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悯
- 作品数:50 被引量:381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两种不同方法植入Dynesys内固定的早期临床对比研究
- 目的:比较单侧剥离半椎板切除,潜行对侧扩大减压,对侧经多裂肌间隙安装Dynesys内固定和双侧剥离全椎板切除安装Dynesys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到2011年3月我科收...
- 池永龙吴爱悯徐华梓王向阳倪文飞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动态内固定半椎板切除
- 经Coflex固定下腰椎不同节段后的椎间盘生物力学特性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模拟临床术式,经Coflex分别固定下腰椎L4,5、L5S1节段,分析其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差异性。方法:建立下腰椎及Coflex应用于下腰椎的3组有限元模型(完整下腰椎、Coflex固定腰椎L4,5及L5S1节段)。根据脊柱三柱加载理论,模拟下腰椎直立、前屈和后伸3种生理状态下,比较分析纤维环不同区域的应力大小、椎间隙背侧高度变化及髓核内压水平。结果:在直立和后伸工况下,Coflex分别植入L4,5、L5S1节段,均能减少其手术节段纤维环后区应力,限制椎间隙高度变化,并且降低髓核的应力水平。在后伸工况下,Coflex植入L4,5节段可降低L5S1节段的椎间盘应力水平,但Coflex植入L5S1节段不改变L4,5节段椎间盘应力大小。结论:Coflex固定L4,5、L5S1节段均能减少本手术节段椎间盘负载。另外,Coflex固定L4,5节段,起到降低L5S1节段椎间盘负载的生物力学效果。
- 吴信雷吴立军郑蓉梅王继松徐华梓周洋吴爱悯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生物力学
- 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D打印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进行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正常成人的寰枢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打印骨骼模型。首先模拟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测量最内侧方角度、最外侧方角度,取平均值为侧偏角;最小向后角度、最大向后角度,取平均值为后偏角。再次模拟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测量侧偏角、后偏角。以三维虚拟置钉结果为参考,指导三维打印模型实验置钉,分别测量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齿状突螺钉的侧偏角和后偏角,侧偏角和后偏角,与对应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平均分别为21.80°±3.97°、21.54°±4.04°,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9.34°±4.48°、28.90°±4.490°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分别为21.18°±4.95°、20.69°±4.40°,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8.88°±4.84°、28.22°±4.48°。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三维虚拟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40°±0.86°、27.16°±3.38°。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24°±0.85°、27.52°±3.64°。对比分析发现三维重建模型置钉数据与相应的3D打印模型实验置钉数据基本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可以进行CT三维重建模拟精确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相应的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这种术前模拟实验手术可以作为教学和临床应用参考。
- 翁万青田乃锋王鉴顺王胜王向阳徐华梓吴爱悯池永龙
- 关键词:骨钉
- CYL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评价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价CYL脊柱内固定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74例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Denis爆裂骨折A、B、C型)患者资料,男性53例,女性21例,年龄(18~64)岁,平均(394-15)岁。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未直接减压,亦未植骨融合。比较术前、术后、拔钉前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压缩率、椎体楔形角、Cobb角、局部后凸角、腰椎疼痛及功能评分变化情况;记录切口感染、断钉、医源性脊髓损伤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4~38个月,平均(20±11)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明显,为9.8°±5.1°,局部后凸角矫正丢失为9.1°±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和3.41,P〈0.05);椎体前高压缩率、椎体楔形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20°与术前Cobb角〉20°的患者比较,末次随访时疼痛较轻(优良率98.3%比86.7%,x^2=4.16,P=0.04),功能更佳(优良率88.1%比66.7%,x^2=24.34,P〈0.01)。手术切口感染1例,断钉1例,螺钉松动1例,无医源性脊髓损伤病例。结论CYL脊柱内固定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影像及临床结果满意,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
- 王春杨明兴翁伟吴爱悯罗鹏池永龙
