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性
  • 1篇增生
  • 1篇张量成像
  • 1篇体层摄影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癌
  • 1篇前列腺增生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梗死
  • 1篇腺癌
  • 1篇良性前列腺增...
  • 1篇临床诊断价值
  • 1篇弥散
  • 1篇弥散系数
  • 1篇弥散张量
  • 1篇弥散张量成像

机构

  • 4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4篇吴静
  • 2篇孙延春
  • 2篇赵瑞华
  • 2篇马长顺
  • 1篇刘长春
  • 1篇陈玉成
  • 1篇张恩欣
  • 1篇李忠国
  • 1篇梁俊福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CT检查并确诊的鼻骨骨折患者309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4例单侧鼻骨骨折(92例单侧单纯线样骨折,77例单侧伴有移位的线样骨折,15例单侧粉碎性骨折);另外125例为双侧鼻骨骨折。本组中77例伴有鼻中隔骨折,69例伴有上颌骨额突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于鼻骨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张恩欣吴静李忠国
关键词:鼻骨骨折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
高级别胶质瘤ADC值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级别胶质瘤ADC值与Ki-67的相关性。方法 30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利用DTI图像分析软件包(DTI tracking)测量肿瘤实体区的ADC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0例高级别胶质瘤的Ki-67表达进行观察,测定Ki-67标记指数,分析ADC值与Ki-67表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0例高级别胶质瘤瘤实体区的Ki-67表达程度:+++(LI≥50%)12例、++(25≤LI<50%)10例、+––(0≤LI<25%)8例。瘤实体区ADC值:+++〔(0.999±0.183)×10-3 mm2/s〕、++〔(1.151±0.152)×10-3 mm2/s〕和+––〔(1.444±0.175)×10-3 mm2/s〕),非参数多个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法分析显示不同程度Ki-67表达组的瘤实体区ADC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Ki-67表达程度成负相关(r=-0.503,P<0.05)。结论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实体区ADC值的分析有助于预测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的Ki-67表达,可间接评估肿瘤的增殖程度。
马长顺吴静赵瑞华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弥散张量成像表观弥散系数KI-6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进行常规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前列腺癌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各灌注成像参数,包括组织相对血流量(RBF)、相对血容量(RBV)、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表面渗透性(PS),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评定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组的RBF、RBV、PS值分别为(85.466±37.767)ml/min-1100g-1、(21.413±6.037)ml/100g和(49.268±6.099)ml/min-1100g-1,而前列腺增生患者组分别为(42.998±10.617)ml/min-1100g-1、(11.296±2.557)ml/1和(24.051±6.320)ml/min-1100g-1,二组间RBF、RBV和PS观察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组MTT值虽然较前列腺增生患者组高(20.383±10.812)s,(19.644±5.262)s,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
刘长春吴静赵瑞华马长顺孙延春梁俊福陈玉成孟庆庚
关键词: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
常规CT扫描诊断50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常规CT扫描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CT扫描征象(发病6 h内)。结果:50例中20例表现为阴性,30例表现为阳性,阳性表现包括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密血管征;灰白质界限不清、豆状核征、岛带征;脑组织大片密度减低区。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可以显著提高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
孙延春吴静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计算机体层摄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