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博

作品数:18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抗药
  • 7篇抗药性
  • 6篇监测分析
  • 4篇杀虫
  • 4篇杀虫剂
  • 3篇淡色库蚊
  • 3篇蝇密度
  • 3篇种群构成
  • 3篇蚊虫
  • 3篇蚊虫监测
  • 3篇库蚊
  • 3篇常用杀虫剂
  • 2篇德国小蠊
  • 2篇蝇类
  • 2篇中华按蚊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鼠类
  • 2篇鼠密度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7篇沈阳市疾病预...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作者

  • 17篇周博
  • 14篇吴旭
  • 5篇郎义
  • 4篇车雷
  • 3篇王慧敏
  • 3篇刘成模
  • 3篇殷洪博
  • 3篇王萍
  • 2篇刘峥华
  • 2篇闫力
  • 2篇阎力
  • 1篇王晓丽
  • 1篇丁俊
  • 1篇高丹
  • 1篇张国斌
  • 1篇刘丽杰
  • 1篇赵梁
  • 1篇董楠

传媒

  • 12篇中华卫生杀虫...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8—2020年沈阳市蝇密度及其季节消长监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掌握沈阳市蝇类种类、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于2018—2020年每年的5—10月在不同生境进行监测。结果2018—2020年捕获蝇类9422只,年平均密度为10.91只/(笼·h),不同生境蝇密度有所差异,蝇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化带、居民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监测到蝇类包括5科9属12种,其中以丝光绿蝇、厩腐蝇为优势种。蝇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曲线,6月(2019年)或7月(2018年、2020年)形成一个高峰。结论蝇类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理策略,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综合其他防治措施。
周博吴旭郎义
关键词:蝇密度种群生境
2020—2023年沈阳市蚊虫监测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掌握沈阳市蚊虫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3年每年的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在沈阳市城区(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和农村(农户和牲畜棚)5类生境进行蚊虫监测。结果2020—2023年沈阳市共捕获蚊虫19734只,蚊虫种群构成中刺扰伊蚊、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居前3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425%、2551%和1815%。2020—2023年蚊虫平均密度为3947只/(灯·夜),不同生境蚊虫密度以牲畜棚最高,达41429只/(灯·夜),医院最低,为275只/(灯·夜)。蚊虫总体的季节消长情况呈单峰曲线,各年度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在7—9月。结论沈阳市蚊虫防治以牲畜棚和农户为重点控制场所,对于监测到中华按蚊、朝鲜伊蚊等蚊虫场所要重点关注,有效地控制蚊媒传染病发生。
朱洋吴旭周博于冠华贾贺王鼎然
关键词:蚊虫监测种群构成
沈阳市2011-2014年蚊蝇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沈阳市蚊虫和蝇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结果 2011-2014年共捕获蚊类8572只,平均蚊密度为4.46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73.74%。不同生境蚊密度牲畜棚>农户>居民区>医院>公园。沈阳市蚊密度季节消长明显,活动高峰一般在7-9月;2011-2014年共捕获蝇类16 119只,平均蝇密度为6.40只/(笼·h),隶属5科13属14种。以丝光绿蝇为优势种,其次为厩腐蝇、家蝇、黑尾黑麻蝇、红头丽蝇、红尾粪麻蝇、棕尾别麻蝇;蝇密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蝇密度是2011年的6.4倍;蝇密度高峰期在6-8月;不同生境蝇密度依次是绿化带>农贸市场>居民区>餐饮店外环境。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蚊虫和蝇类密度、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情况。长期系统地对蚊虫和蝇类密度监测,为合理制定蚊蝇类综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周博吴旭郎义
关键词:蚊密度蝇密度种群构成
沈阳市2010-2014年鼠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沈阳市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沈阳市共设立3个鼠类监测点,分别为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监测点相对固定。结果2010-2014年沈阳市鼠类平均密度为0.20%,共捕获鼠类77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3种。其中主要鼠种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49.4%和42.8%,不同年度鼠类构成比和密度有所不同;沈阳市鼠类在不同生境的平均密度以农村自然村最高,为0.50%;从不同月份鼠密度季节消长情况来看,除了1月和12月外,其余各月均监测到鼠,鼠密度全年基本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5-6月和8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和防制对策的研究,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周博吴旭闫力
关键词:防制
沈阳地区中华按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的抗药性,为合理使用有效的杀虫剂控制中华按蚊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疟疾在沈阳地区的暴发流行。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以WHO区分剂量进行测定,通过抗性级别、开始击倒时间、不同时间的击倒率评价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DDT 24 h的死亡率分别为87%、79%、100%、100%和100%。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为初步抗性群体(M),对高效氯氰菊酯为抗性群体(R),对氯菊酯、残杀威、DDT为敏感群体(S)。半数击倒时间(KT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24.4025(27.2605~21.8442)、27.4794(32.2923~23.3838)、19.6297(22.0655~17.4628)、9.0588(9.5893~8.5578)和23.8534(26.1363~21.7699)min。其中残杀威的KT50值最小,为9.0588 min,高效氯氰菊酯的KT50值最大,为27.4794 min。结论 在沈阳地区中华按蚊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一定抗药性。因此,应合理使用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中华按蚊对残杀威相对较敏感,可作为现阶段主要的杀虫剂使用。
