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姬兴杰

作品数:53 被引量:52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22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小麦
  • 11篇气候
  • 10篇冬小麦
  • 7篇气温
  • 7篇烤烟
  • 5篇日数
  • 5篇土壤
  • 5篇气候变化
  • 5篇气象
  • 5篇肥料
  • 4篇降水
  • 4篇肥料类型
  • 4篇暴雨
  • 3篇连阴雨
  • 3篇流域
  • 3篇黄河流域
  • 3篇河流域
  • 3篇风速
  • 3篇不同肥料
  • 2篇需水

机构

  • 4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5篇中国气象局
  • 13篇河南省气象科...
  • 9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作者

  • 53篇姬兴杰
  • 14篇朱业玉
  • 13篇李凤秀
  • 9篇左璇
  • 8篇熊淑萍
  • 8篇马新明
  • 6篇顾万龙
  • 5篇刘雅星
  • 4篇李春明
  • 3篇何建国
  • 3篇张娟娟
  • 3篇成林
  • 3篇杨颖颖
  • 2篇刘木森
  • 2篇贾志军
  • 2篇方文松
  • 2篇卢燕宇
  • 2篇余卫东
  • 2篇张稳
  • 2篇潘攀

传媒

  • 7篇气象与环境学...
  • 4篇气象与环境科...
  • 3篇灾害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烟草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19年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2015~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黄河流域73个站点1961~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11个站点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适用性及其与环境空气质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61~2019年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每10a下降0.18t/(d⋅km^(2)),平均值为4.44t/(d⋅km^(2)),且在1969年达到最大值,为5.32t/(d⋅km^(2)),2011年达到最小值,为3.81t/(d⋅km^(2));黄河流域73个站点中有64个站点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下降趋势,50个站点呈显著和极显著下降趋势.从年内变化看出,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最高值出现在4月,为5.30t/(d⋅km^(2)),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3.48t/(d⋅km^(2)).在年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分布以青海西南部,山东、四川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少部分地区,陕西西安,山西的五寨和右玉等大气自净能力较好,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在4.69~7.18t/(d⋅km^(2)),其余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相对较差.影响因子中,混合层高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n=4307);小风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n=4307),日平均风速≥2.5m/s的日数及日平均风速≥5.5m/s的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55(n=4307);降水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n=4307),中雨及以上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3(n=4307),黄河流域小雨对大气自净能力的影响明显高于中雨.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主要受日平均风速≥2.5m/s的日数、降水日数和混合层高度的综合影响,其中,日平均风速≥2.5m/s的日数对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其贡献为正.
刘美姬兴杰左璇丁亚磊朱业玉王超杰
关键词:混合层高度风速降水
河南1981年以来霾日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汇总河南省108个地面站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每日14时实测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资料对霾日进行判别,统计各站的霾日数据,分析了河南霾日的变化特征,并对其可能的原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河南平均年霾日数呈现明显上升,增长率为4.2 d/10a;季节之间,以冬季最多,占全年的46.2%,秋季次之,春夏较少;河南霾天气主要以轻微霾为主,占总霾日数的90%以上;霾天气发生时相对湿度多≤60%,能见度多<3 km;近30年,河南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风速(f≥10 m/s)日数呈显著减少,年静风或微风(最大风速<3 m/s)的日数呈显著增加;分析霾日数与风速和降水的相关关系发现,霾日数同风速呈显著负相关,月霾日数同月降水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各因子间以与风速相关性最大。另外,霾日数的变化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引起的污染排放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近30年,河南风速下降是霾日数明显增多可能的主要气候原因,同时,区域污染排放增长也可能是霾日数增多的原因之一。
张方顾万龙姬兴杰
关键词:日变化
1971—2010年河南省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均匀分布的110个地面气象站的霜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和单相关分析法,对近40 a河南省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进行研究,并利用M-K法分析霜期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平均无霜期为221.3 d,纬度与初霜期(R=-0.806)和无霜期(R=-0.707)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终霜期(R=0.557)呈显著正相关;初霜期以2.6 d/10 a的速率呈明显推迟(P<0.01),而终霜期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无霜期以4.7 d/10 a的速率呈明显延长(P<0.01);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均在1998年。从各地区看,初霜期在各地区呈明显推迟,豫西地区推迟趋势最大(3.5 d/10 a,P<0.01);终霜期仅在豫西和豫南地区呈显著提前;除豫东地区外,无霜期在其余5个地区均呈明显延长,豫西地区延长趋势最大(7.7 d/10 a,P<0.01)。从各观测站霜期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期显著推后、终霜期显著提前和无霜期明显延长的站点分布在豫西和豫南地区。河南省初霜期与10月、终霜期与3月气温因子相关性较大;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主要由气温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导致无霜期延长。
姬兴杰李凤秀王纪军
关键词:无霜期突变气候响应
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格局被引量:15
2014年
