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脊柱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巨细胞
  • 3篇巨细胞瘤
  • 3篇脊柱骨
  • 3篇脊柱骨巨细胞...
  • 3篇骨巨细胞瘤
  • 2篇手术
  • 1篇血管
  • 1篇腰痛
  • 1篇腰椎
  • 1篇腰椎后
  • 1篇腰椎后路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骨肿瘤
  • 1篇手术中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恢复
  • 1篇术后疼痛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周明
  • 5篇杨惠林
  • 4篇陈康武
  • 3篇胡海
  • 2篇吴春屾
  • 1篇陈超
  • 1篇包肇华
  • 1篇季一鸣
  • 1篇曹成
  • 1篇罗宗平
  • 1篇邹俊
  • 1篇陆俭
  • 1篇周庆生
  • 1篇王根林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效果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11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脊柱骨巨细胞瘤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骶骨15例,骶骨以上脊柱1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靶血管栓塞,栓塞后1-2 d内手术。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观察术后神经功能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栓塞并发症,肿瘤切除顺利,术中出血量400-5800 mL,平均1528.6 mL,输血量400-6000 mL,平均1514.3 mL。随访时间12-193个月,平均86.3个月,复发8例(28.6%),死亡2例(7.14%),6例(21.4%)出现伤口并发症,1例脑脊液漏,1例胸椎后凸畸形,24例(85.7%)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有助于肿瘤彻底切除,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
周明杨惠林陈康武陆俭季一鸣胡海吴春屾陈超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脊柱栓塞
脊柱骨巨细胞瘤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OCT)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20~40岁患者,女性较男性多发(1.5:1)。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GCT发病率稍高,约占全部原发性骨肿瘤的20%,但发生于脊柱的骨巨细胞瘤少见。由于肿瘤侵袭性生长并容易复发,部分肿瘤还会出现肉瘤变和肺转移,目前公认为半恶性或潜在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
周明杨惠林陈康武
关键词:脊柱骨巨细胞瘤原发性骨肿瘤长骨干骺端侵袭性生长CELL发病率
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癌治疗决策与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癌治疗决策与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癌患者108例,男66例,女42例,年龄17~86岁,平均57.9岁。手术治疗44例,保守治疗64例。通过Tomit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根据不同分值分为4组,2~3分者为A组;4~5分者为B组;6~7分者为C组;8~10分者为D组,对4组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完全数据者105例,截尾数据3例)进行统计和生存分析比较。结果:随访2~46个月,平均14.7个月。末次随访截至于2011年7月,有1例存活,失访2例,108例总平均生存时间10.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1年生存率31.48%,其中A组4例,平均生存时间24.7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1年生存率75%;B组18例平均生存时间15.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1年生存率66.66%;C组31例平均生存时间11.7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年生存率48.39%;D组55例平均生存时间6.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1年生存率7.27%。采用Log-rank检验对资料进行非参数估计对4组生存时间分析提示有显著性差异(P<0.001)。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存时间与Tomita预后评分呈负相关,Tomita评分分值较低者,其生存时间较长,预后相对较好,二者之间关系系数r=-0.5868(P<0.001)。结论:Tomita预后评分与脊柱转移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评分结果可作为脊柱转移癌保守或手术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胡海杨惠林王根林陈康武周庆生周明
关键词:脊柱转移癌手术
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自动拉钩的使用对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使用自动拉钩与患者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11月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42例,其中术中不使用自动拉钩的连续患者21例(A组),术中常规使用自动拉钩牵开椎旁肌的连续患者21例(B组)。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腰痛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均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内固定位置满意,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皆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3d及半年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自动拉钩的使用,避免椎旁肌的长时间牵拉,对于减轻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帮助患者恢复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值得引起临床医生在手术中注意。
吴春屾邹俊曹成包肇华周明杨惠林罗宗平
关键词:术后疼痛自动拉钩下腰痛
脊柱骨巨细胞瘤:23例回顾性分析
周明杨惠林陈康武胡海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脊柱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