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术式评价及复发原因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及复发原因。方法总结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74例(580足),出现复发的原因。结果早期肌力平衡的优良率94.2%。跟腱延长术的优良率52.1%。内后侧软组织松解术的优良率61.3%。结论早期肌力平衡是婴幼儿马蹄足的首选术式,复发原因与术式及手术松解,转移肌肉发育情况,转移肌腱是否脱落有关。
- 周庆和钟少锋刘远忠
-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复发
- 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促进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增生的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从而探讨不成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胆道闭锁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治的患儿肝石蜡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其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65例,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27例,门静脉海绵样病变(cavernous transforrnation of portalvein,CTPV)15例,应用CK19、EpC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饱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方法,分析肝组织中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的成熟性、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在位置上的关系,并应用Image-pro对400倍视野下肝组织切片中EpCAM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其增生数量与肝纤维化分级间的关系。结果在CTPV组可见由CK19阳性的胆道上皮细胞组成的正常成熟的胆管,未见明显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BA组及有纤维化的CC组可见胆道上皮细胞增生明显,邻近肝纤维化部位的胆道上皮细胞主要为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存在位置上的关联。在胆道闭锁肝组织中随着肝纤维化的程度越高,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的数量越多,且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EpCAM阳性细胞增生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r=0.56,Pd0.001)。结论在小儿胆道闭锁疾病中,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增生,可能是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进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 曾信豪林泽锋张红张锐忠周庆和夏慧敏钟军
-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硬化免疫组织化学
- 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8例
- 1999年
- 周庆和吴淑臣
- 关键词:先天性石膏固定
- 17例Perthes病Salter骨盆截骨的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Perthes病即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自限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晚期病残率高。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对21例Perthes病患儿进行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其中17例获随访,现报告如下。
- 刘佳徐宏文周庆和陈伟东谢登辉
- 关键词:骨盆截骨术
- 手术与非手术方法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比较先天性肌性斜颈 (CMT)手术及保守治疗效果 ,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分析了 32 5例CMT患儿 ,按年龄组间胎位异常、临床表现、接受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及其疗效比较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疗效关系密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年龄组与胎位异常的比例无差异 (p >0 .0 5 ) .随着年龄增长 ,临床重度患儿比例逐渐增加 ,>7岁者明显于 6岁者 (p <0 .0 5 ) .采取手术治疗比例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1岁接受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 <1岁者 (p<0 .0 5 ) .各年龄组别间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手术治疗 (标准回归系数 :0 .939,p<0 .0 0 0 1,95 %CI:1.833~ 2 .0 16 )以及手术年龄 (标准回归系数 :0 .185 ,p<0 .0 0 0 1,95 %CI:0 .0 34~ 0 .0 5 5 ) .结论 影响CMT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手术及手术年龄 .因此 ,早期确诊CMT并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CMT的预后 .
- 刘远忠周庆和
-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预后
- 经肘横纹前方入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对于闭合复位失败或合并前方血管神经卡压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探讨经肘横纹前方入路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对44例闭合复位失败或合并血管神经症状的儿童(2~11岁,平均4.6岁)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开放复位,其中肘横纹前方入路19例,其他入路25例(外侧入路21例,内外侧联合入路4例)。术中复位满意后克氏针内固定辅以石膏托固定,3周后行功能锻炼。以肘关节Flynn等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年(1~4年),经肘横纹前方入路组与其他入路组在提携角丢失及肘屈伸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横纹前方入路组优良率89%,其他入路组83%,P〉0.05);肘横纹前方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人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肘横纹前方入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或合并前方血管神经卡压的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便于安全快速地获得解剖复位,利于探查骨折伴发的血管神经损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入路。
- 徐宏文李旭刘佳陈伟东周庆和刘远忠
- 关键词:肱骨骨折儿童
- 影响小儿急性骨髓炎治疗转归的因素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急性骨髓炎治疗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至2005年共11年间收治的小儿急性骨髓炎47例,按治疗转归分为4组:优组(A组,n=20),良组(n=9),差组(B组,n=15)和死亡组(n=3),比较A,B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非参数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与慢性骨髓炎转归关系密切的因素。结果:B组中位年龄较低[90 d(26 d^7岁)比2岁(30 d^13岁)]、扁平骨受累的比例较高(26.7%比0%)、贫血的比例较高(40.0%比0%)、从发病到获确诊的时间较长[(5.5±2.3)d比(2.7±1.7)d],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性别、诱因、典型临床表现、血培养、X线征象出现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是否手术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骨髓炎转归与发热的持续时间、局部肿胀以及活动受限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506,P<0.05)。结论:影响小儿急性骨髓炎转归的主要因素是全身及局部症状的持续时间,早期确诊及有效治疗对减少本病慢性骨髓炎转归有积极作用。
- 刘远忠周庆和陈伟东
- 关键词:急性骨髓炎小儿预后
-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短节段椎弓根定固定治疗低龄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
- 目的 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矫正低龄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初步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月期间,在我院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低龄半椎体...
- 徐宏文谢登辉刘佳李旭于凌佳陈伟东周庆和刘远忠
- 早期肌力平衡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88例
- 2000年
- 为了探付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术式及疗效,总结采用内后侧软组织松解,胫前肌外移术,早期肌力平衡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88例。结果优良率这93.4%,而单纯行内后侧软组织松解的优良率仅有56.3%。说明早期肌力平衡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重要性,并对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 周庆和吴淑臣
-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肌力平衡
-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低龄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
-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矫正低龄儿童(<2岁)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初步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低龄半...
- 谢登辉徐宏文刘佳李旭于凌佳陈伟东周庆和刘远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