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莉

作品数:11 被引量:1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吗啡
  • 3篇用药
  • 3篇镇痛
  • 3篇术后
  • 3篇联合用
  • 3篇联合用药
  • 3篇合用
  • 2篇地佐辛
  • 2篇胸科
  • 2篇术后镇痛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吗啡耐受
  • 2篇阿片
  • 2篇阿片类
  • 2篇癌痛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量
  • 1篇低分子量肝素
  • 1篇凋亡

机构

  • 1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1篇孙莉
  • 6篇孙亮
  • 5篇武林鑫
  • 4篇周亮
  • 4篇董彦鹏
  • 2篇孙海涛
  • 1篇郭智星
  • 1篇阎涛
  • 1篇承耀中
  • 1篇黑飞龙
  • 1篇张国华

传媒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癌痛治疗不足的现状与原因被引量:77
2014年
本文旨在以综述的方式对于癌痛治疗不足的现状、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汇总,进而为改善临床癌痛治疗提供参考。对于癌痛治疗以及治疗不足的现状进行了汇总和总结,对于癌痛治疗不足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今后癌痛治疗的规范化、癌痛的正确评估以及加强癌痛治疗的宣教仍然是癌痛治疗研究的重点方向。
武林鑫孙莉
关键词:癌痛癌痛治疗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6年
慢性疼痛的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阿片类药物是治疗慢性疼痛常用的药物,而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又是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王稳孙莉
关键词:疼痛阿片类药物便秘阿片受体拮抗剂
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地佐辛组(MD组)。术中1.5%~2.0%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M组:吗啡0.5mg·kg-1·d-1;D组:地佐辛0.5mg·kg-1·d-1;MD组:吗啡0.25mg·kg-1·d-1+地佐辛0.25mg·kg-1·d-1。如VAS评分〉3分或口头疼痛(VRS)评分〉2分,则给予吗啡3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分钟,直至VAS评分〈4分或VRS评分〈3分。观察术后48h内的VAS评分、VRS评分、术后24、48h补救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头晕、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48h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多于M组(P〈0.05)。术后48hM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M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和D组(P〈0.05);D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P〈0.05)。三组VAS评分、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地佐辛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武林鑫孙海涛董彦鹏孙亮周亮孙莉
关键词:吗啡地佐辛联合用药
不同麻醉方式对于乳腺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乳腺癌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8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两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果术前及术后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对于乳腺癌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比值的影响无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麻醉方式进行个性化选择。
阎涛承耀中武林鑫张国华孙莉
关键词:乳腺癌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腹腔镜下妇科肿瘤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妇科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期间二氧化碳(CO2)气腹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无心、脑系统疾病,于气腹前、气腹后头低臀高位20min分别采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等值。结果气腹前SjvO2为(66±7)%,气腹后20min的SjvO2为(84±6)%,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气腹前为(9.4±1.6)%,气腹后20min为(11.6±1.8)%,PaCO2气腹前为(4.2±13.4)kPa,气腹后20min为(5.3±0.4)kPa,均显著增加(P〈0.01),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气腹前为(5.1±1.2)%,气腹后为(2.4±0.9)%,显著减少(P〈0.01)。结论妇科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期间,CO2气腹对脑循环产生显著影响,脑血流(CBF)显著增加,Ca-jvDO2明显减少。这种变化提示可能存在脑细胞缺氧。
郭智星孙莉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脑血流
