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燕

作品数:90 被引量:35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0篇理学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贝类
  • 19篇质谱
  • 18篇毒素
  • 17篇色谱
  • 16篇液相
  • 16篇液相色谱
  • 16篇相色谱
  • 13篇水产
  • 13篇麻痹性贝类毒...
  • 12篇水产品
  • 10篇串联质谱
  • 9篇扇贝
  • 8篇萃取
  • 7篇代谢产物
  • 7篇质谱法
  • 7篇甲藻
  • 6篇液相色谱-串...
  • 6篇感器
  • 6篇传感
  • 5篇电化学

机构

  • 88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0篇国家水产品质...
  • 6篇江苏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大连工业大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青岛市产品质...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海南省水产研...
  • 1篇舟山市疾病预...
  • 1篇辽宁出入境检...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威海长青海洋...

作者

  • 90篇吴海燕
  • 74篇郭萌萌
  • 71篇谭志军
  • 54篇翟毓秀
  • 38篇李兆新
  • 26篇彭吉星
  • 9篇邢丽红
  • 9篇王联珠
  • 8篇孙晓杰
  • 7篇赵春霞
  • 6篇孙伟红
  • 5篇姚琳
  • 4篇卢立娜
  • 4篇付树林
  • 4篇王英姿
  • 3篇杨帆
  • 3篇牟海津
  • 3篇李清云
  • 2篇吕颂辉
  • 2篇江涛

