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颖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型
  • 2篇神经元型一氧...
  • 2篇撕脱
  • 2篇撕脱伤
  • 2篇细胞
  • 2篇根性撕脱伤
  • 2篇合酶
  • 2篇臂丛
  • 2篇臂丛根性撕脱...
  • 2篇PC12细胞
  • 2篇C-JUN
  • 2篇JNK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运动神经
  • 1篇运动神经元
  • 1篇中间神经元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4篇周丽华
  • 4篇程骁
  • 4篇唐颖
  • 2篇罗浩轩
  • 2篇孙景波
  • 2篇黄燕
  • 1篇蔡业峰
  • 1篇赵修春
  • 1篇袁群芳
  • 1篇宋法寰
  • 1篇付饶
  • 1篇凌泽民
  • 1篇刘琳琳
  • 1篇李颖勤

传媒

  • 2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第三届情绪与...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臂丛根性撕脱伤激活脊髓表达磷酸化CaMKⅡ的时程及定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磷酸化CaMKⅡ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方法将SD大鼠(6~8周龄)在手术显微镜下做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相应脊髓节段(C7、C8)磷酸化CaMKⅡ在1、2、3 d时间点及正常大鼠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目标蛋白在1 d时间点大鼠脊髓节段的表达水平及空间定位。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检测不到磷酸化CaMKⅡ,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2 d对应脊髓节段的磷酸化CaMKⅡ表达明显升高,撕脱伤后3d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 d,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明显表达磷酸化CaMKⅡ,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也有表达,但强度较撕脱侧明显减弱。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导磷酸化CaMKⅡ在损伤节段1 d时高表达,然而在3 d时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
宋法寰赵修春程骁付饶唐颖周丽华
关键词:臂丛根性撕脱伤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内JNK/c-jun信号通路对nNOS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
目的: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元内通常出现c-jun和nNOS基因的高表达,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实验探讨PC12细胞JNK/c-jun信号通路对nNOS基因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分化的PC12细胞,免疫组化检...
程骁蔡业峰黄燕罗浩轩唐颖孙景波周丽华
关键词:JNKC-JUN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PC12细胞
体外培养神经元内JNK/c-jun信号通路对nNOS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元内通常出现c-jun和nNOS基因的高表达,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实验探讨PC12细胞JNK/c-jun信号通路对nNOS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分化的PC12细胞,免疫组化检测PC12细胞内JNK/c-jun,p-c-jun和nNOS的定位表达;应用SP600125抑制JNK/c-jun信号通路,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P600125对分化的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P600125对JNK/c-jun,p-c-jun和nNOS基因表达的影响,验证c-jun和nNOS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分化的PC12的细胞核都表达c-jun基因,部分细胞表达p-c-jun,全部分化的PC12细胞均表达nNOS蛋白。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和100μmol/L的SP600125可明显降低细胞活力(P<0.05),50μmol/L的SP600125能有效抑制c-jun的磷酸化,即p-c-jun的表达(P<0.05),而对c-jun的表达无影响(P>0.05),同时引起nNOS蛋白表达的上调(P<0.05)。结论:c-jun,p-cjun和nNOS蛋白共表达于分化的PC12细胞中,SP600125有效抑制了c-jun的磷酸化激活,JNK/c-jun信号激活的抑制同时上调了nNOS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在分化的PC12细胞内c-jun与nNOS之间的功能密切相关。
程骁蔡业峰黄燕罗浩轩唐颖孙景波周丽华
关键词:JNKC-JUN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PC12细胞
小动物PET-CT在大鼠臂丛根性撕脱脊髓损伤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使用小动物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诊断大鼠神经根撕脱导致的脊髓损伤的程度。方法对正常SD大鼠,通过尾静脉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8F-FDG,筛选最优注射方式及剂量;随后,建立SD大鼠右侧全臂丛根性撕脱模型(BPRA组)并以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对术后2周大鼠进行18F-FDG-micro-PET-CT成像检测,计算脊髓节段每克组织放射性占注入量的百分比(%ID/g),比较BPRA和假手术组大鼠C5~T1脊髓组织18F-FDG摄取差异。结果尾静脉注射1μCi/g的示踪剂18F-FDG,40 min后进行micro-PET-CT扫描其效果最佳;假手术组大鼠下颈段脊髓节段18F-FDG摄取均匀,而右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2周,BPRA模型组颈段脊髓18F-FDG摄取高亮范围增大,脊髓C5~C8、T1节段18F-FDG摄取率(%ID/g)为0.69±0.04与假手术组(0.60±0.02)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8F-FDG 1μCi/g联合micro-PET-CT成像技术能够监测臂丛撕脱伤后在体的脊髓组织的病理反应所引起的局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代谢变化,为该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工具及临床病程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凌泽民唐颖李颖勤袁群芳程骁刘琳琳周丽华
关键词:臂丛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脊髓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