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鹏
- 作品数:41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例
- 2023年
- 患者,女,53岁,因颈部及右侧肢体疼痛、麻木、无力12年于2021年6月20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无外伤、结核、肿瘤等病史。入院症状:颈部疼痛,右侧肢体疼痛、麻木、无力,双足底踩棉花感,行走不稳易跌倒。查体:颈部活动受限,双手握力减退,右上肢肌力3级,右趾长伸肌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4级,不能快步及大步走路。
- 祁玉辉孔鹏汲长蛟张旺樊春阳孙昌宇张建新
-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难复性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青少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例无神经损伤的青少年胸腰椎骨折,其中10例接受微创治疗,10例接受常规手术。对比患者手术治疗...
- 张建新王文超汲长蛟孔鹏
- 关键词:青少年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基于ERK5通路探讨蟾酥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蟾酥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作用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MG-63,采用不同浓度的蟾酥含药血清(0%、2.5%、5%)进行干预,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c-myc、caspase-9的mRNA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整合素α4的含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EK5、Nur77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ERK5抑制剂XMD8-92、XMD8-92联合5%蟾酥含药血清、MEK5过表达腺病毒干预人骨肉瘤细胞MG-6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caspase-9及整合素α4的表达量。结果:相较于空白对照组(%),2.5%、5%蟾酥含药血清干预后的c-myc及整合素α4表达下降,caspase-9表达上升(P<0.05),且蟾酥含药血清干预后MEK5、Nur77表达下降(P<0.05),与干预浓度呈负相关;相较于5%蟾酥含药血清干预组,XMD8-92联合5%蟾酥含药血清组c-myc及整合素α4表达下降、caspase-9表达上升(P<0.05),而过表达MEK5联合5%蟾酥含药血清组的表达情况相反(P<0.05)。结论:蟾酥可以通过调控ERK5通路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转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 卞泗善苏庆红滕加文盖辉孔鹏
- 关键词:蟾酥人骨肉瘤细胞
- 骨关节炎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和免疫浸润分析
- 2025年
- 背景:目前对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控制疾病的手段,且研究多集中在免疫领域,对氧化应激领域研究较少。目的:探索氧化应激与免疫浸润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并预测相关miRNA和治疗药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55235数据集(10例骨关节炎样本和10例健康对照样本)和GSE55457数据集(10例骨关节炎样本和10例健康对照样本)进行合并,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氧化应激基因得到差异表达氧化应激基因。对差异表达氧化应激基因进行KEGG、GO富集分析,并使用GSEA富集分析评价骨关节炎通路和生物过程。使用STRING在线平台和Cytoscape软件建立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行Degree算法得到关键基因,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1919作为验证数据集,对关键基因进行差异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到核心基因。此外,用CIBERSORT对免疫浸润进行评估,并探索核心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使用TargetScan对核心基因进行miRNA预测及使用DSigDB数据库对靶点药物进行预测。结果与结论:①确定了65个差异表达氧化应激基因和5个核心基因(IL1B、CXCL8、MYC、NFKBIA、JUN);②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氧化应激基因的主要聚焦点包括氧化应激、白细胞介素17、破骨细胞分化、流体剪切应力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③5个核心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85,说明对诊断骨关节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与免疫细胞密切关联;④miRNA的预测结果是hsa-miR-3937,治疗小分子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离子霉素和塞来昔布等。结果表明:骨关节炎中存在氧化应激与免疫浸润,且免疫浸润参与激活氧化应激。核心基因及预测的miRNA可作为诊断骨关节炎的新型标志物,预测的小分子药物可治疗骨关节炎。
- 吴傲于鹏滕加文孔鹏卞泗善
- 关键词: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差异基因生物标志物MIRNA
- 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介绍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30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采用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手术区域尾侧安放磁场发生器,利用2根克氏针固定患者定位器,安放侧正位导航桥架,依次行侧、正位透视及上传,完成系统匹配。校准导航穿刺针成功后,完成导丝置入,依次经皮置入椎弓钉,再置入双侧棒,紧固钉-棒系统,完成固定。[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平均随访时间(12.1±2.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0.1),(6.3±0.3),P<0.05]和ODI评分[(3.2±0.6),(40.3±0.8),P<0.05]较术前显著减少。术后1周伤椎后凸Cobb角[(6.4±0.9)°,(23.4±1.6)°,P<0.05]、伤椎前缘压缩率[(3.4±0.5)%,(30.5±2.5)%,P<0.05]均较术前显著减少,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医患辐射暴露较少,脊柱稳定性恢复好。
- 祁玉辉孔鹏汲长蛟樊春阳张建新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电磁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一种组合式末端带有引导机构的椎间植骨器
- 一种组合式末端带有引导机构的椎间植骨器,其包括圆形的植骨套筒,还包括贝壳状植骨头、通过孔、漏斗、第一螺纹筒、外螺纹和推料机构,所述植骨套筒的一端设置有贝壳状植骨头,贝壳状植骨头的中部开设有与植骨套筒内孔连通的通过孔,植骨...
