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昌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226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孔兹岩
  • 4篇变质
  • 3篇岩系
  • 3篇锆石
  • 3篇孔兹岩系
  • 2篇地体
  • 2篇地质
  • 2篇早前寒武纪
  • 2篇前寒武纪
  • 2篇锆石年龄
  • 2篇麻粒
  • 2篇麻粒岩
  • 2篇寒武纪
  • 2篇变质作用
  • 1篇单颗粒
  • 1篇单颗粒锆石
  • 1篇单颗粒锆石U...
  • 1篇地壳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意义

机构

  • 12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2篇吴昌华
  • 6篇钟长汀
  • 3篇李惠民
  • 3篇陈强安
  • 2篇梅华林
  • 1篇陆松年
  • 1篇陈志宏
  • 1篇左义成
  • 1篇鲍学昭
  • 1篇孙敏
  • 1篇韩光
  • 1篇赵国春
  • 1篇夏小平
  • 1篇段续川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3篇前寒武纪研究...
  • 2篇地质论评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中国古陆块构...
  • 1篇"八五"地质...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粒岩成因的反思被引量:7
1992年
通常麻粒岩被认为是火山岩进变质形成的。本文通过麻粒岩的产状、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共生矿物组合、温压条件、CO_2流体、PTt轨迹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讨论,对其成因提出了疑义,认为高级地体的麻粒岩可能主要是深成岩浆岩不同程度逆变质的产物。
吴昌华
关键词:麻粒岩变质作用
华北克拉通的变质沉积岩及其克拉通的构造划分被引量:29
2007年
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年龄统计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经历了3.8,3.3,2.9,2.5和1.8~1.9Ga等多个旋回才从陆核成长为陆台,与之对应沉积岩也由少变多,大约以500Ma为一周期。由于沉积作用出现在成陆间歇期,所以二者在时间上相间互补,其状如同显生宙超大陆裂解和拼合的周期交替。这一现象不但是地壳演化的普遍规律,而且也可反过来用沉积岩反映陆壳的演化。然而,早前寒武纪尤其是太古宙的沉积岩毕竟太少,无法用来恢复当时古陆块的面貌,但古元古代的特别是陆缘沉积的孔兹岩,尽管已进入下地壳并成为克拉通基底的组成,则以保存甚多、分布延续,使其重塑克拉通的拼合成为可能。已有的华北克拉通的构造划分方案多种多样,但以陆缘沉积的古元古代孔兹岩作为地块的边界,理当最能反映当时古陆块的面貌。因此,以孔兹岩为主要依据,并综合考虑岩石组合、构造环境、变质p-T轨迹、同位素年龄、以及不变质的沉积盖层等地质特征,将华北克拉通主体从西往东划分为:鄂尔多斯地块/晋蒙弧形拼合带/冀鲁豫地块/(郯庐断裂)/胶辽地块群等构造单元,所得到的不同于以往的构造轮廓,显示华北陆台并非一统的太古宙克拉通,而是吕梁运动拼合成的古元古代大陆。
吴昌华
关键词:变质沉积岩孔兹岩早前寒武纪
晋蒙高级地体孔兹岩系的时代被引量:47
1997年
华北陆台北缘近千公里的麻粒岩带不是同为太古宙的一个带,其西的晋蒙高级地体以含有孔兹岩系而有别于其东的冀东地体。若以中下地壳出露的孔兹岩系划界,其东、西两块地体的界限大致在赤城-阜平一线。本文只讨论了孔兹岩系时代问题。根据孔兹岩系①富含大理岩(太古缺大理岩);②所含石墨为生物成因;③地球化学特征与显生宙的而不与太古宙的沉积岩相似;④与下伏太古宙麻粒岩套为两大构造层;⑤与冀东太古宙麻粒岩的PT轨迹不同;⑥仅有早元古代的同位素年龄;⑦区域地质构造讨论;⑧中元古代的不变质辉绿岩墙群所限定;⑨晋蒙地体不变质盖层为寒武、奥陶系,而不同于冀东地体为中元古的长城、蓟县系等,结论认为不但孔兹岩系的变质期为早元古代,而且原岩时代也为早元古代。
吴昌华钟长汀陈强安
关键词:地体孔兹岩变质岩系
华北克拉通花岗质岩年龄谱——古元古代集合大陆的证据
<正> 1、克拉通演化的一般模型认为,早期地球主要靠多而频的地幔柱散热.地幔柱带上来的超镁铁质和镁铁质岩浆首先生成绿岩洋壳.薄的洋壳循环回地幔,厚的洋壳则在根部发生部分熔融生成TTG,它再上浮、垫托、侵入并“抓住”镁铁质...
