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鹏

作品数:92 被引量:47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癌痛
  • 21篇疼痛
  • 19篇神经痛
  • 19篇经痛
  • 14篇镇痛
  • 10篇吗啡
  • 10篇骨癌
  • 10篇骨癌痛
  • 9篇带状疱疹
  • 9篇神经节
  • 9篇疱疹
  • 9篇教学
  • 8篇带状疱疹后
  • 8篇带状疱疹后神...
  • 8篇疗效
  • 8篇芬太尼
  • 7篇射频
  • 7篇神经生长
  • 7篇纳洛酮
  • 6篇行为学

机构

  • 89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青海省人民医...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9篇姚鹏
  • 34篇丁远远
  • 25篇孟凌新
  • 17篇马佳明
  • 16篇崔健君
  • 14篇洪涛
  • 13篇王志彬
  • 12篇张锦
  • 11篇蒋晶晶
  • 6篇吴秀英
  • 6篇赵广翊
  • 5篇邢准
  • 5篇兰培丽
  • 5篇朱永强
  • 5篇穆莹
  • 4篇田悦
  • 3篇潘诗农
  • 2篇赵柏松
  • 2篇张丽红
  • 2篇段宝霖

传媒

  • 1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0篇中国疼痛医学...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中国继续医学...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中华疼痛学杂...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国外医学(麻...

年份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Neuregulin1加剧大鼠疼痛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神经调节因子(NRG1)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NRG1诱发大鼠疼痛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HRG1β组:鞘内注入外源性NRG1(HRG1β),生理盐水稀释,0.4 ng/μl,10μl,每日1次,连续3 d;LY294002组:鞘内注入LY294002,10μg每日1次,连续3 d;HRG1β+LY294002组:鞘内注入LY294002,10μg后1 h,经鞘内注入HRG1β4 ng,每日1次,连续3 d。不同时点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磷酸化AKT(pAKT)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给予外源性HRG1β后脊髓组织中p-AKT的水平显著增高,缩足潜伏期(PWL)、机械性痛阈(PW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LY294002能显著降低p-AKT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PWL、P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LY294002预处理后明显减轻HRG1β诱发的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P<0.05),明显抑制p-AKT表达升高。结论 NRG1能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促进磷酸化AKT水平增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在NRG1诱发的大鼠疼痛中,具有明显的抗伤害感受作用。
蒋晶晶姚鹏张锦吴秀英田悦
关键词:神经调节因子PI3K/AKT信号通路疼痛行为学鞘内注射
米氮平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痛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痛伴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收治的癌痛伴抑郁状态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6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芬太尼透皮贴联合米氮平15mg睡前口服,1次/d;对照组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1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法后(NRS)评分、芬太尼透皮贴剂量及吗啡补救镇痛药物剂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及吗啡突发痛需求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RS评分、芬太尼需求剂量及吗啡突发痛需求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芬太尼、吗啡突发痛需求剂量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痛抑郁状态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与单纯使用芬太尼透皮贴相比,需要更少的芬太尼贴剂量及吗啡补救镇痛药物剂量,不仅延缓了吗啡药物耐药性出现,还提高了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依从性。
洪涛姚鹏
关键词:抑郁症疼痛
结合疼痛医学特点展开PBL教学法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疼痛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特点较传统学科有较大不同,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问题式学习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提升教学成绩,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PBL学法在医学教学领域应用广泛,教学过程已经程式化,但应用于具体学科还需根据学科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编排,针对疼痛学科知识特点进行有效的PBL环节设计是本学科能否成功使用PBL教学法展开的关键。
丁远远姚鹏
关键词:疼痛学PBL教学医学教育
翻转课堂在疼痛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以星状神经节阻滞为例,探讨翻转课堂在疼痛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99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班40人和2班40人,按自然班级学生分为2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采用笔试和操作成绩,以及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满意度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笔试和操作成绩(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82.3±3.6)分和(93.4±2.6)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疼痛科临床教学的质量。
丁远远姚鹏
关键词:疼痛科临床教学星状神经节阻滞
腹腔神经丛毁损阻滞癌痛患者血浆胃动素及β-内啡肽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腹腔神经丛毁损性治疗前后镇痛效果、患者生存质量及血浆胃动素、β-内啡肽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2例顽固性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其中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6岁。应用多种强阿片类镇痛药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严重,疼痛评分大于5,生存质量低下,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无腹腔内感染、脓毒血症及肠梗阻。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观察镇痛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检测血浆胃动素及β-内啡肽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评分降低,治疗前l1点数字疼痛评分(NRS)为7.6±1.2,治疗后第7天为1.1±0.3,疼痛缓解50%(中度)以上的患者占96.8%。治疗后不良反应轻微,均在3天内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生存质量评分在治疗后明显改善,QOL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浆胃动素水平在治疗后l天开始明显升高,治疗后3天达高峰,治疗后7天略有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β-EP水平在治疗后1天未见明显变化,但在治疗后3天明显升高,治疗后7天高达(336.9±29.4)pg/mL。结论:腹腔神经丛毁损阻滞治疗可以明显缓解上腹部癌痛,提高胃动素及β-内啡肽水平,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安全易行。
姚鹏丁远远姜长林马佳明孟凌新
关键词:癌痛胃动素Β-内啡肽
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alink、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2月15日。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文献质量评估工具对纳入标准进行偏倚评价,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486例患者。结果显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脉冲射频治疗后48 h、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MD或SMD=-1.21、-1.38、-1.46、-0.99和-0.95,95% CI-1.54--0.88、-1.58--1.17、-1.67--1.26、-1.31--0.67和-1.13--0.77,P〈0.01)。短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12/243),15 d内均自行缓解。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满意的疗效,6个月内效果更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韩镇锴王诗朦姚鹏
关键词:疱疹神经痛带状疱疹后META分析脉冲射频
米氮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米氮平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中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联合组(MP组),每组32例.对照组(P组)应用普瑞巴林治疗:联合组(...
王志彬姚鹏兰培丽丁远远马佳明
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0年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单侧或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间歇性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使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率高、复发率低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概述了采用不同温度的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的相关临床研究,讨论温度对手术效果的影响。65℃~75℃是目前治疗的首选温度区间。同时在选择温度时,需根据病人的年龄、疾病特点和对治疗效果的期望等情况具体分析,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赵浩然姚鹏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疼痛缓解率复发率
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8例癌痛病人 ,在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 ,用无水乙醇行毁损性阻滞。观察阻滞后当日、阻滞后 1~ 4周和 5~ 8周三个时段的镇痛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个时段镇痛有效率分别是 10 0 %、77.78%和6 8.75 % ,有 4例病人血压下降超过阻滞前的 30 % ,处理后恢复正常 ;5例发生乙醇中毒症状 ,3例发生腹泻 ,均自愈。结论 :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 ,简便、安全、有效 ,可供临床选用。
崔健君姚鹏王彬陈培红郭文力孟凌新
关键词:CT导引腹腔神经丛阻滞并发症癌痛并发症
米氮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正>目的:研究米氮平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中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联合组(MP组),每组32例。对照组(P组)应用普瑞巴林治疗;联...
王志彬姚鹏兰培丽丁远远马佳明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