- 关键词:内固定器胸腰段短节段固定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背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 2021年
-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OVCF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术后不少患者仍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残余背痛,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骨密度、术后感染、骨水泥渗漏损伤神经、筋膜损伤和小关节突关节侵扰等可能是造成残余背痛的潜在影响因素。笔者就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背痛的定义和相关影响因素如伤椎数目及位置、骨密度、筋膜损伤、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及分布、手术相关因素及手术所致的关节突侵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李耀吴爱悯林焱王向阳武垚森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CT影像学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通过CT影像研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通道的安全值,以及膈肌脚、腹主动脉分叉等解剖结构对手术通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06月至2016年0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行腰椎CT检查11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9例,女41例;年龄16-83岁,平均(47.95+13.48)岁。在PACS影像系统中调取该110例患者的CT图像,定义斜向通道为腹主动脉(左髂总动脉)左侧缘与左侧腰大肌右侧缘之间的区域。分别测量L1-2、L2-3,L3-4、L4-5,各椎间盘水平上斜向手术通道的距离及角度;通过CT图像的连续扫描,观察膈肌脚的形态变化以及腹主动脉的走形和分叉水平是否影响手术通道的建立。结果OLIF手术通道在CT图像上的平均距离(d)分别为L1-215.90mm,L2-3,14.82mm,L3-417.57mm,L4-5,11.16mm。L1-2、L3-4水平110例患者均显示可通过该路径置入手术通道,而在L2-3,和L4-5,水平均只有107例(97.27%)可以允许置入手术通道,余3例显示腹主动脉与腰大肌紧邻,即距离为0mm;最大距离出现在L3-4水平,最大值为36.79mm。各个节段平均角度为L1-236.98°,L2-3 37.76°,L3-4 40.96°,L1-2 37.85°;其中L3-4水平角度变化范围最大(13.09°-61.93°)。腹主动脉分叉水平自L3椎体下1/3至L,椎体中1/3均有分布。依据左侧膈肌脚在腰椎侧方止点水平分为:①L1椎体水平止点组:止点水平位于L1椎体及以上,共5例(4.55%);②L1-2椎间盘至L2椎体水平止点组:止点水平位于L1-2椎间盘及L2椎体之间,共67例(60.91%);③L2-3椎间盘至L3椎体水平止点组:止点水平位于L2-3,椎间盘及L3椎体之间,共36例(32.72%);④L3-4椎间盘到L4椎体水平止点组:止点水平位于L3-4椎间盘及L4椎体之间,共有2例(1.81%)。结论OLIF手术通道在L1-2、L3
- 徐海超冯振华李肖斌吴爱悯倪文飞
-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主动脉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腰椎一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关节突螺钉3D打印导板的设计和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指导一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关节突螺钉的新型3D打印导板,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双节段腰椎CT数据60例,导入Mimics软件中重建三维图像,并模拟一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分别测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轨迹和垂直线的夹角,记为α;下位椎体上终板平面和螺钉轨迹的夹角,记为β;中线和螺钉轨迹的夹角,记为γ。同时在CATIA软件中设计3D导板,并打印,最后通过3D导板在3D打印的腰椎模型上指导置钉。并拍摄正侧位X片,测量相应角度,最后对比腰椎打印模型和三维重建数字模型中的角度参数。结果:本研究设计的新型3D导板指导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发现,57枚在皮质骨内,3枚穿破皮质但<2 mm,无螺钉穿破皮质且>2 mm。腰椎打印模型和三维重建数字模型中的角度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良好。结论:通过Mimics和CATIA软件设计的一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侧关节突关节螺钉内固定3D导航模板可以准确地指导置钉。
- 邵振轩吕青波车灿文唐笠王鉴顺池永龙王向阳吴爱悯
- 关键词:3D打印三维重建腰椎
- 齿状突骨折的经皮微创治疗策略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5月因齿状突骨折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患者113例,按患者骨折的不同特点和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5组,组1为可复位、非ⅡC型骨折及部分骨折面整齐的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共65例;组2为移位重、陈旧性、ⅡC型骨折或伴有寰椎前弓、后弓骨折者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颈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共29例;组3为联合寰椎前后弓多发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联合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6例;组4为移位重、ⅡC型骨折者患者,均无椎动脉高拱畸形采用经皮后路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4例:组5为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难复性脱位患者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松解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共9例。