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卫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4篇溶栓
  • 4篇卒中
  • 3篇抑郁
  • 3篇溶栓治疗
  • 3篇他汀
  • 3篇卒中后
  • 3篇伐他汀
  • 3篇阿托
  • 3篇阿托伐他汀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斑块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时段
  • 2篇粥样斑块
  • 2篇细胞

机构

  • 9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浦东新区人民...

作者

  • 11篇赵晓晖
  • 11篇夏卫英
  • 9篇白青科
  • 8篇陈娟
  • 6篇隋海晶
  • 5篇周媛
  • 5篇杨娟
  • 5篇王连文
  • 5篇陆练军
  • 4篇朱玉萍
  • 4篇沈健
  • 4篇陈翠荣
  • 3篇李锦师
  • 3篇赵振国
  • 2篇林同顺
  • 2篇谢秀海
  • 2篇王玲玲
  • 1篇朱兆丰
  • 1篇张丽
  • 1篇青科

传媒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早期脑中风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早期脑中风检测装置,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获取面部信息的摄像头,控制面板连接有第一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以及第三检测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被检测者的左右手臂的晃动频率,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
杨娟赵晓晖隋海晶夏卫英王玲玲刘慧琴蔡翊君陈洁朱兆丰
文献传递
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早期抑郁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类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血清IL-1 β、IL-6水平的影响及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纳入发病<72h的卒中患者223例,选择发病后<72 h、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的卒中后早期抑郁(PSD)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卒中后72h时间点开始给予帕罗西汀20mg/d,疗程≥3个月,其他治疗两组相同。比较两组发病后72 h,1、3个月时血清IL-1β、IL-6的浓度,以及各时间点的HAMD评分。结果①两组发病72 h时,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个月时,治疗组HAMD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发病72 h,两组IL-1β、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个月,治疗组IL-1β及IL-6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L-1β、IL-6均在治疗后1个月时达高峰,3个月时下降,但对照组仍高于72h时水平(P<0.01),治疗组则降至72 h时水平。结论血清IL-1 β、IL-6浓度升高可能参与卒中后早期抑郁患者的发病;帕罗西汀可能通过干预血清IL-1β、IL-6,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杨娟赵晓晖朱玉萍白青科陈娟夏卫英陈练军林同顺
关键词:卒中抑郁帕罗西汀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不同时段脑卒中后抑郁的药物干预治疗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使用HAMD、MoCA、SAS和NIHSS四项量表综合评价脑卒中后72 h、1和2月发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抗抑郁药物干预效果,为不同时段的PSD药物干预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入选脑卒中病例223例,于脑卒中后72 h予HAMD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72 h对照组和72 h治疗组;余患者于脑卒中后1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1月对照组、1月治疗组;余患者于脑卒中后2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同前再随机分为2月对照组、2月治疗组;各组均予常规药物及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对以上各组病例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进行HAMD(24项版)量表、SAS量表、MoCA量表及NIHSS量表的评分。结果 (1)72 h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MoCa、SAS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1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HAMD、SAS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2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四项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72 h、1月和2月治疗组在第3个月随访时的MoCa、SAS、HAMD及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脑卒中后不同时间出现PSD患者的抗抑郁干预效果有时间段差异,PSD出现时间越晚,抗抑郁治疗达到明显效果所需的时间越短;(2)脑卒中患者发生PSD后及早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仅可改善抑郁,对焦虑、认知和神经功能康复也有积极效果。
周媛赵晓晖沈建白青科陈娟夏卫英陆练军王连文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
多模式MRI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发病12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行CT平扫及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共筛选界定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41例(35.3%),并对其中33例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定期MR复查随访。结果33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溶栓治疗后均预后良好,90d改良Rankin评分均≤2分(平均1分),生活质量Barthal指数80—100分(平均95分);5例溶栓治疗后发生无症状性脑出血(15.2%),其中1例为溶栓治疗后1周并发脑内血肿(PH1型),另4例溶栓治疗后6~24h出现梗死局部少许渗血(HI型)。结论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MRI对患者筛选界定和溶栓后复查均有较大应用价值,MRI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赵振国白青科隋海晶谢秀海赵晓晖王连文夏卫英陆练军沈健周媛陈娟陈翠荣李锦师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血栓溶解疗法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障碍患者血清IL-1β、IL-6变化特点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比较分析脑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障碍(PSD)患者的血清IL-1β、IL-6的水平变化特点。方法脑卒中住院连续病例223例,于脑卒中后72 h予HAMD(24项版)评分,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第2组)、抗抑郁药物干预组(第1组);对未达标者于脑卒中后1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同方法再随机分为对照组(第4组)、抗抑郁药物干预组(第3组);对1月时HAMD评分<8分者于脑卒中后2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同方法再随机分为对照组(第6组)、抗抑郁药物干预组(第5组);2月时HAMD评分<8分者于脑卒中后3月再次予HAMD评分,得出评分≥8分组(第7组)、<8分组(第8组)。所有入选病例于发病72 h、1个月、3个月予血清IL-1β、IL-6水平检测。结果 (1)发病72 h发生PSD组(第1+2组)与未发生PSD组(第3+4+5+6+7+8组)血清IL-1β、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后1个月发生PSD组(第3+4组)与未发生PSD组(第5+6+7+8组)血清IL-1β、IL-6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脑卒中后3个月发生PSD组(第7组)与未发生PSD组(第8组)血清IL-1β、IL-6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时段发生PSD组(第2、4、6、7组)之间,在脑卒中后72 h,4组血清IL-1β、IL-6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后1月4组血清IL-1β、IL-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脑卒中后3月4组血清IL-1β、IL-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检测血清IL-1β、IL-6水平对预测PSD的发生意义较小;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在脑卒中后1月PSD中起重要作用,且该时段检测血清IL-1β、IL-6水平可能在推测PSD发生的大致时间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脑卒中后中晚期发生PSD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朱玉萍赵晓晖杨娟林同顺刘艳白青科陈娟夏卫英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73±16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第二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76±18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mg.d-1)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6M)、12个月(12M)、24个月(24M)进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临床预后,mRS 