吴昌华
文献传递
乌拉山-集宁孔兹岩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ICP-MS)年龄——孔兹岩沉积时限的年代学研究被引量:61
2006年
乌拉山-集宁地区由 TTG 片麻岩、麻粒岩、斜长角闪岩、孔兹岩等组成的高级变质地体,过去一直按有序地层划分,按变质程度定时代。现在识别出深成岩后,TTG 片麻岩已广泛采用锆石 U-Pb 测年,而表壳岩测年由于小于传统预想的地层年龄,所以往往仍按变质程度定时代:如只有中-新太古代年龄的麻粒岩(兴和岩群)被定为古太古代,只有古元古代年龄的孔兹岩被定成新太古代。尤其是孔兹岩,因为常规锆石(TIMS)年龄不能分辨碎屑年龄和变质年龄,所以其沉积时代是太古还是古元古更长期争论不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依据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国内外区分岩浆锆石、变质锆石、碎屑锆石的研究成果,以锆石阴极发光(CL)和背散射(BSE)图象,首先查明孔兹岩除了含有均匀无内部结构的变质锆石还含有具结晶韵律环带结构的锆石,因为后一种结构是岩浆成因的有力证据,它产在沉积岩中就代表碎屑锆石。碎屑锆石有老有新,只有年龄最小的碎屑锆石才能限定沉积时代,所以沉积年龄必须以大量锆石测年统计。数以百计的锆石测年以 SHRIMP 进行固然最好,然而昂贵的费用本课题无力承担,所以我们改用灵敏度也较高,而且快速简便、费用低廉的激光探针(LA-ICP-MS)进行。结果得到:乌拉山大庙片麻状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2.49Ga,显示高级变质下原岩年龄仍能保存;乌拉山-集宁的孔兹岩变质锆石一致给出≈1.8Ga 的变质年龄,与已有的 TIMS 法≈1.85Ga 的变质年龄一致;乌拉山哈德门沟石墨厂、包白铁路桃儿湾、忽鸡沟窑子湾和集宁兴和黄土窑等四处孔兹岩给出的碎屑锆石年龄有老有新,最老的≈2.3Ga,多数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在2.2~2.0Ga 之间,因为沉积时代以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限定,所以孔兹岩的沉积时代不是太古而是古元古。乌拉山-集宁地区的 TTG 片麻岩年龄比孔兹岩的碎�
吴昌华孙敏李惠民赵国春夏小平
关键词:孔兹岩
晋冀蒙高级地体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7
1998年
在晋、冀、蒙交界处的高级变质岩区,沿孔兹岩系和怀安麻粒岩杂岩的接触带上广泛发育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其主要特征:1)以透镜状、岩脉状分布于孔兹岩系和麻粒岩杂岩的接触带上;2)和孔兹岩系及麻粒岩杂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或韧性剪切接触;3)具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榴石的矿物组合及围绕石榴石发育斜长石和角闪石或斜方辉石的交生结构,部分还可见到斜方辉石后成合晶定向排列;4)在孔兹岩和麻粒岩的接触带上还有透镜状的角闪辉石岩、脉状的斜长岩;5)具等温降压的PT轨迹,并有200-300MPa的压力降,具有陆-陆碰撞的特征;6)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岩石的定位年龄约为1800Ma。因此,石榴石基性麻粒岩是下地壳深源岩浆在吕梁运动时沿不同地体的对接带上侵的深源侵入体,并和孔兹岩岩片、(超)基性岩体一同构成复杂的具混杂岩性质的构造岩浆杂岩带,其出现部位能指明不同地体的对接部位。
钟长汀吴昌华梅华林陈强安
关键词:石榴石基性麻粒岩侵入体地质特征
集宁—阳高地区侵入成因的暗色麻粒岩及苏长辉长岩的变质作用被引量:13
1989年
通常认为暗色麻粒岩是基性火山岩层遭受高级变质的产物。文章根据内蒙集宁和山西阳高地区的高级变质区的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地质温度计等9方面资料,论证了工作区暗色麻粒岩不是基性火山岩的进变,而是原始苏长辉长岩的逆变(degeneration,指由原始岩浆岩的高温矿物组合变为变质矿物组合),根据麻粒岩的矿物组合和组构变化,结合其它地质和物理化学特征,将工作区的暗色麻粒岩分成了A、B、C三种类型,大体相应于苏长辉长岩变为暗色麻粒岩的逆变序列。文章最后提出了麻粒岩和麻粒岩相的修订意见,并指出高级区麻粒岩并非一定属于太古代产物。
吴昌华韩光
锆石中磷的分带趋势、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用电子探针对岩浆和变质重结晶锆石进行了成份分带的研究,结果表明,变质重结晶锆石具有从晶体中心至边缘P2O5含量增大的特点,可作为它们的成因标型特征,岩浆锆石则P2O5含量变化不稳定,本文论述了它们的成因。
鲍学昭吴昌华陆松年钟长汀陈志宏段续川
关键词:锆石地质意义
内蒙古中南部早前寒武纪岩石构造分区和热-构造演化模式
梅华林吴昌华
关键词:前寒武纪岩石构造构造型式
华北陆台中段吕梁期的SW-NE向碰撞──晋蒙高级区孔兹岩系进入下地壳的构造机制被引量:79
1998年
华北陆台北部近千公里的麻粒岩带并非同为太古宙的同一地体,其东不含孔兹岩系的冀东地体是太古宙古陆,其西含古元古代孔兹岩的晋蒙高级区是吕梁期的碰撞带。孔兹岩系在鄂尔多斯古陆北缘和东缘周边分布,也在冀东古陆西缘分布,分别是两陆缘的古元古代沉积岩系,其间从晋蒙到五台则是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洋弧沟盆系。华北陆台中段在太古宙时期并非为统一大陆,而是由西向东的陆-弹-陆的板块构造格局。晋蒙、吕梁、太行孔兹岩系的构造走向和夕线石线理一致为SW-NE向,不代表原始沉积方位,而是碰撞运动方向。两陆的碰撞可能从太古宙末期就已启动,于吕梁期渐进增强直至陆一陆合拢。碰撞缝合带上部形成的NW向褶皱山带已被剥蚀殆尽,现在出露的碰撞根部带则表现为孔兹岩系、洋壳物质、基底片麻岩三者相互近水平的剪切叠置和构造增厚,因此下地壳缝合带宽而不规则难以识别。据缝合线垂直于碰撞方向推断,原缝合线洋带应为NW向,但因造山带根部剪切不均匀而变位成“之”字形的南北向。以怀安-五台一线为界古元古代孔兹岩系于东西两侧对称分布,从北往南一致发育NW向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东西两侧不变质盖层分别为中上元古界和寒武系,表明从晋蒙到吕梁、五台、太行不但存在过NW向或近南北向的古山链,?
吴昌华钟长汀
关键词:孔兹岩系吕梁运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