车雷殷洪博王萍刘成模王慧敏郎义刘峥华刘丽杰周博
关键词:疟疾中华按蚊杀虫剂抗药性
沈阳市2010-2014年蟑螂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沈阳市蟑螂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沈阳市共设立18个蟑螂监测点,分别为居民区、宾馆、农贸市场、医院和餐饮外环境,监测点相对固定。结果沈阳市蟑螂平均密度为1.17只/张,平均侵害率为24.3%。城区室内以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群,占总体的98.6%;雌成虫比例较高,占总体的54.9%。蟑螂全年均有活动,在4-9月为活动频繁期。5年来农贸市场蟑螂平均密度和平均侵害率最高,分别为3.31只/张和38.6%。结论德国小蠊为沈阳市优势种群,农贸市场德国小蠊密度和侵害率最高,应加强对农贸市场蟑螂的监测和防治。
周博吴旭闫力
关键词:德国小蠊侵害
2011—2020年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对沈阳市2011—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RFS)宿主动物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市HRFS宿主动物种类、分布、密度及其携带汉坦病毒(HV)状况。方法2011—2020年每年4—5月和10—11月分别在调查点居民区和野外采用夹夜法进行捕鼠,对鼠肺组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HV抗原,鼠血采用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V抗体。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IFA筛选的阳性鼠肺中扩增HV核酸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1—2020年沈阳市平均鼠密度为1.73%。居民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居民区平均鼠带毒率为6.33%,感染率为19.60%;野外平均鼠带毒率为2.22%,感染率为3.80%。RT-PCR检测居民区褐家鼠携带的HV基因型为汉城病毒(SEOV),阳性率为87.50%。21份SEO型HV之间同源性达到99.9%~100%,与HLD78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2%~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2%~100%。结论沈阳市HRFS宿主动物密度、带毒率和感染率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居民区带毒率和感染率均高于野外;检测出的鼠肺HV基因片段之间高度同源。
车雷王晓丽张国斌周博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鼠密度带毒率
2014-2018年沈阳市蚊虫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4-2018年不同生境的成蚊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状况,为沈阳市开展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降低蚊虫对人类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对沈阳市5种不同生境20个监测点位进行监测,于每年5-10月每月2次,相邻2次的间隔为15 d,日落后20 min开灯,连续诱捕蚊虫2 h,收集蚊虫进行分类、计数。结果 2014-2018年共捕获蚊类7 928只,平均蚊密度为3.39只/(灯·h),包括3属6种,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65.83%,其次为刺扰伊蚊和中华按蚊,2018年监测到三带喙库蚊;不同生境成蚊密度牲畜棚最高,构成比为37.59%,居民区、公园、医院和农户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分别为99.50%、99.93%、99.75%和73.32%;牲畜棚以刺扰伊蚊和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40.24%和20.65%。沈阳市蚊密度季节消长明显,活动高峰一般在7-9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蚊虫密度、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情况,为加强对蚊虫的系统监测与预警、定期开展蚊虫侵害、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工作以及蚊媒传染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吴旭周博胡晓芳吴丽萍
关键词:蚊虫监测种群构成
沈阳市淡色库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沈阳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笔者于2013年在沈阳市开展了淡色库蚊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以及仲丁威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为杀虫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吴旭周博王慧敏
关键词:淡色库蚊抗药性浸渍法敏感性
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干预措施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沈阳市2004年发病率在6/10万以上的8个区、县(市)实施综合干预,2012年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16~60岁适宜人群HFRS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疫区(点)灭鼠率达80%以上,临床医生培训覆盖率100%,人群HFRS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疫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疫情规范化处置率和及时率均达100%。干预期2005—2012年,8个干预地区HFRS发病率持续下降,由干预前(2002—2004年)的12.84/10万降至干预后(2012年)的1.03/10万,流行病学控制效果显著,效果指数达12.47,保护率达92.0%。结论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效果显著。
车雷殷洪博王萍刘峥华周博
关键词:疫苗接种疾病控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