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丝虫
  • 5篇丝虫病
  • 5篇虫病
  • 2篇中毒
  • 2篇食物
  • 2篇食物中毒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蜡样芽胞杆菌
  • 2篇班氏丝虫
  • 2篇班氏丝虫病
  • 1篇淡色库蚊
  • 1篇东北平原
  • 1篇咬伤
  • 1篇乙胺嗪
  • 1篇疫苗
  • 1篇疫苗保存
  • 1篇源性
  • 1篇中毒报告
  • 1篇生化特性

机构

  • 8篇河南省卫生防...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9篇孙家振
  • 5篇黄倩
  • 5篇赵庆法
  • 4篇蔺西萌
  • 3篇许汴利
  • 3篇崔兆麟
  • 3篇郑学修
  • 3篇赵旭东
  • 2篇常江
  • 2篇史宗俊
  • 2篇施恒华
  • 2篇廖兴广
  • 2篇茹学泰
  • 2篇张玉林
  • 2篇陈玉荣
  • 2篇朱宝玉
  • 2篇袁以真
  • 1篇姚党生
  • 1篇马新爱
  • 1篇常江

传媒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6
  • 3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狂犬疫苗注射后的监测和治疗
1992年
人被犬、猫咬伤之后,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除了伤口的处理及酌情应用血清外,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仍为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据有关资料统计,被疯犬咬伤后既使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仍有7.35%人发病。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其一,狂犬疫苗为生物制品,贮存期间应严格控制在2——10℃温度范围内,冻结或超过规定温度范围均易失效。有些人虽说进行了预防注射,但因疫苗保存不当或过期失效,机体不能产生抗体,起不到保护性免疫的作用。其二、由于伤口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致使病毒不断进入人体。
郭秀藏孙家振
关键词:保护性免疫疫苗保存免疫监测接种者
河南省丝虫病防治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河南省自1954年报告首例丝虫病人以来,经过5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摸索治疗方法;60年代的继续流行病学调查,小面积防治试点;70年代和80年代分期分批开展了以县(市)为单位的大面积普查普治,经省、地(市)、县反复进行防治效果考核,至1986年在全省范围内达到了基本消灭标准。1987年10月经卫生部丝虫病抽查复核组进行资料复核和现场血检,确认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现将防治研究过程和结果综述如下。
茹学泰常江刘建侯郑学修赵庆法马云祥孙家振程玉沆赵旭东黄倩姚党生蔺西萌薛晓玲李桂莲马新爱李莹崔兆麟
关键词:丝虫病
河南豫东北平原人群土源性线虫的分布情况被引量:2
1994年
1988年4月—1990年5月对豫东北平原10个县、市42个点22056人进行了土源性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1.9%。查见土源性线虫5种,其感染率分别为:蛔虫40.7%、镜检钩虫9.2%、鞭虫2.3%、蛲虫(12岁以下的儿童)21.8%和粪类圆线虫0.02%。钩虫的男、女感染率差别有显著意义,这可能与女子积肥耕作、赤足下田机会多有关;0—19岁(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学生较其他职业的感染率为高,可能与他们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崔兆麟张玉林孙家振
关键词:钩虫蛔虫鞭虫粪类圆线虫
淡色库蚊吸入微丝蚴和幼丝虫发育成熟率的研究
1990年
本文于1985年在国内开始应用计数蚊胃摄入微丝蚴数与供血者同量末梢血微丝蚴数相比较的方法,观察淡色库蚊吸血时的微丝蚴摄入量及幼丝虫发育成熟率。以3组共16例不同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作供血源,即超低密度(60μl末梢血查不出微丝蚴,1ml静脉血微丝蚴10条以下)7例、低密度(60μl末梢血微丝蚴5条左右)5例,和中等密度(60μl末梢血微丝蚴数10条)4例,淡色库蚊吸血时摄入微丝蚴数与末梢血微丝蚴数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t分别为0.667、0.791和0.014.p均大于0.05);3组淡色库蚊幼丝虫发育成熟率依次为11.5%、37.1%和45%。以上结果提示,淡色库蚊吸血时摄入微丝蚴未见浓集现象,而幼丝虫发育成熟率则随供血者微丝蚴密度增高而增高。
袁以真史宗俊任燕芬施恒华张敏琦石福田孙德建赵庆法黄倩孙家振李建旭
关键词:微丝蚴淡色库蚊丝虫班氏丝虫病成熟率乙胺嗪
河南省1988~1989年丝虫病纵向监测报告被引量:1
1992年
河南省系班氏和马来丝虫共存的中低度混合流行区,流行范围达71县市。经卅余年努力,共普查55334392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773283人,共治疗36082993人次,于1987年经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抽查复核组确认已达基本消灭标准。自1988年全面开展监测,现将1988~1989年纵向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常江赵庆法孙家振黄倩蔺西萌赵旭东许汴利
关键词:丝虫病
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
1994年
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河南省卫生防疫站陈玉荣,朱宝玉,廖兴广,孙家振1993年2月12日,郑州某专科学校食堂供应的午餐,部分学生食后在4小时内,有40人先后出现头晕、头痛、腹胀、腹痛、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系食用被蜡样芽胞杆...
陈玉荣朱宝玉廖兴广孙家振
关键词: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中毒细菌
河南省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1982-1995年,在河南省确山县赵庄等3个村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采取普服0.3%-0.4%的海群生药盐4-6个月和微丝蚴血症者加服海群生4.2g7日双疗程防治措施后,终止防治措施,进行病原学和蚊媒的纵向观察.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微丝蚴血症者,使微丝蚴率降到1%左右、微丝蚴密度降到5条以下/60μl,在10年以内,可以阻断班氏丝虫病的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蔺西萌许汴利孙家振赵庆法黄倩郑学修张玉林李建旭杨二岭史宗俊袁以真施恒华
关键词:丝虫病班氏丝虫病阻断流行病学
河南省消除丝虫病策略、措施研究及其实施与评价
2006年
目的制定出科学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实现区域消除丝虫病。方法按照“科研先导、科学防治,灭源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病学调查、60年代试点防治、70-80年代大面积防治,直至净化监测、消灭达标监测等,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贯穿始终。结果建立了一整套病原学和蚊媒学的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查清了河南省丝虫病的流行状况;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法、防治方案和措施,包括乙胺嗪对象治疗、全民或病户服药,乙胺嗪药盐普治等:完善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纵横向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建立了科学的考核体系,包括资料考核、现场考核,基本消灭丝虫病考核、消灭丝虫病审评等,确保了防治的质量;1987年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1年丝虫病传播被阻断,2004年通过了国家级消除丝虫病审评,实现了消灭的目标。结论河南省已达到部颁消除丝虫病标准,实现了全省消灭丝虫病。
许汴利赵旭东蔺西萌黄倩李辉韩庆霞张玉林崔兆麟常江赵庆法李莹邓艳王吴茹学泰郑学修孙家振
关键词: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诊断报告
1994年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诊断报告陈玉荣,朱宝玉,马洛成河南省卫生防疫站(450003)廖兴广,孙家振河南省卫生防疫站(450003)1993年2月12日,郑州某专科学校食堂供午餐后4h,陆续40人出现头晕、头痛、腹胀、腹痛、呕吐、腹泻(水样便...
陈玉荣朱宝玉马洛成廖兴广孙家振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病原学诊断金针菇病原学检验生化特性小白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