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忠伟

作品数:109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6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机械工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柴油
  • 37篇柴油机
  • 24篇DPF
  • 15篇发动机
  • 15篇柴油机颗粒
  • 14篇排气
  • 11篇捕集器
  • 10篇质量流量计
  • 10篇流量计
  • 8篇尾气
  • 8篇颗粒层
  • 6篇碳黑
  • 6篇颗粒流
  • 6篇颗粒物
  • 6篇活化能
  • 6篇发动机排气
  • 5篇燃烧
  • 5篇过滤体
  • 5篇柴油机微粒
  • 5篇DOC

机构

  • 101篇西华大学
  • 8篇清华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凯龙高科技股...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成都航空职业...
  • 1篇广西玉柴机器...
  • 1篇内江职业技术...
  • 1篇南充职业技术...
  • 1篇中国汽车工程...
  • 1篇四川省产品质...
  • 1篇成都东洋蓝环...
  • 1篇重庆凯瑞伟柯...
  • 1篇成都市环境保...

作者

  • 107篇孟忠伟
  • 22篇闫妍
  • 21篇李路
  • 18篇张川
  • 18篇蒲云飞
  • 12篇杨冬
  • 11篇曾东建
  • 10篇陈鹏
  • 10篇张靖
  • 9篇彭忆强
  • 8篇黄海波
  • 7篇陈超
  • 7篇宋蔷
  • 7篇李健
  • 7篇陈秋宇
  • 7篇刘苗
  • 7篇程杰
  • 6篇姚强
  • 5篇陈磊
  • 5篇彭俊涵

