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琍雯

作品数:52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肿瘤
  • 8篇前庭
  • 7篇手术
  • 6篇电图
  • 5篇中耳
  • 4篇血管
  • 4篇眼震
  • 4篇中耳炎
  • 4篇淋巴
  • 4篇鼓室
  • 4篇鼓室成形
  • 4篇鼓室成形术
  • 4篇喉肿瘤
  • 4篇恶性
  • 4篇耳炎
  • 3篇摘除
  • 3篇乳突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术后
  • 3篇前庭功能

机构

  • 24篇复旦大学
  • 19篇上海医科大学...
  • 10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第四人...
  • 1篇四川省泸州医...

作者

  • 52篇吴琍雯
  • 15篇王正敏
  • 8篇迟放鲁
  • 7篇王武庆
  • 4篇李采
  • 4篇张勤修
  • 3篇王开仕
  • 3篇张天宇
  • 3篇卢华曾
  • 3篇吴韵芳
  • 3篇李厚勇
  • 2篇李华伟
  • 2篇徐仁宗
  • 2篇李宽孍
  • 2篇李筱明
  • 2篇迟放鲁
  • 2篇王璟
  • 2篇虞天寅
  • 2篇黄维庭
  • 2篇邵骏

传媒

  • 26篇中国眼耳鼻喉...
  • 7篇临床耳鼻咽喉...
  • 6篇上海医学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中国基层医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8篇1998
  • 7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 2篇198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听觉监控实验研究
1999年
目的研究听诱发反应(SABR)、直接复合动作电位(DCAP)和耳蜗电图描记术(ECo-chG)监控技术在听神经机械性损伤时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采用CQ84型监控仪在手术室环境对15只猫共20耳听神经进行牵拉、压迫和进行性切断损伤,记录SABR、DCAP及ECochG的波形变化,对不同程度损伤进行观察。结果三种监控技术在听神经受损伤时反馈迅速,表现为波幅变化较潜伏期变化对神经损伤反应更灵敏。听神经可耐受一定程度的机械损伤。SABR、DCAP及ECo-chG在听神经受到损伤时改变快速反馈的信息,是听神经已受到创伤,在一定范围内可预测听觉结果,但对严重损伤后的病理变化及其恢复过程和最终听力结果,因影响因素多预测困难。结论监控的实际意义在于定位神经结构,同时手术医生能迅速得知神经已经受到损伤,依据不同情况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
张天宇王正敏吴琍雯吴韵芳
关键词:复合动作电位
鼓室成形术中上鼓室及乳突区病灶清除后的修复处理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中骨皮质骨粉在上鼓室及乳突区病灶清除后修复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乳突骨皮质骨粉充填乳突术腔和上鼓室腔,保护暴露的脑膜,加用颞肌筋膜保护裸露的面神经和修复半规管瘘。用颞肌筋膜修复鼓膜并覆盖于充填乳突腔的骨粉表面。结果应用骨粉处理乳突术腔和上鼓室腔术后干耳较早,术后3个月干耳率达到93.1%(54/58),6个月达到98.3%(57/58),耳道宽畅平滑光整。保护脑膜和面神经的病例无面瘫和脑膜炎症状发生,半规管瘘修复患者术后眩晕症状短期内消失。结论骨皮质骨粉在上鼓室及乳突区病灶清除后的处理中是良好的充填及保护材料,有利于术后早期干耳。
王开仕王正敏吴琍雯张天宇
关键词:鼓室成形术上鼓室乳突区病灶清除
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的正常参考值及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测量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的正常参考值和常见疾病的参数值,探讨各检测参数值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人120例,梅尼埃病患者21例,双侧外周前庭病变2例,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受损15例,中枢病变10例,全部完成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结果年龄大者的定标平均时间长。相位值随频率升高而降低,增益随频率升高而变大,低频相位值重复性好。梅尼埃病患者中7例在间歇期都正常,14例发作末期的患者均有异常,11例相位异常,3例增益异常,10例有不对称,8例患者合并2项指标的异常,不对称的患者均有自发性眼震。单侧急性前庭功能受损患者出现相位异常的11例;增益降低10例,见于0.08Hz以上频段;不对称的有6例,其中5例有自发性眼震。双侧前庭功能受损的患者增益显著降低。中枢损伤10例中相位异常7例,低增益2例,不对称有4例,不对称者均无自发性眼震。结论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的正常参考值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相位是其最重要的指标。
王武庆迟放鲁吴琍雯卢华曾
关键词:前庭功能试验迷路疾病参考值眼震病理性
姿势步态检查仪在正常人中的定量测定
2010年