记录和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13例患者术后得到12~67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弯钉及断钉现象。组1患者中末次随访7例仍见骨折线,其余患者均骨性愈合;组2中1例术后2个月发现螺钉切割,予以取出螺钉+后路开放手术.6例无植骨患者末次随访影像最示颈椎稳定,其余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组3患者均骨性愈合;组4患者1例术后发现轻度前移,予以二期开放后路C1/2植骨钛缆内固定,另1例术后CT示螺钉可疑损伤椎动脉;组5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症状基本缓解,3例中度缓解,1例轻度缓解。结论: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可以选择不同方式的经皮微创上颈椎技术治疗.只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安全、有效的结果。
- 吴爱悯池永龙徐华梓王向阳林焱倪文飞黄其杉毛方敏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微创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32例(266椎),T6骨折2椎、T7骨折10椎、T8骨折6椎、T9骨折7椎、T10骨折11椎、T11骨折27椎、T12骨折69椎、L1骨折82椎、L2骨折33椎、L3骨折12椎、L4骨折6椎、L5骨折1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和随访时常规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灌注及邻椎骨折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周内进行伤椎CT薄层扫描及二维重建,按照倪文飞等的标准将骨水泥渗漏分为椎体周围渗漏、椎管内渗漏、椎间孔内渗漏、椎间隙渗漏、椎旁软组织内渗漏及混合型渗漏,分析椎间隙渗漏与邻椎骨折的关系。结果:①骨水泥渗漏情况。29椎发生骨水泥渗漏,T7渗漏1椎、T10渗漏1椎、T11渗漏3椎、T12渗漏9椎、L1渗漏11椎、L2渗漏4椎。椎体周围渗漏11椎、椎管内渗漏3椎、椎间孔内渗漏1椎、椎间隙渗漏7椎、椎旁软组织内渗漏2椎、混合型渗漏5椎(椎体周围渗漏合并椎管内渗漏2椎,椎体周围渗漏合并椎间隙渗漏3椎)。发生椎管内渗漏的3例患者出现胸背痛伴束带感等临床症状;其中2例症状较重,急诊行椎板减压术治疗;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②邻椎骨折情况。术后7椎并发邻椎骨折,其中3椎有椎间隙渗漏;11椎并发非邻椎骨折。并发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的邻椎骨折发生率高于未并发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χ2=20.290,P=0.000)。③其他并发症。5例后期并发股骨颈骨折;3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呼吸费力,肺部CT未见明显骨水泥栓塞;24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发热,体温均低于38.5℃,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需处理。椎管内渗�
- 李庆龙吴爱悯倪文飞黄其杉王向阳林焱毛方敏徐华梓池永龙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
-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14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TLIF组(68例)和开放TLIF组(74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类型、滑移程度及滑脱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腰部及下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测量椎间隙后缘高度、节段前凸角、滑移复位程度,硬膜囊面积恢复情况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比、滑移程度及手术节段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基线可比性。微创组和开放组分别有66例和71例随访至术后2年,25例和31例随访至术后5年。微创TLIF组术中出血量为(164.7±51.7)ml,明显低于开放TLIF组(239±69.3)ml(t=-7.237,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为(5.9±1.5)d,也明显少于开放TLIF组(7.3±3.1)d(t=-3.607,P〈0.001)。微创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6.3±21.9)min和(152.0±20.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微创组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ODI分别为(1.76±1.16)分、(1.91±1.36)分和23.5%±7.3%,开放组分别为(1.73±1.10)分、(1.83±1.36)分和23.8%±6.7%;微创组椎间隙后缘高度、节段前凸角分别为(9.52±1.67)mm和12.11°±3.44°,开放组分别为(9.88±1.54)mm和12.98°±3.8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微创组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ODI分别为(1.73±1.21)分、(1.93±1.21)分和25.4%±6.8%,开放组分别为(
- 吴爱悯胡志超冯振华李肖斌徐晖王胜黄其杉毛方敏林焱王向阳倪文飞
- 关键词:腰椎脊椎滑脱外科手术微创性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