传媒

  • 14篇中国渔业质量...
  • 8篇海洋与湖沼
  • 6篇渔业科学进展
  • 5篇分析化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水产科学
  • 2篇色谱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代谢轮廓被引量:12
2017年
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直接暴露于产毒藻,通过比较各组织器官中毒素的蓄积及代谢转化特征,研究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在栉孔扇贝体内危害形成的过程。结果显示,分布于中国的一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5-3株),其生长及产毒性状稳定,产毒能力强,主要成分为Gonyautoxins-1&-4(GTX1&4),单细胞产毒能力为7.95 fmol/cell;栉孔扇贝对该产毒藻具有较强摄食能力及PSTs蓄积能力,总体蓄积效率达到84.4%,最高蓄积浓度为1903μg STX eq./kg,不同组织蓄积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内脏团、性腺、外套膜、闭壳肌;内脏团对PSTs的代谢能力也最强,是该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蓄积代谢的靶器官;此外,栉孔扇贝对PSTs表现出较强的生物转化能力,主要转化途径为: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N-Sulfocarbamoylgonyautoxin-2,C1)→膝沟藻毒素(Gonyautxins-2,GTX2)/脱氨甲酰基类毒素(Decarbamoylgonyautoxins-2,dc GTX2),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N-Sulfocarbamoylgonyautoxin-3,C2)→膝沟藻毒素(Gonyautxins-3,GTX3)。本研究中,栉孔扇贝对PSTs总体呈现出迅速蓄积和缓慢代谢的特点,同时,GTX1&4和NEO等高毒成分所占比例较高,造成扇贝中PSTs毒性和风险性均显著升高。本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PSTs危害的形成机制,为系统监控我国PSTs风险性提供科学支撑。
邴晓菲吴海燕王群李清云郭萌萌国佼翟毓秀谭志军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栉孔扇贝塔玛亚历山大藻蓄积代谢靶器官
磷酸酶抑制比色法快速测定贝类中腹泻性贝毒素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腹泻性贝毒素(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DSP)的致腹泻性组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DTXs)能抑制蛋白磷酸酶活性的特点,建立了快速测定贝类中DSP的磷酸酶抑制比色分析方法。采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itrophenylphosphatedisodium,p-NPP)为底物,其与蛋白磷酸酶2A(proteinphosphatase2A,PP2A)反应生成的黄色水解产物在碱性条件下于405nm波长处有强烈的吸收峰,根据吸光度值计算抑制剂的浓度。酶抑制法继承了小鼠生物法能建立剂量一效应关系的优势,直接反映毒素的相对毒性大小,测定的是DSP毒素致腹泻性成分的总量,以OA浓度计。本研究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考察了基质浓度的影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为80μg/kg。采用该方法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0.43%118.5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85%~13.9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快速筛查工具用于贝毒的日常监控。
郭萌萌吴海燕薛瑞宇谭志军李兆新翟毓秀
关键词:磷酸酶比色法贝类
一种高灵敏检测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的可抛式核酸适配体传感器被引量:6
2019年
以能够特异性识别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探针,先利用磁力吸附将核壳型纳米金磁微粒(Fe_3O_4@Au)固定在丝网印刷金电极(Screen-printed gold electrode,SPGE)的表面,然后利用AuS键固定核酸适配体,构建了可抛式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于贝类中OA的高灵敏测定。采用电化学阻抗谱进行测试,利用核酸适配体与OA结合前后工作电极表面电子传递阻抗值的变化量与OA浓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贝类中OA的定量检测。此传感器制备简单,采用Fe_3O_4@Au修饰传感界面,通过增大工作电极的比表面积提高核酸适配体的组装量,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将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探针,相比抗体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方法成本;一次性可抛SPGE的应用,省去传统电极使用前必需的繁杂抛光过程。采用此传感器进行贝类中O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800μg/kg,检出限为1μg/kg;回收率在92.0%~118.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8%~11.6%。本方法简便高效且重现性良好,可实现大批量样品的筛查与定量分析。
陈佳琦吴海燕张旭志郑关超孙晓杰郭萌萌谭志军翟毓秀牟海津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高灵敏检测
一种可抛式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及其检测大田软海绵酸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抛式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及其检测大田软海绵酸方法,属于水产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大田软海绵酸的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探针,将识别探针固定于丝网印刷金电极的工作电极表面,采用电化学阻抗谱进行测试,利用核酸适...
郭萌萌谭志军陈佳琦吴海燕郑关超彭吉星翟毓秀
文献传递
福氏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fukuyoi)——中国产毒拟菱形藻的新记录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提高对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明确其是否能够产生多莫酸(domoic acid,DA)。本文从中国沿海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学特征、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1个新记录种:福氏拟菱形藻(P.fukuyoi Lim,Teng,Leaw&Lim)。本文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描述,与相似物种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ITS2-RNA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培养藻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分析,多个株系中均检测到DA,单细胞产毒水平为0.02—0.23pg,这是我国报道的第二种产毒拟菱形藻。利用卤虫(Artemia salin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福氏拟菱形藻的产毒水平进行了诱导,发现浮游动物能够提高福氏拟菱形藻的DA含量,增强幅度在4.7—28.5倍之间。本文提高了对我国拟菱形藻属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明确了福氏拟菱形藻的产毒特征和水平,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黄春秀董焕嫦吴海燕吴海燕谭志军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形态学特征
水产品中5种磷脂含量的HPLC-ELSD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本研究建立了水产品中5种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方法并测定了几种水产品及水产品性腺组织中5种磷脂的含量。采用氯仿-甲醇(2∶1,V/V)进行磷脂的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HPLC-ELSD对牡蛎(Ostrea gigas tnunb)、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磷虾(Euphausia)以及海胆(Echinoidea)黄、大闸蟹(Eriocheir sinensis)蟹黄、鲟鱼(Acipenser sinensis)子酱、刺参性腺中的磷脂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7%~102%,相对标准偏差为0.75%~9.78%,具有较好的回收率和良好的精密度。结果显示,上述样品中含量最高的磷脂均为磷脂酰胆碱,其中磷虾粉中磷脂酰胆碱含量最高为29.71~35.30 mg/g。磷脂酰乙醇胺除鲟鱼子酱样品外均有检出,其中刺参和牡蛎冻干粉样品中磷脂酰乙醇胺含量较高,含量范围分别为2.90~3.69 mg/g和2.49~4.40 mg/g,磷脂酰肌醇、溶血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3种磷脂仅有少数品种有检出,且含量较低。综上,HPLC-ELSD法可以实现对鱼、贝、虾等水产品中5种磷脂组分的快速准确分析及定量,为水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赵新楠彭吉星吴海燕吴海燕郭萌萌文艺晓郭萌萌谭志军
关键词:水产品磷脂HPLC-ELSD营养品质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串联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和紫外检测联用技术,建立了海洋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同时测定方法.样品用异丙醇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PAHs C18 (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荧光-紫外检测器串联检测.本方法中,16种PAHs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添加水平为5μg/kg和10 μg/kg时,回收率在72.6%~117%之间(n=6),RSD%均小于10%,检出限(S/N=3)为0.2~4.9 μg/kg.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大连和烟台沿岸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均含有一定的PAHs组分.该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为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分析及风险评估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基础.
杨帆翟毓秀任丹丹郭萌萌吴海燕谭志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查原多甲藻酸毒素及其代谢产物被引量:6
2016年
建立了原多甲藻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及其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考察了目标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和非目标多离子检测方法,将二级质谱图与标准品谱库进行比对,从而获得高精准定性。通过对产毒藻、蓄积代谢实验样品和实际阳性样品综合分析,共检出11种AZAs,其中包括AZA-2,3,6,11,12,16,17,28和36,以及AZAs的谷胱甘肽结合型代谢产物。结果发现,目标代谢产物检测法可无偏差地筛出常规代谢物,而且对低浓度代谢产物表现出更佳的响应。本方法重现性好,数据分析简单,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更适合AZAs的监控要求。
吴海燕郭萌萌赵春霞谭志军顾海峰翟毓秀卢立娜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代谢产物
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一种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它包括:(1)蛋白磷酸酶2A冻干粉;(2)大田软海绵酸浓度梯度系列标准溶液;(3)缓冲溶液;(4)蛋白磷酸酶2A稀释溶液;(5)底物显色溶液;(6)高浓...
郭萌萌谭志军李兆新王智吴海燕赵春霞翟毓秀
文献传递
原多甲藻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多甲藻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培养基包括下列重量的组分:NH<Sub>4</Sub>NO<Sub>3</Sub>,20‑100mg;CO(NH<Sub>2</Sub>)<Sub>2</Sub>(尿素),20‑...
王磊吴海燕李清云谭志军彭吉星郭萌萌翟毓秀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