传媒

  • 8篇内燃机工程
  • 7篇内燃机学报
  • 7篇西华大学学报...
  • 5篇车用发动机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燃烧科学与技...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小型内燃机与...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企业技术开发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 1篇四川省第十一...
  • 1篇四川省第十一...
  • 1篇四川省第十三...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16篇2014
  • 12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老化对碳烟颗粒氧化特性的影响
2018年
针对柴油机排气颗粒被捕集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中后不能立即得到氧化再生,将受到高温排气一段时间的热老化的问题.基于热重分析仪,探究了不同温度、时间和氧体积分数条件下热老化对碳烟颗粒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得到了相应的老化颗粒的微观结构图,并与热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的增加,颗粒的活化能逐渐增加;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颗粒活化能先增加而后趋于不变;与无氧条件下热老化相比,有氧条件下热老化后的颗粒活化能相对较高,且氧体积分数的大小对颗粒活化能无明显影响;老化温度越高、老化持续时间越长以及老化氧体积分数增加时,基本碳粒的直径和内核区域变小,外层结构更加致密,形成更为稳定的外壳.
孟忠伟李健李健蒋渊方嘉
关键词:活化能热老化微观结构
发动机排气微粒采样装置
一种发动机排气微粒采样装置,下盖安装于底座套管内可上下移动;上盖和下盖由弹簧自动压紧;上、下盖之间有滤纸安装盘。在弹簧压紧时,将上盖、滤纸安装盘和下盖进行密封;发动机排气经上盖流入,由滤纸过滤排气微粒,并经下盖和底座套管...
孟忠伟干平彭俊涵杨冬康朝国
模拟发动机启动和加速工况排气流量瞬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一种模拟发动机启动和加速工况排气流量瞬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及方法,气路上游的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依次通过初级气罐、第一阀门连接到三通的进气口;三通的第一出气口依次通过第二阀门、一级气罐、第四阀门和第一喷管连接到二级气罐的...
孟忠伟胡益彰欧娟张靖桐
文献传递
轿车内空气温度及甲醛含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对比贴膜车与未贴膜车的内部空气温度,结合浓缩采样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车内空气温度随日照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采样条件对车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内空气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30左右,前窗处温度最高,试验测得的最高温度可达66.1℃,而驾驶座和后座温度相差不大;当汽车停放时,贴膜车内温度高于未贴膜车内温度;发动机余热及日照对车内甲醛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高温导致甲醛释放加速,汽车前窗处甲醛浓度大于后座上方的甲醛浓度;加装的车内装饰物(如坐垫等)是甲醛的另外一个释放源。
孟忠伟张川何明誉黄海波曾东建
关键词:家用轿车空气温度甲醛含量气相色谱
NO_x对La_(1-x)M_xMnO_3催化氧化碳烟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铯、钾、铈(Cs、K、Ce)部分取代镧(La)制备了La1-xMxMnO3催化剂,并分析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晶格结构。在O2、NO+O2、NO2+O2三种不同的气体氛围下开展了碳烟、碳烟+催化剂的程序升温氧化试验,考察NOx对碳烟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Ox的存在显著促进了碳烟的催化氧化,各特征温度降幅均在100 K左右,NO2的影响强于NO,但与无催化剂时相比,两者的差距明显缩小,这主要是由于NOx在催化剂表面可发生氧化还原循环反应。NOx存在并未影响催化剂活性的排序,Cs取代催化剂的活性依然最高,NO存在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峰值温度和燃尽温度降低到618 K、667 K和706 K,NO2存在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峰值温度和燃尽温度降低到592 K、657 K和679 K。初步分析了NOx存在时碳烟催化氧化的机理。
何百磊宋蔷孟忠伟姚强陈昌和
关键词:LAMNO3碳烟
一种可模拟柴油机排气颗粒流的气溶胶发生器
一种可模拟柴油机排气颗粒流的气溶胶发生器,属模拟柴油机排气颗粒流以对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进气段是用于提供流量稳定且可调节的干净空气,气溶胶发生段是用于提供浓度稳定且定量的气溶胶,气溶胶稀释段...
孟忠伟蒲云飞杨冬李路张靖张川
文献传递
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氧化碳黑的活性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的钙钛矿型催化剂(KVO3、LaCoO3和LaMnO3),并使用SEM、BET和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试,其中LaCoO3的比表面积最大。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催化剂催化氧化碳黑的活性开展了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并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比较3种催化剂的热重曲线发现,在相同的升温速率下,碳黑催化氧化的起燃温度、峰值温度和燃尽温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均为:KVO3
何百磊宋蔷姚强孟忠伟陈昌和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钙钛矿碳黑催化
温度对DPF过滤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过滤参数研究对其再生时机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外加热源再生台架,研究了过滤参数(压降及其与常温数据的比值、渗透率及其与常温数据的比值)随过滤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流量和孔隙结构参数变化时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温度升高,DPF压降及其比值近似线性增长,渗透率及其比值近似线性减小;线性拟合了压降及其比值、渗透率及其比值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比较发现流量和孔隙结构参数对DPF压降和渗透率都具有一定影响,但对比值的影响较小。
陈鹏孟忠伟李路闫妍张川
关键词:颗粒捕集器压降渗透率孔隙结构
铁基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颗粒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对柴油中添加微量的铁基燃油添加剂进行了试验,从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径的分布特性、排气烟度、颗粒物的氧化特性等方面研究了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添加剂能降低柴油机排气温度和排气烟度。加入添加剂后,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增加,峰值粒径也增加;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无明显变化;颗粒物总数量浓度增加,但添加剂浓度对颗粒数量浓度影响较小。添加剂使颗粒物中SOF含量增加,同时也使得微粒的氧化表观活化能和起燃温度都降低。
张川孟忠伟陈超王武先张靖
关键词:柴油机燃油添加剂粒径分布
柴油机微粒中可溶性有机成分的真空干燥条件
2014年
柴油机碳烟颗粒(PM)中可溶性有机组分(SOF)含量是其重要的特性参数,而真空干燥法可方便、高效、可靠地分析颗粒SOF含量,对其干燥条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采用模拟的柴油机颗粒,分析不同的干燥条件对模拟SOF(柴油、润滑油)挥发率的影响规律,得出模拟的SOF分析的最佳干燥条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真实柴油机颗粒SOF分析的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220℃、干燥时间3 h、真空度98 kPa,得知SOF组分干燥的难易程度介于柴油和润滑油之间;同时,根据此干燥条件,分析了排气管末端采集的真实碳烟颗粒的SOF含量特性。
闫妍孟忠伟干平陈鹏
关键词:柴油机真空干燥挥发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