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并记录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1)两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情况:第一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5.83±3.25、4.96±2.61、5.02±3.11,较治疗前9.42±3.38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2M时下降较明显(P<0.01);第二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6.01±3.74、3.24±2.08、3.17±2.52,治疗后6M较治疗前NIHSS评分(9.89±3.67)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12M、24M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1),且治疗后12M、24M的NIHSS评分也低于治疗后6M(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24M第二组较第一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2)两组各时间点mRS情况:第二组治疗后24M预后良好率为90.7%,较该组治疗后6M的72.2%有所提高,且高于第一组治疗后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率(76.8%),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mRS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24M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28.6%、22.2%,两组比较,各时间点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斑块是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长远的策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从多方位、多靶点的抗AS作用,从而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其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完善随访,以获得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赵晓晖周媛陈翠荣白青科沈健夏卫英张丽陈娟王连文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预后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MMP-2、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MMP-2、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AS斑块,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74±15)岁(39~84岁),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3±16)岁(39~83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第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18)岁(41~84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月检测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结果 (1)两组治疗前ox-LDL水平分别为(781.42±32.56)、(777.38±208.91)ng/ml,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月第一组ox-LDL水平无明显变化(790.24±229.33)ng/ml,而第二组有较明显的下降(626.4±189.78)ng/ml(P<0.05);12月时第一组ox-LDL水平稍有下降(760.89±200.37)ng/ml,但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组ox-LDL水平进一步明显下降(601.82±181.64)ng/ml(P<0.01);24月时两组继续保持12月时水平(762.53±212.11)、(612.43±193.49)ng/ml。(2)两组治疗前MMP-2水平分别为(186.62±61.74)、(194.78±63.22)ng/ml,MMP-9水平分别为(309.57±112.26)、(324.98±109.45)ng/ml,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月均明显下降,即MMP-2分别为(127.94±38.12)、(128.67±40.09)ng/ml,MMP-9分别为(238.34±73.59)、(209.67±68.45)ng/ml,且第二组MMP-9水平下降尤甚(P<0.01);12月时较6月时有轻度上下波动,即MMP-2水平分别为(131.73±37.69)、(116.32±29.85)ng/ml,MMP-9水平分别为(208.93±64.33)、(218.58±70.22)ng/ml;24月时较12月时有所下降,即MMP-2水平分别为(110.88±30.53)、(87.68±25.76)ng/ml,MMP-9水平分别为(201.75±80.07)、(172.93±58.23)ng/ml,且第二组较第一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稳定斑块是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长远的策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分别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抑制ox-LDL的形成,降低血液循环中
赵晓晖周媛陈娟陈翠荣白青科沈健夏卫英陆练军王连文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
磁共振指导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溶栓治疗及预后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溶栓患者78 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18 例),非房颤组(60 例),接诊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头...
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赵晓晖夏卫英李锦师王玲玲王思思马明鸣
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脑功能的评估作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脑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给予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7 d、14 d、90 d进行QEEG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计算EEG大脑对称指数(BSI)及δ+θ波与α+β波的比率(DTABR);并与40例常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溶栓治疗组的BSI从治疗后24 h、DTABR及NIHSS评分从治疗后7 d起各时间点均明显减低(改善)(P<0.05~0.01);而对照组则分别从治疗后7 d、14 d、14 d起减低(均P<0.05)。溶栓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SI、治疗后24 h、7 d的DTABR及治疗后7 d~9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QEEG能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善,而且明显要早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中以BSI的敏感性更高。
杨娟白青科赵晓晖陈娟朱玉萍李锦师陈翠荣陆练军沈健夏卫英隋海晶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定量脑电图
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价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存在AS斑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1)组和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 mg·d-1)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24个月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测颈动脉AS斑块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12和24个月时稳定性斑块积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进一步减少(P<0.01);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不稳定性斑块积分随着时间进行性降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4个月时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较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12个月时Ⅱ、Ⅲ级斑块数明显减少,且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Ⅲ级斑块数减少更显著;治疗后24个月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的Ⅰ级斑块较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多,Ⅲ级斑块明显减少。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具有更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赵晓晖隋海晶周媛夏卫英白青科张渊陈娟杨娟朱玉萍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彩色超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