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垠垠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灌注
  • 2篇成像
  • 1篇动脉化疗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新西兰大白兔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抑制...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药物
  • 1篇抑制素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造影
  • 1篇止血
  • 1篇人血
  • 1篇人血管
  • 1篇人血管内皮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4篇吴垠垠
  • 3篇卢光明
  • 3篇陈波
  • 2篇张龙江
  • 2篇许健
  • 2篇曹建民
  • 1篇袁磊
  • 1篇赵艳娥
  • 1篇刘丽
  • 1篇吴新生
  • 1篇葛洪
  • 1篇路莉
  • 1篇王梅
  • 1篇曹建民
  • 1篇许健
  • 1篇陈波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进展期胃癌术前动静脉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患者多为进展期,预后不佳。文中旨在研究术前静脉化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6例均有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FLEP方案术前静脉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第1至第5天5-FU37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顺铂80 mg/m2+依托泊苷80 mg/m2,第6天、第20天动脉灌注,2个疗程后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总体缓解率为78.57%(44例),其中4例完全缓解(7.14%)。46例接受手术切除,其中21例化疗前被认为不可切除。化疗前评估可切除组的R0(手术切缘阴性)切除率为96.15%(25/26),不可切除组的R0切除率为66.67%(20/30)。8.70%为病理学完全缓解。毒副反应均为较轻常见反应,无化疗药物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6~76月),整组和可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和42%。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应用静脉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期,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吴垠垠陈波曹建民李国立刘坤许健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动脉化疗静脉化疗
兔血管造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改良实验动物兔血管造影的方法,优化血管造影后的止血过程,提高DSA检查的成功率,并且对兔主要的血管的CT三维血管成像和DSA检查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兔成像的方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相关经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麻醉后于耳缘静脉置管行CTA检查,测量主要血管的管径并观察相关血管形态和走行方向。解剖腹股沟区,分离股动脉和股静脉,以Seldinger法进行血管置管。动脉造影方面,穿刺股动脉后,行大动脉弓、背大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前动脉和肾动脉造影,延长造影时间观察相应的回流静脉。静脉造影方面,穿刺股静脉后,依次行后大静脉和肺动脉造影。股静脉止血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数分钟即可,股动脉止血采用止血钳、血凝酶局部湿敷和外科重建股动脉鞘的方法进行。结果根据兔各主要血管平均管径的大小,选用18 G血管穿刺针和4 F导管理论上可行兔大部分血管的DSA检查。所有实验兔均成功进行了血管造影,术后成功实现了止血。结论采用18 G穿刺针和4 F导管适合进行兔主要血管的DSA检查,同时采用药物和压迫止血的方法可以成功实现术后的止血过程,避免了血管结扎引起的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兔血管造影的工作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
陈波许健曹建民吴垠垠张龙江卢光明
关键词: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止血新西兰大白兔
CT灌注成像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兔后腿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经静脉给药途径(静脉组)、局部瘤内注药途径(局部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局部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处理。治疗7 d后测量各组VX2肿瘤体积,利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进行血管功能评价;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检测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建模成功率100%。静脉组及局部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小(P<0.05),静脉组及局部组抑瘤率分别为50.52%和56.21%。此外,局部组中有1只动物肿瘤出现明显坏死。CT灌注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治疗后CT灌注参数BF、BV及PS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各组间CT灌注参数比较,静脉组与局部组间的BF、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及局部组BF、BV、PS平均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切片中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结构,对照组肿瘤内少量坏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静脉组与局部组间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组与局部组MVD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T灌注参数与MVD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功能状态的有效、便捷方法。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局部瘤内注射术是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刘丽陈波吴垠垠袁磊曹建民卢光明许健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犬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闭胸式球囊栓塞法制备犬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的CT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1只,球囊栓塞犬左下叶肺动脉2 h,然后撤出球囊,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栓塞前、栓塞2 h、再灌注1 h、2 h、3 h、4 h分别行CT平扫,同时测量肺动脉主干的压力,抽取静脉血及动脉血做血常规及血气分析,再灌注4 h行CT扫描后处死犬得到肺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其动态影像学表现、肺动脉压、血气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 10只犬模型制作成功,8只犬数据完整纳入最终分析。栓塞前8只犬双肺未见明显异常。栓塞2 h,8只犬均表现为左肺透亮度增加,右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毛玻璃征"。再灌注过程中,8只犬双肺均出现不同程度"毛玻璃征",持续4 h后仍未恢复正常;非栓塞侧肺组织改变无规律的变化趋势;而栓塞侧肺组织再灌注3~4 h时病变程度最重(n=7)。综合评价6个时间点,4只犬左肺病变略重于右肺,4只犬右肺病变略重于左肺。病理学检查见双肺均出现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增宽,其中4只犬左肺病理改变重于右肺,4只犬左肺病理改变比右肺轻;与上述影像学表现吻合。犬栓塞后至再灌注后4 h持续存在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但整体上栓塞前后至再灌注后4 h肺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显示再灌注过程中3 h时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最重。结论闭胸式球囊栓塞法制备的犬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CT像上主要表现为双肺轻重不一的"毛玻璃"样改变,持续至再灌注4 h后仍未恢复正常,可能与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学改变相吻合。
路莉张龙江陈波王梅吴垠垠葛洪吴新生赵艳娥卢光明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