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文清

作品数:37 被引量:45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GPS
  • 13篇青藏高原
  • 12篇GPS监测
  • 11篇青藏
  • 8篇地壳
  • 8篇断裂带
  • 8篇裂带
  • 7篇地震
  • 7篇青藏高原东部
  • 7篇龙门山
  • 6篇鲜水河断裂
  • 6篇龙门山断裂
  • 5篇地壳运动
  • 4篇地块运动
  • 4篇龙门山断裂带
  • 3篇形变
  • 3篇岩石
  • 3篇同震位移
  • 3篇鲜水河断裂带
  • 2篇地壳形变

机构

  • 30篇成都地质矿产...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麻省理工学院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37篇唐文清
  • 28篇刘宇平
  • 21篇张清志
  • 21篇陈智梁
  • 17篇赵济湘
  • 10篇张选阳
  • 6篇潘忠习
  • 4篇李军
  • 2篇李奋其
  • 2篇杨成
  • 2篇沈凤
  • 2篇尹福光
  • 1篇邹光富
  • 1篇丛峰
  • 1篇孙志明
  • 1篇张建龙
  • 1篇林仕良
  • 1篇唐渊
  • 1篇王鹏
  • 1篇张万平

传媒

  • 9篇沉积与特提斯...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地质通报
  • 3篇中国地质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2004地质...
  • 1篇2005年青...
  • 1篇青藏高原及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鲜水河断裂及两侧地块的GPS监测被引量:14
2005年
对鲜水河断裂及两侧地块的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基于得到的运动速度,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地块与川青地块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9.5±3.4和13.2±3.4mm/a,川滇地块相对川青地块的运动速度为8.3±3.4mm/a,鲜水河断裂的运动速度为7.9~8.8mm/a(甘孜-乾宁段为8.8±3.5mm/a,乾宁一康定段为7.9±3.3mm/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川滇地块与川青地块所围成的区域为重要构造活动区.
唐文清刘宇平陈智梁黄丁发
关键词:地块运动鲜水河断裂GPS
应用高精度GPS监测鲜水河断裂的现代地壳运动
近年来用GPS对鲜水河断裂的活动性进行监测,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及邻区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矢量场.GPS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的左旋走滑是由于西南盘的运动速度高于东北盘的表现,同时鲜水河断裂的南段速度高于北段的运动速率.鲜水河断...
刘宇平唐文清陈智梁张清志赵济相张选阳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地壳形变灾害监测
文献传递
四川汶川Ms 8.0级地震的同震位移量被引量:6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映秀发生了旷世罕见的8.0级大地震。这次强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之间的龙门山断裂带,其主震震级之大、余震次数之多令世人震惊。大震后2个多月发生余震1.8万余次,其中最强的余震震级达6.4级。
刘宇平张清志唐文清陈智梁赵济湘潘忠习R W KingB C Burchfiel
关键词:四川盆地MS龙门山断裂带青藏高原东部余震
GPS在地球动力学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正>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机动灵活等诸多优点。由于全球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和载波相位技术的成熟,其高精度、低投入和全球尺度测量的优势更加显著,成为实时监测现代地壳形变、地球动力学机...
赵济湘陈智梁张选阳刘宇平唐文清
文献传递
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地震后2009~2011年GPS监测数据,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所在地区2009~2010年、2010~2011年以及2009~2011年GPS测站运动速度场,分析了区域地壳运动总体趋势及形变特征;通过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中段、南段横切剖面的测站运动速度变化,探讨了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运动特征。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前后,地壳运动总体趋势未变,作顺时旋转;断裂带西侧GPS测站运动速度变大,东侧运动速度变小;龙门山断裂带的断裂性质地震前后都为右旋走滑挤压,断裂带运动速率受汶川地震影响较大,震后运动速率较震前有显著的增加。龙门山断裂带震后各段次级断裂活动不同,中南段以前山断裂运动为主,其它各段以后山断裂运动为主。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表现出的运动特征主要与地震活动有关。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区域动力学、运动学平衡被打破,龙门山断裂带东侧震后初期弹性回返,表现为低速反向运动。龙门山断裂带西侧震后松弛为拉张区,运动速度加大。地震对断裂带的影响不同,导致断裂带各段及次级断裂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唐文清张清志刘宇平潘忠习李军杨成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GPS监测
基于GPS监测的芦山地震周围地区同震位移与运动速度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对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前后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得到地震周围地区GPS测站同震位移及速度矢量场。GPS测站同震位移大小为5.09~51.05mm,平均为14.18mm;GPS测站运动速度为2.64~52.37mm/a,平均为18.89mm/a。利用断裂两侧GPS测站速度矢量差得到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次级断裂的运动速度,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后山断裂、中央断裂、前山断裂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49.66±3.90mm/a、79.58±3.33mm/a、50.94±3.91/a;中央断裂以右旋挤压为主,而后山断裂、前山断裂表现为左旋拉张的特性。综合分析表明,芦山地震是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东南侧的逆冲型地震,发震构造为前山断裂与新津断裂之间的小断层。芦山地震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不大,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震中附近区域。
