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凯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休克
  • 3篇脓毒
  • 3篇出血
  • 2篇预后
  • 2篇脓毒症
  • 2篇重症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放射
  • 2篇介入放射学
  • 2篇静脉
  • 2篇放射学
  • 1篇导管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性

机构

  • 13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周凯
  • 7篇刘济滔
  • 7篇胡迎春
  • 5篇胡沥
  • 3篇黄志远
  • 3篇刘英
  • 2篇官明
  • 2篇陈睦虎
  • 2篇唐鹏
  • 2篇李玉伟
  • 1篇陈妮
  • 1篇周成莉
  • 1篇徐燕
  • 1篇钟武
  • 1篇黄冶
  • 1篇李睿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治疗急诊出血39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出血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6~65岁,平均40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现象。介入术前血压为(50~100)mmHg/(20~60)mmHg,所有病例均采用右侧或左侧股动脉穿刺入路,先行DSA检查,找出出血血管,实施栓塞术,闭塞出血动脉。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结果:支气管扩张出血7例,肺癌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8例,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9例;在10例骨盆骨折病人中,髂内动脉主干出血4例,阴部内动脉出血3例,闭孔动脉出血3例。本组病例经急诊介入治疗后血压逐步回升平稳(90~120)mmHg/(60~90)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内脏出血和盆腔外伤导致闭合性血管损伤出血、进而救治生命的一个快捷、安全、合理的选择。
刘济滔官明李玉伟陈睦虎周凯刘英胡迎春
关键词:出血休克介入放射学
100例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抢先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ICU中达到临床诊断PFI标准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伏立康唑,乙组确诊后开始抗真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计算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广谱抗生素、原发复杂基础疾病等;甲组的MODS发生率、APACHEⅡ分值均明显低于乙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乙组(P<0.01)。结论抢先治疗ICU老年患者PFI可有效的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
周凯
关键词:老年患者抢先治疗
35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造成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57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研究对象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6例)和非感染组(301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置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行气管切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5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56例发生感染(占15.7%)。单因素分析显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160岁(x2=19.839,P〈0.001)、既往糖尿病史(x2=6.252,P=O.012)、导管留置时间≥7d(x2=19.261,P〈0.001)、住院时间≥7d(x2=4.315,P=0.038)、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x2=16.161,P〈0.001)、行气管切开(x2=40.969,P〈0.001)、WBC〈4×109/L(x2=39.451,P〈0.001)、病情严重程度评分4—5分(x2=8.345,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t〉7d[优势比(OR)值:16.713,95%可信区间(95%CI)为3.651~76.624]、行气管切开(OR=6.861,95%CI为2.377—18.246)、WBC〈4×109/L(OR=4.903,95%CI为1.887~12.643)是引起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静脉置管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周凯刘济滔胡沥钟武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创伤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PCT的水平、不同程度患者的血清PCT的水平以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的相关性,观察不同PCT水平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在脓毒血症不同程度的比较中,脓毒血症患者PCT值要优于合并器官衰竭组,合并器官衰竭组优于感染休克组;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比较中,脓毒血症合并器官组及感染性休克组要显著高于单纯性脓毒血症(P<0.05)。在患者病情转归的比较中,好转组PCT值逐渐降低,无效组PCT值无明显变化,死亡组PCT值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值与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呈正比,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意义重大。
周凯胡迎春
关键词:脓毒血症血清降钙素原预后
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和循环内皮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多种细胞因子及循环内皮细胞(CECs)在脓毒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脓毒症患者和32例正常健康成人体检者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周围血液标本中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和CECs水平,比较两组标本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比较脓毒症组死亡患者和治愈患者第1天的血清细胞因子和CECs水平差异。结果脓毒症患者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血清TNF-α、IL-6、CRP和CEC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病情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而IL-10的水平在第3天开始升高。死亡组第1天的IL-6和CECs水平高于治愈组,IL-10低于治愈组。结论 CECs、TNF-α、IL-6、IL-10和CRP的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在脓毒症早期,IL-10水平降低,IL-6和CECs的水平升高可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不佳。
周凯胡迎春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循环内皮细胞
常用呼吸机模式对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出血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两种常用呼吸机模式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脑损伤术后继发出血的影响。方法将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SIMV组各38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入ICU监护治疗,术后6~8h与伤后第1天复查头颅CT,计算脑挫伤灶新增出血量,〉2ml视为有意义变化。同时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Da2-jO2);比较两种辅助呼吸模式下ICP波动值、脑外伤出血性挫伤扩大例数、氧合指数、CEO2、Da2-jO2。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脑挫伤灶再出血率低,氧合指数、CEO2、Da2-jO2高,死亡率较低,ICP波动值更小(均P〈0.05)。GCS评分、ICP波动值和呼吸机模式对第1个24小时内出血性挫伤再出血有影响。结论 BIPAP模式以其平稳的压力控制,减少继发出血,更适合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辅助通气。
周凯刘济滔唐鹏胡沥黄志远
关键词:脑外伤BIPAPSIMV
输液瓶瓶套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瓶瓶套,包括瓶套本体,所述瓶套本体的侧面设有上下贯通的侧开口,在该侧开口上跨接有网套连接带,该网套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开口两侧的瓶套本体连接。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新颖,易于实现,减少了医护人...
周凯李睿
文献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护理干预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中的预防作用,为降低感染率提供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2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后第7、14天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同时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后第7、14天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7%、18.8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1%、39.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56例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培养出5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46.43%,革兰阴性杆菌22株占39.29%,真菌8株占14.28%;研究组穿刺点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为30.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陈妮黄冶胡迎春周成莉周凯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系统护理干预
早期氟康唑治疗ICU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2年入住我科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IFI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对真菌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将评分>40分的81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入组后均进行真菌检测,对照组进行抗真菌治疗;观察组早期应用氟康唑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后对病原学结果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氟康唑进行预防性治疗,有助于提高抗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周凯胡迎春刘济滔唐鹏胡沥黄志远
关键词:ICU氟康唑抗真菌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脑水肿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星形胶质细胞在感染性脑水肿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55只按照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150μg,0.15mL)的方法建立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组,n=45);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n=5);空白对照组(C组,n=5)。乌司他丁处理组又按照乌司他丁处理后6、12、24h分为3个亚组(n=15)。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HE染色可见脑组织弥漫性水肿;U组大鼠细胞含水量明显低于S组以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均出现凋亡,在实验24h最为明显,U组与C组、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U组、C组和S组均出现GFAP阳性表达细胞;U组与C组、S组比较,GFAP表达增强。结论乌司他丁在感染性脑水肿中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该作用与乌司他丁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以及凋亡有关。
刘济滔周凯胡沥
关键词:乌司他丁感染性脑水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