后继续在家中采用家庭型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0例为实验组,出院后用氧气治疗的患者10例为对照组,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结果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若能继续使用家庭型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将有效改善患者残余肺组织的通气功能。有利于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李天雅张莉季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性正压通气家庭护理
幼儿足部输液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幼儿足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足部支撑垫、腿部支撑垫和三个固定环。足部支撑垫的一端与腿部支撑垫的一端相互铰接;其中一个固定环套设在足部支撑垫上,另两个固定环套设在腿部支撑垫上,各固定环包括带体,带体两端通过尼...
李娟邵焱周依群季瑛
文献传递
鲁南力康(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39
1997年
本研究用米力农治疗75例心力衰竭患者并与20例氨力农治疗者作对照,结果米力农治疗经7天(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用99~mTC核素所测左室喷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36.1±15.9%升高至41.76±18.7%(P<0.02),用超声心动图所测心搏量(SV)、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亦有明显改善,SV(ml/beat)由治疗前的90.36±38.69上升至103.1±38.69,CO(L/min)由治疗前的5.78±2.83上升至7.35±3.88,CI(L/mm/m^2)由3.75±2.23上升至4.72±2.27,P值均<0.001,用Swan—Ganz球囊导管所测血流动力学效应,示CI和SVI(每搏容量指数)显著增加,PCWP(肺毛细血管契压)、PAP(肺动脉压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值均<0.05,血压和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总有效率为90%,对3例已有洋地黄中毒但心衰仍未控制者亦取得明显效果.
陈曙霞杜惠君梅尚文陈蕾陈美芳袁济民杭燕南吴迁秦惠勋蔡乃绳朱文青周达新胡英西雁柏瑾杨露芳吴宗贵黄高忠许群郑明芳钱佑文严铭玉王鸣和王骏季瑛唐琦
关键词:米力农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性血流动力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TNF-α,ET-1)的变化及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其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内皮素 ( ET- 1)的变化及静注胺碘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 16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TNF- α、ET- 1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对照组测值进行比较。全数病员均予胺碘酮治疗 ,按一次快速注入 15 0 m g,继后按 6 2 5 μg/ min持续静脉滴注 4 h共 15 0 m g方法给药 ,比较静注胺碘酮对其的影响。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 ET- 1测值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静注胺碘酮 30 0 mg后即刻 TNF-α下降显著 ( P<0 .0 1) ,ET- 1测值亦有下降 ,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ET- 1、TNF-α的释放量增加对心力衰竭进程具有促进作用。心力衰竭患者静注胺碘酮为一安全的治疗方法 ,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抗心律失常的一线紧急用药。
王鸣和王骏严铭玉杨钢王海周赟张雁孙育民李洋方玲玲季瑛唐琦王薇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胺碘酮注射液内皮素-1
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2002年
季瑛唐琦王薇
关键词: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锁骨下静脉护理心内科呼吸骤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