- 汲长蛟段向东孔鹏
- 横突间入路下胸椎融合的实验与初步临床应用
- 2020年
- [目的]基于动物随机对照实验及临床病例应用,研究横突间入路胸椎椎体间融合术(ITIF)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24只成年山羊,体重(35.67±2.39)kg,随机分为横突间入路胸椎椎体间融合术组(ITIF组)、经椎间孔胸椎椎体间融合术组(TTIF组)、ITIF加椎弓根固定组(IFIFPS组)、TTIF加椎弓根固定组(TTIFPS组),每组6只。比较四组动物手术过程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2周拍摄X线及CT,比较术后12周植骨融合情况。并报道临床病例1例。[结果]ITIF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少于TT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四组动物均出现融合情况,骨性融合不完全,骨小梁排列不够整齐,融合率虽有高低,但手术方式与融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骨折患者行T10/11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T8~L1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3年复查,见T10/T11椎体间骨性融合,患者无疼痛等不适症状。[结论]横突间入路胸椎椎体间融合术(ITIF)与经椎间孔胸椎椎体间融合术(TTIF)相比,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安全性。
- 贾梦龙李念虎徐展望孔鹏姜平岳晨任亮
- 关键词:动物实验下胸椎椎间融合
- 丹参接骨胶囊对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丹参接骨胶囊对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即墨市中医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给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常规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接骨胶囊治疗。记录随访过程中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年过程中,观察组有效率为98. 15%,常规组有效率为94. 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接骨胶囊有助于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缓解局部疼痛。
- 孙军王希强孙仁光张恒李克明黄峰孔鹏
- 关键词:钙尔奇D手法整复
- 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60例。手术均选择椎管内麻醉,术后即刻实施周围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后6、12、24、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术后1、3、7 d测量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术前及术后1、3 d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激素分泌激素(ACTH)、皮质醇(COR),记录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及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静息状态下,术后6、12 h试验组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术后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 05)。活动状态下,术后6、12、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1、3、7 d,试验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5)。术前两组ACTH、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术后1、3 d,试验组ACTH、COR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均未发生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术后7 d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且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 吕文学鹿洪秀蔡余力邱红明孔鹏于明秀
-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
- 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选取84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临床路径进行手术设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Topping-off手术治疗组42例(改良Topping-off组)及多节段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42例(全椎板组)。其中改良Topping-off组,男15例,女27例,年龄28~80(59.57±11.85)岁。全椎板组,男14例,女28例,年龄45~82(64.26±9.19)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活动度等影像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周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周随访。改良Topping-of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全椎板组(P<0.05)。改良Topping-off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全椎板组(P<0.05)。两组术后12周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腰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opping-off组术后1、6、12周VAS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2周ODI较术前降低(P<0.01)。全椎板组术后1、6、12周V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2周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对比术后1、6、12周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2周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Topping-off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减少了融合节段总长度,避免或减缓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对维持脊柱的正常运动有积极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 孔鹏谭洪栋张建新汲长蛟许良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