吗啡联合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不同剂量的地佐辛应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吗啡组(M组)、吗啡+地佐辛组(MD1组和MD2组),每组20例。术后镇痛采用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泵,M组为吗啡0.5 mg·kg^-1·d^-1;MD1组为吗啡0.5 mg·kg^-1·d^-1+地佐辛0.1 mg·kg^-1·d^-1,MD2组为吗啡0.5 mg·kg^-1·d^-1+地佐辛0.3mg·kg^-1·d^-1。如镇痛不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或口头评分〉1,则给予补救吗啡3 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 min,直至VAS〈4或口头评分〈3。观察术后48 h内的VAS评分、口头评分、补救吗啡用量、恶心、呕吐、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内,M组的补救吗啡用量大于MD1组、MD2组(P〈0.05);M组瘙痒的发生率高于MD1、MD2组(P〈0.05);MD2组头晕发生率高于M组和MD1组;3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小剂量的地佐辛与吗啡联合应用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瘙痒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武林鑫孙海涛董彦鹏孙亮周亮孙莉
关键词:吗啡地佐辛联合用药
缺血再灌注期间不同时相氟比洛芬酯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期间不同时相(缺血时、缺血后再灌时)氟比洛芬酯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四组:I组(对照组)为体外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II组(I/R组)为相同的细胞,缺血3小时,再灌注1小时;III组(氟比洛芬酯缺血时处理组)在I/R缺血时相加入氟比洛芬酯(0.15μM);IV组(氟比洛芬酯缺血后再灌注时处理组)在I/R再灌注时相加入氟比洛芬酯(0.15μM)。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分别记录并比较四组的钠电流。结果:和I组相比,II组在每一指令电压上都增大钠电流;在测试电压为-20mV的条件下,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375.47±70.31(pA/pF)增至-557.11±127.86(pA/pF)(n=5,P<0.05);稳态激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42.81±1.21mV和-31.49±2.40mV(n=5,P<0.05);稳态失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74.24±5.89mV和-68.70±6.26mV(n=5,P<0.05);通道失活后恢复τ分别为25.69±19.47ms和7.53±3.24ms(n=5,P<0.05)。III、IV组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375.47±70.31(pA/pF)分别降至-208.80±121.44和-278.91±188.26(pA/pF)(n=5,P<0.05);通道稳态激活V1/2分别为-40.89±9.81mV和-39.49±3.70mV(n=5,P>0.05);稳态失活V1/2分别为-74.45±5.02mV和-75.49±3.32mV(n=5,P>0.05);通道失活后恢复τ分别为24.98±16.41ms和26.30±11.82ms(n=5,P>0.05)。III、IV组之间各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R处理可以增大钠电流的峰值电流,并使电压电流曲线下移;减慢通道的时间依赖性激活,促进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失活,失活后恢复变快。而在I/R缺血和再灌注两个时相使用氟比洛芬酯均能有效阻制钠通道的这些改变。
孙亮黑飞龙董彦鹏孙莉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缺血再灌注钠电流全细胞膜片钳
中枢神经细胞凋亡与吗啡耐受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全球肿瘤发病率持续增高,我国已经成为肿瘤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大多数肿瘤,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都将因癌性疼痛而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时,会导致药物耐受,从而影响吗啡类药物的止痛效果,最终降低和限制了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关于吗啡药物耐受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目前认为是多方面的,而且并没有完全明了。
周亮孙莉
关键词:凋亡吗啡耐受中枢神经细胞
吗啡耐受的治疗进展
2013年
背景吗啡作为治疗中到重度疼痛,特别是晚期癌痛的强效药物,长期应用后会出现耐受。吗啡耐受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其治疗提供了大量的思路。目的文章就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吗啡耐受的治疗提供实验室和临床方面的参考。内容许多学者们发现多种治疗手段均可延缓甚或逆转吗啡耐受,综述主要介绍药物以及针刺治疗。趋向吗啡与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或针刺治疗可能是吗啡耐受治疗的趋势。
孙亮孙莉
关键词:吗啡耐受药物治疗针刺
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用于大鼠骨癌痛治疗的疼痛行为学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于大鼠骨癌痛的疼痛行为学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进行实验,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将骨癌痛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于每日7:00 am和19:00 pm进行皮下注射,连续7日。吗啡组(M组):吗啡10 mg/kg;吗啡+丁丙诺啡1组(MB1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20μg/kg;吗啡+丁丙诺啡2组(MB2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40μg/kg;吗啡+丁丙诺啡3组(MB3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60μg/kg;假手术组(Sham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全部大鼠于建模第15天开始,每日给药前30 min、给药后30 min进行疼痛行为学测定,包括甩尾实验、机械性痛觉敏感度测定、热痛觉敏感度测定。结果给药7天内,机械痛阈和甩尾实验测定抗伤害痛阈结果显示,各MB组与M组给药后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热痛阈结果显示:MB2组出现明显的热痛阈下降较M组晚(第6天vs.第5天)。结论骨癌痛大鼠癌痛治疗时,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镇痛作用相似且可延缓吗啡的耐受发生。
武林鑫董彦鹏孙亮周亮孙莉
关键词:吗啡丁丙诺啡联合用药耐受骨癌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