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波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活性
  • 5篇肺表面
  • 5篇肺表面活性
  • 5篇肺表面活性物...
  • 5篇表面活性物质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脓毒
  • 3篇综合征
  • 3篇内毒
  • 3篇内毒素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肺损伤
  • 2篇一氧化氮治疗
  • 2篇油酸

机构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孙波
  • 3篇吴肇汉
  • 3篇朱光发
  • 3篇蔡映云
  • 3篇钮善福
  • 3篇赵丹虹
  • 2篇白春学
  • 1篇孙波

传媒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兔油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换气功能的影响及其毒副作用。方法:油酸诱发新西兰兔ARDS模型后分组(n=9)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hr:(1)对照组;(2)吸入20ppmNO(NO组)。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状态、治疗前测定PaO2/FiO2、肺内静动脉分流(Q·s/Q·t)、血NO2-/NO3-和高铁血红蛋白(MetHb),治疗后PaO2/FiO2于1、2、4hr,其余指标于4hr复查一次。观察肺病理并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aO2/FiO2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4hr,P<0.05),Q·s/Q·t增加(4hr,P<0.01),NO组各时点PaO2/FiO2均较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0.05),Q·s/Q·t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4hr,P<0.05,P<0.01)。实验结束时,NO组NO2-/NO3-和MetHb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两组的肺病理和W/D无明显区别。结论:吸入20ppm能够明显改善兔油酸型ARDS的肺换气功能。
朱光发钮善福孙波孙波
关键词:一氧化氮呼吸窘迫综合征油酸
联合应用吸入一氧化氮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引量:7
1998年
探讨联合应用吸入一氧化氮(INO)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油酸诱发新西兰兔ARDS模型后,分组(n=9)进行机械通气治疗6h:(1)对照组;(2)NO组(20×10-6);(3)PS组(100mg/kg);(4)PS+INO组(PSNO组)。于基础状态、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动态胸肺总顺应性(Cdyn)、PaO2/FiO2、肺内静动脉分流Qs/Qt)。实验结束时测定肺灌洗液总磷脂(TPL)、最小表面张力(γmin),肺湿干重比(W/D)和肺泡扩张度(V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肺功能呈下降趋势,NO组Cdyn无变化,PS组Cdyn显著增加,NO组和PS组PaO2/FiO2和Qs/Qt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SNO组Cdyn变化与PS组相近,但PaO2/FiO2较NO组和PS组进一步增加(P<0.05),Qs/Qt进一步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NO组比较,PSNO组和PS组TPL和Vv明显增加(P<0.01),γmin和W/D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INO和PS对于实验性ARDS具有协同治疗效果。
朱光发孙波蔡映云白春学马加钮善福
关键词:一氧化氮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脓毒性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早期治疗对脓毒性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及对内源性PS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在机械通气下建立脓毒性ALI模型,早期气管内注入有机提取的PS100mg/kg,连续治疗6小时。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肺内分流(Qs/Qt)、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变化;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磷脂含量和表面张力进行分析。用Westerndotblot法测定PS特异性结合蛋白(SPA)含量,用Northernblot法测定SPAmRNA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的PaO2/FiO2、Qs/Qt和Cdyn在治疗后早期无明显改善,后期有明显肺损伤时较未治疗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34.9±2.6)kPa比(29.9±3.4)kPa、(19.30×10-2±1.26×10-2比24.10×10-2±1.97×10-2)和(6.22±0.31)ml/kPa比(5.41±0.41)ml/kPa,P均<0.01。PS治疗后能显著升高总磷脂〔TPL,(27.1±2.9)mg/kg比(7.8±1.1)mg/kg〕、饱和磷脂/TPL(DSPC/TPL,0.41±0.04比0.27±0.06)?
赵丹虹吴肇汉孙波
关键词:内毒素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药物疗法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脓毒性肺损伤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研究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脓毒性急性肺损伤(ALI)时对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机械通气条件下制作吸入NO 治疗ALI的兔模型,观察NO的疗效,测定内源性PS系统总磷脂(TPL)、饱和磷脂(DSPC)含量,小与大聚集体比例(SA/LA),Western dotblot法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A(SP A)含量及Northern blot法测SP A m RNA含量的变化,膜天平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表面张力的改变。结果:吸入20 m m ol/LNO对ALI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内源性PS中磷脂成分的含量和功能无破坏作用,可使SA/LA(0.9±0.2)较内毒素组(1.1±0.2)降低(P< 0.01);吸入NO 对SP A 蛋白〔(92.6±11.5)μg/kg〕及其m RNA含量(49.8±9.4)与内毒素组〔分别为(80.8±18.2)μg/kg 与50.3±8.9〕比较无进一步破坏作用。结论:短时间吸入低浓度NO对PS系统无不良影响,是治疗ALI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赵丹虹吴肇汉孙波
关键词:内毒素肺损伤一氧化氮肺表面活性物质
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时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被引量:4
1999年
探索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时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制作兔脓毒性ALI模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磷脂、功能亚型聚集体及活性的分析,Westerndotblot法和Northernblot法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A)含量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肺损伤后与正常组比,总磷脂(TPL)(7.8±1.1)vs(12.7±1.7)mg/kg,饱和磷脂占TPL百分比(DSPC/TPL)(26.6±5.6)%vs(35.7±4.8)%,SP-A蛋白(80.8±18.2)vs(173.7±15.5)μg/kg,SP-AmRNA50.3±8.9vs82.1±12.9,含量均显著减少。总蛋白(TP)(100.9±7.3)vs(49.3±2.7)mg/kg,小聚积体(SA)与大聚集体(LA)的比例(SA/LA)1.11±0.15vs0.54±0.1,最小表面张力(γmin)(20.2±0.8)vs(8.3±5.9)mN/m,均有显著的异常升高。结论脓毒性ALI时内源性PS系统主要成分发生了质量和功能的异常损害。
赵丹虹吴肇汉孙波
关键词: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内毒素脓毒症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油酸诱发ARDS后,9只在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道滴入猪PS(100mg/kg,为PS组),另外9只给于单纯机械通气作为对照组,均观察4小时。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状态、治疗前及治疗后1小时、2小时、4小时测定肺功能残气量(FRC)、动脉血气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实验结束时观察肺病理形态并测定肺泡容积密度(V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RC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浓度(FiO2)比值(OI)呈下降趋势,而PS组FRC和OI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P(A-a)O2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病理形态观察见对照组广泛性肺不张、肺泡和间质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PS组上述改变较轻,VV增加(P<0.01)。
朱光发钮善福孙波蔡映云蔡映云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综合征油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