目的测定PI-211型姿势步态检查仪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通过腰部的倾角传感器提取人体摇摆角度信息,测试98名正常人睁眼及闭眼时直立、向前直行、往复前进后退和原地踏步4种状态下身体摇摆的角速度及行走偏向的角度,各项检查的正常参考值以面±s表示。按照性别分为男组和女组。按照年龄分为两组:A组(20~39岁)和B组(40-59岁)。采用SPSS11.0计算机统计软件对各组所有测试均值行配对f检验。结果检查结果示所有受检者闭眼时摇摆幅度较睁眼时稍大。男组48人,女组50人。上述4种检查男组睁眼时身体摇摆的平均角速度(°/s,右前向为正值,左后向为负值)分别为0.99、-0.35、0.03、0.02,闭眼时为1.08、-0.36、0.10、0.02;女组睁眼时为1.04、-0.36、-0.01、0.01,闭眼时为1.22、-0.37、0.04、0.06。行配对t检验结果示P=0.59(〉0.05),两组测试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54人,B组44人。上述4种检查A组睁眼时身体摇摆的平均角速度分别为1.01、0.41、-0.01、-0.01,闭眼时为1.10、0.26、-0.03、0.03;B组睁眼时为1.02、-0.76、0.03、0.04,闭眼时为1.20、-0.99、0.17、0.05。配对t检验结果示P=0.27(〉0.05),两组测试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为姿势步态检查仪的检测提供正常参考值。该值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9岁的受检者均可采用。该检查使临床上行走试验量化,可更精确地评价前庭脊髓系统的平衡功能。
王璟迟放鲁卢华曾吴琍雯
关键词:前庭功能试验
先天性镫骨足板瘘管致反复发作化脓性脑膜炎1例报告
1988年
先天性镫骨足板痿管致化脓性脑膜炎反复发作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因拟诊耳源性脑脊液漏行手术探查,证实为先天性镫骨足板瘘管及内耳畸形。患儿女,6岁,1987年1月28日入院。近15月来反复7次发作化脓性脑膜炎,偶有脑膜炎发作前右耳疼痛史。入院前2个月,曾在外院行右乳突探查术,见乳突腔内大量脑脊液涌出,无法觅找瘘口所在,故中止手术,创面愈合后转来我院。既往无双耳流脓史,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体检:神智、发育良好,四肢活动正常。心电图,血、尿常规,胸透均正常。乳突摄片示右气化型乳突,有乳突手术后骨缺损,乳突气房云白,示有积液和炎症。CT示上半规管顶部岩骨嵴裂开,其外侧鼓窦盖骨质稀疏变薄,可能与脑脊液耳漏有关。脑干电位:80dBV波不显示,提示右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并有复聪现象。眼震电图:右前庭功能丧失可能(因配合差难以肯定)。手术方法:1987年2月11日在全麻下经耳后切口,磨除乳突皮质及其内气房,行镫骨切除及迷路切除术。
吴琍雯王正敏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水平半规管
颈侧小切口引流治疗糖尿病伴发咽后脓肿5例被引量:5
2007年
李厚勇吴琍雯周梁
关键词:咽后脓肿引流术糖尿病并发症
外耳道恶性肿瘤临床特征
1998年
目的:探讨外耳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年~1996年间38例外耳道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结果:外耳道恶性肿瘤以鳞癌最常见,59%患者首次手术前误诊为良性疾病;35例患者手术前后结合放疗,3例仅放疗;T_1期肿瘤生存率为66.7%,T_2期为35.7%,7例患者发现远处转移。结论:外耳道恶性肿瘤局部切除和放疗后进行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王武庆吴琍雯
关键词: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的外科处理被引量:4
1998年
为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的外科治疗,对5例喉癌或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累及一侧颈动脉病人,术前经CT或B超检查,3例经术前体外颈动脉压迫训练合格后手术切除受累段颈总动脉,2例系术中损伤颈总动脉后紧急切除受累动脉,其中1例即刻行断端吻合,5例术中、术后均无明显脑缺血表现,3例术后随访2年以上健在,2例尚在随访中。表明有选择性地切除受累颈总动脉是可行的,但如条件允许,应尽可能行颈动脉重建。
张勤修吴琍雯
关键词:喉肿瘤
慢性中耳炎变温试验眼震电图结果的分析和校正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的变温试验在慢性中耳炎患者外周前庭功能诊断中的正确应用。方法统计分析6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变温性眼震电图表现,并将患耳冷热气诱发的眼震方向和强度以及计算机内置公式(用眼震相对数值计算)和校正公式(用眼震绝对数值计算)计算出的半规管兴奋性不对称比和优势偏向比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患耳或病变较重侧耳热气可诱发出正常方向眼震18例,反向眼震30例,未诱发出眼震12例;冷气可诱发出正常方向眼震57例,未诱发出眼震3例,无反向眼震者。患耳(有鼓膜穿孔)冷热气诱发眼震的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耳冷热气诱发眼震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热气诱发出患耳反向眼震的患者中,应用眼震的绝对数值计算半规管兴奋性不对称比,而只将方向带入优势偏向比的计算,会得出基本符合患者双耳眼震强度和方向性的结果。结论变温性眼震电图在慢性中耳炎前庭功能的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和检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有反向眼震出现时要对计算公式进行校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王璟迟放鲁卢华曾吴琍雯
关键词:视频眼震电图慢性中耳炎眼震前庭
喉部黄色瘤一例报道
1994年
喉部黄色瘤一例报道黄文龙,吴琍雯(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黄色瘤(Xanthoma)亦称黄瘤,属于一种组织细胞源性肿瘤,系固类脂质沉着于粘膜或皮肤形成的黄色斑块或结节状肿物。一般认为,瘤的发达常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胆固醇过多症或白脂过多症有...
黄文龙吴琍雯
关键词:喉肿瘤黄色瘤病例报告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