唐文清张清志潘忠习刘宇平杨成
关键词:GPS监测龙门山断裂带同震位移
西藏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源区——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制约被引量:27
2010年
西藏中冈底斯带出露大面积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1.91%~74.28%),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并具Sr负异常,同时具有高的初始Sr同位素(0.707 89~0.710 17)和低的Nd的同位素(-3.4^-9.3)特征,与壳源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在εNd(t)-(87Sr/86Sr)i图解上,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所有样品均投于第四象限,而且都分布在上地壳与雅鲁藏布江MORB型亏损地幔混合线附近。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则弄群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综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最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认为措勤地区则弄群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的热量促使地壳物质脱水发生重熔的产物,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的俯冲作用有关。
刘伟李奋其袁四化张万平卓皆文王保弟唐文清
关键词: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岩石成因冈底斯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大陆岩石圈现今变形和位移被引量:5
2006年
川青地块在地貌上为川西高原,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最重要的构造单元。新的GPS监测资料表明,在欧亚框架内,川青地块及其邻近的龙门山带和华南地块西缘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由25.66mm/a递变下降到6.99mm/a的总趋势。速度矢量表现出顺时针涡旋转动。川青地块内具有局部应变积累的非均一的区域剪切。横切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新的GPS测量结果揭示,两侧地块间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约8mm/a;由于局部应变积累,断裂系南西侧的主断裂的移动速率为9.3mm/a,其间为拉分盆地和小的横向伸展断裂。鲜水河断裂系的左旋断裂滑动作用,调节了川青地块与川滇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陈智梁刘宇平唐文清张清志赵济湘潘忠习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边缘GPS监测鲜水河断裂带
滇西潞西邦木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9
2011年
为了查明出露于云南省西部潞西市邦木二长花岗岩体的时代和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定年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锆石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为0.13~1.00,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邦木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8个测点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0.5±1.7)Ma(n=8,MSWD=1.6)(95%置信度),代表了岩体的结晶年龄,表明该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邦木二长花岗岩为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岛弧构造环境,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属于燕山中期侵入的花岗岩。在中—晚侏罗世,左贡—保山微板块沿班公湖—怒江—泸水—瑞丽板块缝合带由北东向南西方向与波密—腾冲微板块发生洋壳俯冲,导致班公湖—怒江—泸水—瑞丽洋关闭。左贡—保山板块俯冲插入到波密—腾冲板块之下。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随着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进行,形成波密—腾冲岛弧。不同板块之间的碰撞拼合导致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形成、侵入活动。邦木二长花岗岩就是这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邦木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的厘定,为进一步探讨腾冲地块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邹光富林仕良李再会丛峰谢韬唐文清
关键词:腾冲地块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
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02年
GPS作为一种新技术,其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必须突出GPS技术的内涵性和外延性两个方面,通过在硬件及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与其他技术的整体集成,GPS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进一步向着精确化、普遍化、实用化、系统化、定量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唐文清刘宇平
关键词:GPS内涵性外延性全球定位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