基于河南省30个气象站气候资料以及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计算了有效降水量,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作物系数计算1981—2010年各站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30年来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Penman-Monteith模型对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拟能力较强,模拟值与同期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系数r=0.85(P<0.01);近30年来,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有效降水量、需水量和缺水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44.0、114.9、408.0和293.1 mm;在空间分布上,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而需水量和缺水量与之相反,呈自南向北逐渐增加;1981—2010年各地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和有效降水的区域间差异增大,而需水量和缺水量的区域差异在缩小;从时间上看,需水量和缺水量均有下降趋势,但其线性变化趋势并不显著;各站点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豫西和豫北呈增加,其余地区呈下降。偏相关分析表明,风速减小是导致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呈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缺水量与降水量关系最为密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需水量和缺水量的变化是各气象因素以及物候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影响因素看,全生育期天数和降水量分别对需水量和缺水量的贡献最大。
姬兴杰成林朱业玉宋妮
关键词:需水量缺水量冬小麦影响因素
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对河南省暴雨日数和暴雨日变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1961—2018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逐日和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暴雨日变化特征,并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评估了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河南省年平均暴雨日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速率为0.34 d·(10 a)^(-1);94.6%的气象站点年平均暴雨日数的气候倾向率为正,显著增加的站点数占总站数的73.0%;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4 d,以7月最多,平均值为0.52 d,占年平均暴雨日数的37.1%。(2)1961—2018年,河南省暴雨总降水的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主峰值出现在05时,为4.5 mm;暴雨日变化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速率为0.16 mm·(10 a)^(-1);日变化峰值大部分出现在00—08时,共42个年份,占79.3%;从空间分布看,各气象站点的暴雨日变化峰值大都出现在00—06时,占总站数的73.5%。(3)2014—2018年,河南省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吻合度为100%;吻合暴雨总降水的日变化的主峰值和次峰值出现在04时和17时,分别为4.3 mm和3.4 mm;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3—18时的气象站点最多,占总站数的33.9%。(4)小时和日值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暴雨日数及其变化趋势不一致和暴雨日变化的差异。
丁亚磊姬兴杰刘美李凤秀
关键词:暴雨日数日变化
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区划被引量:23
2012年
基于河南省冬小麦遥感种植面积数据、DEM数据和111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基于GIS的逐日最低气温空间插值技术,根据冬小麦晚霜冻灾度指标及其等级划分标准,计算各空间单元轻霜冻、中霜冻和重霜冻日数,综合考虑霜冻害日数和冬小麦实际种植面积比例因素,构建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评价指数,分析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等级晚霜冻害日数及其风险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轻霜冻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西部丘陵山区,中霜冻和重霜冻高值区以分布在西部丘陵山区为主,霜冻日数最大值分别为67 d、48 d和120 d;轻霜冻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除郑州地区以外的驻马店和南阳盆地以北地区,中霜冻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丘陵山区,重霜冻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丘陵地区,风险指数最大值分别为28%、18%和17%。总体上看,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日数和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轻霜冻日数及其风险的覆盖面积最大,其次为中霜冻,重霜冻最小;河南省的东部、北部和西部丘陵山区为晚霜冻害的主要防御区域,各级霜冻之间以防御轻霜冻为主。
顾万龙姬兴杰朱业玉
关键词: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区划
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平均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逐日均一化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均一化处理前后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序列的线性趋势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对河南省55站(占总站的一半)因非自然因素引起的非均一性年平均最高气温资料的均一化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校正效果;55站中,因台站迁移因素造成平均最高气温资料非均一化的站点占69%;49站年平均高温日数资料经均一化得到订正。2)均一化前的资料使年平均最高气温均值被高估,增温趋势被低估;均一化后19512017年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均值降低0.1 ℃,增温速率增加了10%,各站均呈上升趋势,3站气候倾向率由负变正,豫东和北中部的16站气候变化倾向率减小,豫西和豫西北的36站气候变化倾向率增加。3)均一化前的资料使高温日数的均值和减少趋势被高估;均一化后高温日数均值减少了0.6天,减速缩小了7%,豫北和豫南等地的35站气候倾向率减小。
左璇左璇
关键词:最高气温高温日数
风速对郑州市空气污染的可能影响
本文分析了郑州大气成分站2006~2015年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PM10、PM2.5和PM1浓度有从春天到夏天逐渐降低,秋季到冬季污染逐渐加重的规律,按年有波动变化的趋势。利用2014~2015年的重污染过程,研究表明...
王贵军姬兴杰申占营李凤秀
关键词:风速PM10和PM2.5
文献传递
三江平原毛苔草沼泽蒸散量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提高湿地蒸散量估算精度对于研究湿地水分和能量平衡以及区域气候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Penman、FAO Penman-Monteith、Priestley-Taylor、Blaney-Criddle、Hargreaves、Mc-Cloud、Linacre和Makkink模型,模拟三江平原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沼泽蒸散量。结果表明,采用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时,各模型模拟蒸散量明显高于涡度相关系统测量值,平均高估92.8%。利用实测数据修正作物系数后,除Makkink模型外,其余模型的模拟精度都明显提高,其中,基于能量平衡的Penman、FAO 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基于温度的Blaney-Criddle、Hargreaves、Mc Cloud和Linacre模型。在基于能量平衡的蒸散模型中,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模拟结果最接近实测值;在基于温度的蒸散模型中,Hargreaves模型的模拟结果最接近实测值。
贾志军姬兴杰
关键词:蒸散量沼泽毛苔草蒸散模型作物系数
河南省烤烟大田生长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烟草是一种适应性广、可塑性强的经济作物,但是烟叶对气候条件反应也很敏感,降水量的多寡不仅是烤烟生长的限制性条件之一,也与烟叶中钾、氯等化学成分含量有直接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1961~2013年烤烟大田期111个气象...
孟寒冬姬兴杰左璇
关键词:烤烟降水量大田期区划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